◎来源| 地产密探(ID:real-estate-spy)

当前,楼市正处于大转折的“黎明”前夜。又一家千亿民营房企“倒下”了,甚为遗憾,令人痛心。

这家知名房企,就是“粤系老牌知名房企”的雅居乐。

刚刚,雅居乐集团公告说,鉴于流动性压力,公司尚未支付宽限期截止于昨日(5月13日)的“2020美元票据”利息,预期无力偿付所有境外债。

据悉,“2020美元票据”为2020年10月上旬及11月中旬合并发行的4.83亿美元的境外债,2025年到期,年息率6.05%。

也就是说,雅居乐已无力支付这笔美元债的“当期”利息,也不会支付旗下所有存续的境外债了。

雅居乐还明确说,将与债权人积极沟通,探讨最佳解决方案。言外之意,其将学其他房企重组所有境外债,给其充裕的偿债宽限期。

截至2023年底,雅居乐手上总有息债务535.5亿元,其中银行借款及其他借款327亿元,而优先票据(以美元计价)的余额123.4亿元,应是境外债部分,涉及境内公开债余额85.2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中,雅居乐应支付一年内到期的银行借款及其他借款余额224.7亿元,较上年末增加约18亿元;优先票据均为1年期以上,其中处于1年-2年之间的金额91.7亿元;境内公开债一年期内应付34亿元。

从以上数据看,雅居乐应付一年内到期有息债务总计258.7亿元,账上现金及现金等价物86.4亿元,较上年末略有增加,受限资金从上年末的76.3亿元降到39.2亿元,减少37.1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雅居乐2023年总借款利息成本高达45.3亿元,同比增幅1.5%,主要系去年实际借款利率偏高,达到7.61%,同比增加了1.58个百分点,很不可思议,但也能理解。

2023年1月初,雅居乐发行了12亿元、年息率4.7%的2026年到期中票,时隔2个月发行7亿元公司债。

2023年3月,雅居乐获得23.08亿港元及3690万美元两部分组成的2020年银团贷款再融资,期限12个月。2023年5月,雅居乐获得52.57亿港元及4720万美元两部分组成的2021年银团贷款再融资,期限19个月。

雅居乐这两笔离岸银团组合再融资,总计82亿港元。

去年10月,雅居乐偿还了12亿元熊猫债及9.5亿元优先级资产支持证券,这两笔年利率均为6.5%,去年4月,雅居乐回购上千万元公司债并转售了14.5亿元公司债,年利率5.9%。

近两年来,央行不断降息,为的就是倒逼金融机构向实体经济让利,但各大银行体系内大量资金却无法贷出去。

颇为戏谑的是,类似于雅居乐等,苦心经营且维系信用良好的部分优质民营房企,却得不到较低成本资金的规模驰援,反而越借越恼火。

截至去年底,雅居乐预计总建面土储3335万方。其中,涉及大湾区715万方,占总土储的21.4%,涉及44个开发项目;长三角330万方,占总土储的9%,涉及40个开发项目。

此外,雅居乐目前在香港还有英皇道柏架山道、九龙塘义本道两个项目,合计土储逾2万方,而在海外还有3个项目,总土储12.35万方,涉及马来西亚吉隆坡、柬埔寨金边及美国三藩市各1个项目。

遗憾的是,年初以来,楼市却迟迟难以筑底企稳,多数房企销售及现金回流承压。比如今年前4个月,雅居乐总销售额只有65.5亿元,同比下滑了68%,较2021年降幅73.9%。

类似雅居乐,年初以来,其他多数房企包括央国企,并未如期外界预期的筑底企稳,销售额却持续明显下跌。

4月底,“430”最高层会议宣告楼市政策彻底转向“去库存”。特别是五一假期后至今,北上广深及成都、杭州、天津、南京、天津等一二线热点城市大幅度放松或彻底放开限购,以旧换新、房票、旧改等去库存策略疯粉墨登场。

当前楼市大转折之际,正需要一股向上的力量,更需要各方努力拧成一股绳,房企真的不能再爆了,特别是民营企业,也是社会信心的一种彰显,亟需呵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