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胖猫事件#上了热搜,引发了众多网友的关注。

从目前曝光的聊天记录看,胖猫从一开始结识网恋对象,便为爱奔现。期间更是昼夜不停接单打游戏,每餐只吃10块钱的廉价外卖,连微信头像都写着“我不要吃菜我要吃麦当劳”。

与胖猫节俭生活与之相反的,是为女友转账51万元的天价数字。或许“天价”有点夸张,但这个数字是普通城市一对夫妻一年的薪水,也足够一位单身男性舒舒服服的过上一年,甚至更久。

或许,频繁转账的背后是胖猫试图以金钱付出的方式维系关系,吸引对方,想要获得他想象中的爱。

但是事与愿违,女生提出了分手。4月11日,胖猫在重庆跳江自杀。

这让我们有一个思考:如何学习爱的能力,真正吸引对方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会被什么样的人吸引?也许在看到这样的人之前,要回答这样的问题还挺难的。

其实,心理学在这方面早有研究,我们之所以会被某个人吸引,不外乎有以下这三种原因。

1外貌吸引力(性吸引力)

外在亲密关系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吸引力。从社会认知的层面上看,外貌美丽确实能更轻易地引起他人的瞩目。

在1966年walster的实验里,研究者将刚入学的新生随机安排成男女对子,以参加一个大型舞会的盲目派对约会。

在舞会当晚以及随后跟踪研究期间,研究者要求那些大学生评价他们的约会对象,指出在多大程度上愿意再看到对方。

结果与大多数人所想象的相同,美貌这一因素比起高智商、良好的社会技能、好的人品等其他因素,更容易引起别人的高评价和好感。

同时,这一点对于男女性皆是如此。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内心的男性/女性的梦中之人,这是一种很纯粹的源自于异性间性吸引力的动力。

这种男人/女人间美的吸引力是最为纯粹的,能否享受和展现这种对美的追求,直观的反映了一个人内心能量的高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上在心理治疗中,人能否享受自己作为男性/女性的美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判断标准,这体现了你的自我价值感和自信水平。

2

特质吸引(理想化客体)

这种吸引力,通俗的说就是我们所说的才情部分。

同样是长得帅的冒泡的流川枫和樱木花道,为什么在赤木晴子眼中如此不同。显然是因为流川枫一脸潇洒才气的气质,而樱木所展现的更多是一个神经兮兮的不良少年。

每个人内心在爱情中,都对于另一半的某种特质有独特的钟情。

比如说有的人很喜欢文绉绉的,看上去就很有学问的样子;有的人很喜欢那些看上去很勇敢的人,因为他们好像总是没有烦恼;还有的人喜欢那些温柔体贴的人,因为温柔的人总是让人难以忘怀...这种吸引力源自于我们内心中的理想化他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榜样。

在每个人成长中,我们都会通过理想化他人,来形成内在的理想化客体。这个理想化客体很重要,因为这个客体会直接的影响你,关于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希望如何被别人看待等身份认同问题的发展。

举个简单的例子,孩子在探索世界的时候,最先看到的是爸爸的形象,他会抽取爸爸身上的一两个优秀特质,形成一个理想化的形象。

比如说爸爸是个工程师,工程师真是了不起的人!孩子因此会想象如果我成为一个工程师的话,我就会成为和爸爸一样的人,也受人尊敬。因此孩子形成了一种对工程师的身份认同,或者说孩子心中建立了我希望我成工程师的这个自我身份概念。

这种身份认同是在人成长过程中不断被丰富的扩大的。

也许你会认同黑风衣白围巾的小马哥,也许你会认同满身纹身仗义有力的浩南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不断地抽取着他人身上的特质,在内在形成理想化的客体,让我们能够找到一定的身份认同。进而为生活的前进找到方向,让自己感到有前进的力量。

3相处吸引(功能性吸引)

前面两种吸引力往往大部分属于意识和前意识的部分,而这最后一种吸引力,则是一种大多数在于潜意识的吸引力。

也就是说你会被它吸引,但是总是说不清楚为什么。这种吸引是源自于我们感知上,他人可能对我们在相处时所产生的功能吸引。

换句简单的大白话就是,其实他/她的存在,对你的生活有着莫大的作用。

这种作用指的并不是物理上的作用,而是一种心理上的作用。

比如,某位缺乏安全感的男士,尽管自己条件还不错,但是一定要找一个所谓的条件一般的女友。尽管这个女友和他真的没有什么共同语言,但是这个女友的存在能让他感到非常安全。

因为这个女友真的可以在他失落的时候静静的听他发牢骚,尽管这个牢骚听上去不是那么的男人,或者是那么的有逻辑性,但是这个女友一定在那。想想就是一个温暖如画的感觉。

在成长过程中,人的内心都会许许多多的需求,比如说感到自信、感到安全、感到被接纳、感到可以战胜焦虑等等...这些需求在出现的早期并不是全部都能被自己所满足。

比如说对于一个2岁左右的孩子,感到自信的需求显然是不能自己满足自己的。

这时候这些需求就会被放在父母或者其他照料者的身上,依然以自信为例,这个2岁孩子的自信功能,就显然只能通过父亲的积极鼓励和认可来实现的。

但遗憾的是,并不是我们内心所有的需求都会在成长中得到满足。总会有那么一些渴望,是不能得到满足且让我们在日后不断寻找的。

因此人会在寻求一生伴侣的时候寻找那些真的可以实现替我们满足这些需求的人,或者说可以替我们实现这些功能的人。

比如说,承担焦虑的需求没有被满足的人,一定会期待着找到一个特别能听他的焦虑、给他出主意的伴侣;自信需求没有被满足的人,一定会期待着找一个总是可以肯定他的伴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渴望源自于我们成长过程中没有被满足的那部分内在需当求,我们长大后,我们会在潜意识中寻求那些能够满足这些需求,或者具有这部分功能的他人做我们的伴侣。

事实上,个人认为,这一点也正是为什么我们总是需要彼此才能让生活更加完整的真正含义。

爱情的奇妙之处在于跟爱人互动时,能够把我们隐藏最深的特质和渴望全部勾引出来。

这个过程也是一段发现自我的旅程,所以,勇敢地去恋爱,去认识自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