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我国近代史中,出现过各种英雄人物为解放中国而浴血奋战,1995年授予55位开国上将时,除了周恩来总理盛赞过的“三杨开泰,”还有一位姓杨的将军也从幕后走上了台前。

他是被第一位因为后勤工作而授予开国上将荣誉的将军,他还曾被毛泽东主席亲切的誉为红军“大管家”,大家知道这位将军是谁么?他又创造了哪些第一呢?

红军“大管家”——杨至诚

要说参加过南昌起义的上将之中,哪一位单独讲述其在抗战过程中的事迹都是传奇,但是今天讲的这一位,却更加不同凡响,他是中国红军的后勤管家,曾经因为及时运送炮弹而被载入我军史册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泽东主席还为其能够及时运送炮弹而取得胜利写下了一首著名的《西江月 井冈山》。

这位传奇上将,红军大管家就是杨至成。

在1928年的7月,此时的杨至诚在参加了井冈山保卫战的一次战斗中受伤严重,被留在了二十八团作为后勤保障部门的负责人,调动当时的红军后勤保障工作。

此时的井冈山上都是伤员病患,毛泽东和朱德同志都已经率领红军主力前往湘南进攻,井冈山已经成为了被国民党当时组建湘赣敌军部队盯上的一块肥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的井冈山已经成为敌人的眼中钉肉中刺,这片红色土地上已经扬起了红色信仰的旗帜,这是敌军所不能容忍的,尤其是第一次敌军和红军在井冈山交锋中,湘赣敌军惨败而归,此时看着井冈山上的防守能力薄弱的好时机,怎么可能不赶来报上次惨败之仇。

湘赣敌军的第八军吴尚部的三个团和湘赣敌军的王均部的一个团已经开始向井冈山推进包围圈,此时的湘赣敌军想要联合突围黄洋界,进而抢占井冈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洋界作为井冈山主峰的北面,是一个天然险要的隘口,这里是井冈山的五大哨口之一,只要拿下这里,敌军进入井冈山更加容易,敌军也是看中了这一点,趁着红军主力前往湘南推进时,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这时候的战况非常不容乐观,因为此时留守的能够上战场拼杀的战士不多,如何能够保卫住这片红色根据地,成为了此时最为重要的事情。

二十八团团部开始了动员会,此时整个留守在此的红军留守部队开始进行了热火朝天的攻防备战工作准备,杨志成作为此时的后勤保障负责人,身上的担子更重。

他动员机关留守人员和当时的井冈山的人民群众,扛石头、搬木头,送水送饭,不仅干着繁重的工事工程,还要兼顾着给留守部队军人们送吃的喝的,还有运送弹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时已经建筑了五道防线,配合着黄洋界这个天然险要的地形,和井冈山军民的上下一心抗敌的热血,让敌人第一次进攻就吃了大亏。

当时虽然留守的能打的士兵不多,但是占领着黄洋界这个险要位置也是一种天然的优势,狭窄的山路地形,让杨志成他们制作的竹钉陷阱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很多敌人一看到前方猛然开炮,瞬间慌不择路,掉进了早就设置的竹钉陷阱中,巨大的疼痛和呼喊声让敌人的士兵士气一下就弱了,此时红军和赤卫队还有井冈山的人民群众都一齐上阵,打的敌人措手不及,溃败逃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谁能知此前探子带回来的此处老幼病残不堪一击的消息此时都变成了笑话,敌军准备不及时,连续发动了四次进攻,都被打退回来,并且损失兵力近乎一个团!

看着自己的军队进攻如此惨状,湘赣敌军已经杀红了眼,根本顾不上其他,调转炮头就要摧毁当时留守红军的防备工事。

红军的防守工事阵地被这些炮击打得残破不堪,参与战斗的红军和人民群众也出现了受伤的情况,此时敌军却听到一声炮响,自己的指挥所被炸了!被打懵了的敌军以为毛泽东和朱德已经率领红军回到了井冈山,赶紧撤军。

这一声炮响并不是真的毛泽东和朱德率军前来支援的,而是杨志成找来了曾经缴获许克祥部的一门迫击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多亏了杨志成及时送来的这一门迫击炮,成功逆转了战局,打赢了这一场黄洋界保卫战!

毛泽东同志在听到这个消息时候,更是写下了《西江月 井冈山》,里面的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这就是说的杨志成他们送来的那门迫击炮。

杨志成在红军后勤的工作也得到了极大的认可,此时他已经从战场上杀敌的前锋彻底接手了部队后勤的工作。

红军“大管家”的屡次创新

杨志成此时在毛泽东同志和朱德同志的领导下,开始了负责红军后勤的工作,此时他也展现了他不同寻常的部署后勤的能力,他凭借自己的能力,解决了当时红军的后勤供给保障和伤员医疗等协调问题。

除此之外,杨志成发现,此时的红军战士们身上穿的都是各种不一样的衣服,有的衣服都破了洞,这样很影响红军战士的形象,如何能够让我们的红军战士穿着统一的军装也是杨志成当时的一个重要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志成开始了设计和生产红军第一套军装的重担,他和军需处的同志们一起设计出了几套军装的设计图,当拿给毛泽东和朱德两位领导评定时,定下了红军第一套军装的样式!

