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嫦娥六号发射成功引起了国际舆论的广泛关注,与我国合作的巴基斯坦、法国等国民欢呼不已。

但也有“破防”的西方网友表示:“月球是人类共同所有,中国不能据为己有,要共同开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会有人这样说呢?这一“要求”有没有道理呢?

一、西方眼中的中国登月

5月3日,嫦娥六号探测器成功发射,计划将在不到两个月内完成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的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或许如网友所说,近两年来,我国在航天方面的成就太多,以至于嫦娥六号升空在国内都没能引起太大的关注。

网友们反而纷纷跑去围观其它国家的反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次任务,嫦娥六号搭载了欧空局月表负离子分析仪、法国月球氡气探测仪、意大利激光角反射器和巴基斯坦立方星。

8日,巴基斯坦立方星成功分离,随后成功拍摄影像,意味着巴基斯坦立方星项目“成功分离,获得遥测”的既定目标取得圆满成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成果令巴基斯坦人民振奋不已,却也使得部分西方阵营国家网友“破防”。

有人义正言辞地评论道:“月球是人类共同所有,应当共同开发,中国不能据为己有。”

他们为什么会把我国登月任务与“占据月球”联系到一起呢?这就不得不提到美方的言论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2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局长尼尔森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想要占领月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NASA局长纳尔逊称美国正在与中国展开一场“太空竞赛”,并表示:“我不希望中国率先载人登陆月球南极,然后说‘这是我们的,不要靠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4月份,NASA局长更是宣称:“中国正将太空计划军事化。”

此外,著名的“我们不打算去月球背面,因为月球背面永远处于黑暗之中”梗也正是出自此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月球背面并不总是黑暗的,身为领域权威的NASA局长不可能不清楚这一点,他之所以说出这句有悖专业常识的话,不过就是想要进一步抹黑我国罢了。

也是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的舆论引导下,很多不明真相的人都将我国对月球的科研任务视为意图“占领”月球的霸道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际上,真正在航天方面采取霸道做法的是他们自己。

2011年4月,美国国会通过了“沃尔夫条款”, 该条款禁止NASA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使用政府资金与中国政府及其组织进行任何形式的双边合作。

甚至禁止NASA所有设施接待“中国官方访问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年5月,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发射升空,许多中国科学家都参与了该项目,但NASA却不允许中国记者进行采访。

这一切的一切归结起来,其实还是要回到美国鼓吹多年的“中国威胁论”上,但我国的对太空的探索不会因此而停止。

二、月球属于谁?

4月21日,我国发布全球首套高精度月球地质图集,在加上近日嫦娥六号的热度,一个说法广为流传:

“根据国际惯例,谁最先精确绘制了某个地方的地图,这片领土就应该归属于谁。所以,中国国土面积又增加了3790万平方公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事实上,“占领月球”的可能早已被联合国《外层空间条约》所掐灭。

条约规定:“外层空间,包括月球和其他天体,在平等和与国际法一致的基础上应无区别地为各国自由探测并利用,各国可以自由到达任何区域和天体。”
“外层空间,包括月球和其他天体在内,不能作为主权国家声明占有,或出于利用及其他目的占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就是说,月球是全人类的共同财产,不会为任何一个国家“私吞”。

对宇宙的探索是全人类的梦想,在我国朝着这一梦想奋勇向前的时候,其他国家和组织其实也在不断努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NASA有“阿耳忒弥斯”登月计划,号称将在2024年首次将女性送上月球,在2030年左右建立永久性基地。

只是这一计划能否按时落地,目前来看是挺悬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欧洲航天局在2020年曾表示,要在月球轨道上建立第一个人类定居点。

我国的“邻居”印度也在去年发射了探月车“普拉吉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对宇宙的探索研究需要全人类的力量,需要各国家、组织乃至企业共同努力。

参考资料:

外媒:月球资源开发,谁说了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嫦娥六号搭载的巴基斯坦立方星首幅影像揭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抖音百科-沃尔夫条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