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梁山众好汉在最后一役征讨方腊时死伤惨重,幸存下来的仅有三分之一,回到朝廷后,宋江与卢俊义两个匪首被朝廷除去,其余梁山好汉们的命运则各不相同。

其中有一位非常幸运的将领,他的官职比宋江死时的官职还要大,就连宋徽宗都很信任他,令他当了自己身边的近臣。

他算是梁山好汉之中一直心系朝廷的内奸,那这个人是谁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大败梁山却落草为寇 ≻—●

呼延灼出身于将门,其祖父呼延赞乃开国功臣,曾数次率兵立下汗马功劳,呼延灼继承祖上军事天赋,深得宋徽宗赏识,任命他为汝宁都统制。

高俅见都统制呼延灼武艺高强、谋略过人,便举荐他前去讨伐梁山贼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呼延灼受命后,率军前去梁山,首战与林冲战于阵前,二人在战场上大战了数个回合却难分高下,呼延灼又交锋扈三娘、孙立,三人持久延宕,不分胜败。

呼延灼遂回师京城,向高俅禀报战况,高俅大喜上奏徽宗徽宗悦纳,賜锦衣美酒犒赏三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呼延灼深谋远虑,再次出征梁山之前,特意召来轰天雷凌振助阵,凌振善制火炮,能造出射程远达数里、威力巨大的大炮。

两军交战时,凌振的大炮可轰敌军潰不成军,梁山泊得知后,吴用命时迁擒获凌振,并将其家属接走梁山安顿,凌振归顺梁山后,开始在山上制造火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呼延灼得知凌振被擒大怒,继续率军压境,凌振归降后,唯一的难办之处就剩下呼延灼的连环马阵了。

此时汤隆建议使用钩镰枪破其阵,但是他会做不会用,于是引荐表兄徐宁,徐宁善用此器。梁山泊众人遂设计诱骗徐宁,偷了他的宝甲,把他引上了梁山还把他的家人也接到了梁山上,所以徐宁也就归顺了梁山。

在徐宁指导下,梁山泊众练就钩镰枪,终于在呼延灼下一次夹击时,用钩镰枪成功破其连环马阵,呼延灼只得败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呼延灼败退之后,心中十分惶恐,他深知自己如果返回京城见皇帝,定会遭到严厉责罚,于是他决定暂避朝廷追捕,前往青州投奔知府慕容胤。

慕容胤乃是奸吏,见呼延灼来投心中暗喜,欲借呼延灼之力肃清青州匪患,扩大自己势力。慕容胤对呼延灼极尽恭维之能事,又许以厚禄,呼延灼遂受其指使,率领残兵先后攻破桃花山、白虎山匪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时二龙山匪帮听闻朝廷大将来犯,深感危机,急忙派人前往梁山求援,宋江得报后大喜,立即率领武松、林冲等猛将带领五百人马驰援青州。

两军遭遇,宋江方面大败呼延灼,将其围困在二龙山腹地,呼延灼手下兵卒见大势已去,纷纷哗变投向梁山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呼延灼孤军奋战,已无力回天,这时,宋江上前劝告呼延灼:“呼延灼将军,您我同是朝廷命官,不应内斗,”

他跟呼延灼说“今日之事乃是慕容奸贼挑拨,将军若肯放下成见,与我等联手除奸,必可大有作为。”呼延灼聆听宋江之言,不禁动容,再想到慕容胤此番暗中利用自己的行为,也大为光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下呼延灼放下武器,正式投降梁山泊,宋江盛情招安,封其为“马军五虎将”,与其他头领平起平坐。

自此,呼延灼与梁山泊众人圆满结盟,共同对外,在日后数次战役中,呼延灼发挥重要作用,终成梁山泊的重要人物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归顺朝廷却被设计 ≻—●

在加入梁山以后,呼延灼受到了重用,宋江欣赏呼延灼之才干,也常常会对他委以重任,而呼延灼武艺高强,很快便成为梁山泊五虎将之一。

而且他性格沉稳,为人谨慎,深得众人信任,在梁山泊,呼延灼与戴宗、林冲、刘唐等人结为莫逆之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第一次招安的时候,皇帝曾派人带着御酒和诏书上梁山,但是吴用害怕朝廷居心叵测,便命人撕毁了诏书。

皇帝得知后龙颜大怒,直接派遣高俅和童贯领兵前去攻打梁山,后来呼延灼还遇见昔日推荐自己征讨梁山的高俅,呼延灼心中五味杂陈,当日高俅赏识自己,今日却成了宿敌,人生的变幻无常令他唏嘘不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梁山泊探子报告,高俅欲率十个节度使共十三万大军围攻梁山,呼延灼对自己这新归附的集团能否抵挡住如此大军十分担忧。