为了能够尽快加紧赶制这批军装,让红军士兵都穿上新的军装,依次来提升红军内部的凝聚力和士气,杨志成筹集了5万元,创建了红军的第一个临时军工被服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此之外,杨志成在1930年在担任12军副官长时,建立了“赤色邮政”,这也是我国人民邮政的发展开端,苏区邮政先后在杨志成的领导下,设立了甲乙两种邮局,并且开设了6条邮政线路,随着革命解放的推进,邮政线路也扩大为了15条邮政线路。

杨志成还先后创建了红军有线电话网和无线通讯联络网,关于后勤供给方面,杨志成更是创建了多个军工厂,全方位的保障了红军的供给物资的需求。

杨志成深知后勤保障就是前锋部队的坚实依靠,如何能够更好的做到后勤工作的尽善尽美,一个人肯定是不够的,需要培养更多的后勤专业人员,就这样我国的第一个后勤学校就此诞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志成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担任了军委供给部部长和抗日军政大学校务部部长,此时的他工作繁忙,有时候根本顾不上吃饭,身体也是跟着熬坏了,最终病倒在了岗位之上。

杨志成就此前往苏联就医随后又进入了苏共的远东局党校和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但是不巧的是,此时的杨志成和他的同志们遇到了一个重大的危机,那就是苏德战争开始了。

当时面对苏联全面爆发的战争局势,杨志成和同志们准备从蒙古辗转回国,但是却遇到了一个更加棘手的问题,那就是日军已经盘踞在北方地区,此时的蒙古和中国的边境全面被日军掌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着自己的祖国就在前方,自己和同志们却不能跨越边境线回到自己的战友们身边,这让他们非常沮丧,他们身上的钱也不够了,如何能够生存下去也成为了问题,他们开始在乌兰巴托做苦工甚至成为了流浪乞讨人员。

最后在1946年,杨志成才终于回国了,此时的他在东北开始创办各种军需军工厂,这也为后来的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提供了充足的后勤保障。

1948年的辽沈战役中需要尽快制作出来70万套冬装,东北的冬天比南方来的早很多,时时间紧任务重,杨志成立下了军令状,带领着军工厂的同志们赶到了东北的被服厂去考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毕竟东北的冬天如何御寒还是要请教本地的被服厂,就这样杨至成研究好了具体使用的材料和制作军装等军备的材料后,开始部署紧张的生产工作。

在两个月左右的事件居然完成了70万套冬季军装和配套的军需用品,当时的解放军都穿上了新冬装,这种军需供给的速度和质量,也让东北野战军的首长和战士们都对杨至成和其带领的后勤人员们竖起了大拇指!

红军“大管家”的参军历程

杨志成出生于贵州的一个侗族家庭,他的父亲是一名商人,他的家族在当地也算是富裕的人家,可惜的是,杨志成的父亲没有能够亲眼看到他出生,就被人所杀。

杨志成的母亲独自抚养着杨志成姐弟三人,七岁的杨志成被送进私塾学习,杨志成学习很用功,在当时的民国时期,能够有农业中学毕业证就已经是为数不多的有学识的人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在学校中深受当时的救国思想洗礼,一心想要参加爱国运动,就在1919年,杨志成在贵阳参加了声援“五四”的爱国运动。

1923年的杨志成在重庆参军,担任的是党军需官一职,这个参军履历也让他为后期成为红军后勤工作负责人奠定了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26年的杨志成随军来到了广东,杨志成考上了黄埔军校的第五期,此时的他开始了正规的系统化地学习军事知识。

杨志成知道当时的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实行的暴政是救不了中国的,也挽救不了千千万万受苦受难的百姓,所以他在武汉中央军政学校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了南昌起义。

当时的杨志成担任的还未是总兵,在闽粤赣湘边界随军苦战,并且还参加了1928年的湘南起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次的战斗中,他被许克祥带领的国民党敌军所伤,腿部受伤严重,但是即便如此,他还是坚持继续和国民党敌军进行战斗。

战场上刀枪无眼,上战场的士兵将领没有不负伤的,随着1928年跟随陈毅率领的部队前往井冈山时,他被国民党敌军所伤,腹部严重受伤。

在这次负伤休养的这段时间就是杨志成转型成为后勤人才的转折点。

在杨志成的儿子扬子江的印象中,他的父亲和自己的秘书回忆自己的一生时,对于自己被授予开国上将的荣誉而感到很是愧疚,他觉得自己做的还不够,但是这是党对于自己的肯定,他又觉得非常感动和荣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志成生于清朝末期,长在民国时期。当时的世道混乱,千千万万的百姓同胞饱受屈辱,杨志成从一个学农业出身侗族小伙却选择了弃农从军,离家千里告别了寡居抚养他成人的母亲,只为解放中国同胞贡献一份热血!

他务实肯干的踏实工作作风,在军队后勤保障中的工作能力和态度,都让他成为战友们心中当之无愧的红军“大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