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岳阳楼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而成名,和黄鹤楼、滕王阁、鹳雀楼一起并称“中国四大名楼”,不过让人大跌眼镜的是,成就此楼的作者范仲淹却是没有打卡过岳阳楼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宋庆历五年(1045),经历了“庆历新政”失败的范仲淹被贬黜到小城邓州(今河南南阳邓县),第二年收到好友滕子京的“求稿信”,请其为自己正在重修的岳阳楼作记,没去过也难不倒才华横溢的范仲淹,他借着年少时在洞庭湖边生活的记忆,挥笔写就了流芳千古的《岳阳楼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篇入选中学语文教材的古文后来成了人们耳熟能详的经典,许多人对其开篇相当熟悉——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岳阳楼景区内建有双公祠,是对范仲淹、滕子京为岳阳楼所做贡献的感激,也是对二人深厚友情的纪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整个景区面积极大,双公祠后的游览路线就是碑廊,全长240米,按北斗七星的形状排列,对应北斗七星的位置则分别建造了七座亭子——开阳亭、天枢亭、天璇亭、天㼄亭、天权亭、玉衡亭、摇光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碑廊区亭台楼阁,鸟语花香,其内展示有许多名家大作,在古朴典雅的环境中静静欣赏,文化气息满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沿碑廊继续前行就到了岳阳楼,这座楼阁最早建于东汉建安年间,相传为三国时期东吴大将鲁肃的“阅军楼”。虽是名楼却也命运多舛,在此后朝代中经历过多次焚毁重建,景区内建有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的岳阳楼模型,不同朝代不同风采,却也让人对这座楼阁更多了几分叹息和怜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人们看到的岳阳楼修建于1880年,近现代又有重修,保留了全木结构,檐角飞翘,屋顶则仿佛古代将军的战盔,看上去相当独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登上岳阳楼总会想起历代名人佳作,无数文人墨客歌以诵之,李白的“"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杜甫的“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白居易的“岳阳城下水漫漫,独上危楼凭曲阑”,经典作品不计其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凭栏而望,洞庭湖水浩瀚无边,淡青色接着淡蓝色,天水融为一体,仿佛整个天地都在湖中浮沉,壮阔之情油然而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岳阳楼上看到的是洞庭风光,从楼下回望岳阳楼,看到的却是楼阁本身的气韵和景象——岳阳楼前的红墙和黄色琉璃瓦相互映衬,古朴典雅之外又显得巍峨、威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老的岳阳楼在三国烽火中崛起,在大唐盛世中生辉,在北宋绝唱中流芳千古,文人赠它以家国情怀,以建功立业,以儿女情长,让这座名楼经两千年而华彩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