不过吴用心思缜密,布置出天罗地网大败高俅之计,呼延灼这才放心,在决战中,他勇冠三军,一马当先沖杀入敌阵,斩杀不少敌将,为大捷立下汗马功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梁山泊声势日强,宋江有归顺朝廷之心,呼延灼对此十分赞同,他本就是出身朝廷世家,比许多起事农民更能理解宋江的用意。

这时的皇帝也意识到了梁山的厉害,便放下了身份进行招安,后来呼延灼跟随宋江北征南讨,立下不少战功,他每每身先士卒,威风八面,深受皇帝倚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攻打辽国的战役中,呼延灼与敌将耶律宗霖展开惊天动地的决战,两人各持长枪,马上对阵,数十回合难分胜负。

呼延灼后来又生擒了兀颜延寿,为攻克幽州立下汗马功劳,在剿灭田虎残党时,呼延灼率领一支小部队夜袭榆社县,为主力争取了宝贵时间。

在征讨王庆的战斗中,他与王庆大将滕戡展开激烈厮杀,两人均是一方之冠,这场约定死战持续了五十余个回合才分出胜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在征伐方腊的战役中,梁山兄弟损失惨重,呼延灼在混战中力挽狂澜,终于随宋江等残部返回朝廷。

回到朝廷之后,呼延灼却比宋江的职位还高这是为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呼延灼为什么能受到重用 ≻—●

呼延灼这个人物,其经历与其他梁山好汉不同,他本是朝廷一员,后因一时失利而逃上梁山,再归顺朝廷后居然能够受到重用。

这其中缘由,乃源于呼延灼自身的家世背景和才能,以及他归顺的特殊身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呼延灼生于名门望族,其先辈呼延赞是开过名将,功勋卓著,呼延灼继承家学,也在武将中崭露头角。

他与太尉高逑等朝中要员私交甚笃,可见其在朝中本已峥嵘,而其上山仅因一仗失利,非有罪过,故徽宗对他心念不已,早已盼其下山。

呼延灼乃名门之后,豪杰忠诚,若不重用那才是暴殄天物,再者说,呼延灼乃降将,归顺时并未犯下滔天大罪,不似其他多是草民出身的好汉,手中鲜血未干,故呼延灼得以官复原职,并获更大提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呼延灼家世清白,又为朝廷出生入死立下赫赫战功,他被封为御营兵马指挥使,官职比宋江还高,深得皇帝信任。

然众人窃窃私语,诬蔑呼延灼为奸细内奸呼延灼不以为忤,心知自己对梁山诸兄弟情同骨肉,决无半分背叛。

呼延灼不辞这些无妄之灾,依然矢志报国,他在征战中屡建奇功,终为国捐躯,从一个追名逐利的武将,至一个忠心报国的大将军,呼延灼经历了蜕变与成长。

他既能服从君命,又不忘兄弟情谊,他勇猛过人,亦智谋无双,正是这样的呼延灼,配得上“双鞭”的美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呼延灼之所以受到重用,乃其自身才干与官场经验,以及其降将身份,而非奸佞所致。

正如呼延灼不辞荣枯安危,忠心报国一般,我们也应当钦佩呼延灼之操守与气节,不因外界非议而动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呼延灼之际遇亦蕴含着深意,呼延灼出生高门,官职显赫,却因一次战败而不得不依附梁山,可见当时军政腐朽,令英雄难施身手。

呼延灼归顺后屡建战功,却遭同僚诬蔑,可见朝堂蛊惑,令忠良蒙冤,呼延灼忠心耿耿,却以一人之力难挽狂澜,终以身殉国,可叹人命当如此薄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呼延灼一生,正可喻画当时朝局混乱,政治黑暗,英雄无用,而其忠诚与气节,亦值得后人学习。

今人读呼延灼传,当思国家兴亡,人民疾苦,当汲取呼延灼耿直忠诚之精神,在敢言敢为中去守正创新。

他的经历波澜壮阔,亦如历史滚滚长河,蕴藏着种种寓意。我们当以历史为鉴,汲取精华,去糟粕,使国家昌隆,人民幸福。

唯有如此,呼延灼与历史先贤之精神,方得以长存不朽,发扬光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结语 ≻—●

人生多舛,呼延灼从朝廷大将沦为寨主,其身世起伏跌宕,令人唏嘘,但因一念之差,呼延灼放下成见,最终找到了自己的归属,也成就了梁山泊更加强大。

后来跟随宋江归顺朝廷受到重用,最终为国捐躯令人唏嘘,此事启人深思:世事难料,明哲保身,知变通变,方得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