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闻丘成桐被骂汉奸,还是感到一丝丝震惊。

也好奇去查了查,原来这位老数学家,戳到一些人的痛处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说国内现在的数学水平,还不如美国上世纪的40年代。你一下子回到“解放前”也就算了,还用美国来对比,这不是对那些人的双重刺激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席话,无论是谁来说,都会被喷成筛子。哪怕你是丘成桐,哪怕你可以算得上当今华人数学界第一人。

很自然地,丘成桐收到了这样的反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次事件再次论证了一个趋势:现在已经找不到像样的文科类公共知识分子了,于是一些理科类的公共知识分子便被怼到了前线。

当然,这种公共性可能是无意识的,丘成桐可能自己也没有意识到一场小范围的发言带有这种公共性。但是,你是不是他们口中的“公知”,又怎能由得了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你是,你就是,是不是,都是。

从前上网的人少,且平均学历高,于是诞生了一批意见领袖,网络上有可以讨论问题的空间和环境。后来他们被称作公知,再后来,消失了。

最初,这类公知多是文科出身,或者从事的是文科性质的事业领域。

文科是看似一个没有门槛的领域,只要认识字的,都可以出来怼两句。但是文科其实也有很大的隐性门槛,只不过它的门槛是抽象的,没有那么清晰。

甚至从某些意义上讲,文科的门槛更高。学不好理科,你也可以做一个人格健全、思想独立的人;但是学不好文科,尤其是学偏了、学废了,想做自我而不可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两年,在健康成为显性话题时,医疗领域的不少专家也曾被贴上“公知”标签,甚至有的一度连汉奸的帽子都扣上了。

比如,一个医生“建议给孩子少喝粥多喝牛奶”,就能被怼成崇洋媚外。

我原以为,碰到理科这类显见门槛比较高的领域话题,一些人该闭嘴了,没想到他们的嘴张得就像是这个时代最大的风口。

事实再次证明,这股风一旦刮起来,就是无坚不摧的,没有它不可以到达的地方。管你是什么身份,什么领域,什么成就,大风过去,都是一片狼藉。

在风的面前,没有文理之分,只有立场邪正,也从来没有什么门槛。

如果非要说有什么门槛的话,他们自己就是门槛。若想获得他们的认同,你得先过他们的自尊关,你得先加入他们,成为风的一部分。

只是,这样的后果是什么呢?

没有人敢说不好,所有人都得夸赞。

想象一下吧,如果这是塑造一个人,他将是一个怎样的人。如果这是一个人孩子,活在这样的夸夸家,他将长成一位怎样的人。

难以想象。但可以确认的是,这孩子将来老去的遗言一定是:来年还生夸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