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昏时分,长安城中一片肃穆。唐太宗李世民端坐龙椅,垂目沉思。侍从官早已奉上亵渎的珍品,那是出自王羲之大手笔的《兰亭序》真迹。然而,这尊佛一般的字体,并未如往常般令皇帝心旷神怡。他眉头紧锁,喃喃自语:"江南永钦寺辨才法师,怎生如此无理?我乃一国之主,岂能如此拿不住面子?"

就在这时,监察御史萧翼谦恭地迈步上前,恭敬地奏道:"皇上,臣愿为您取回《兰亭序》真品。不过需要些许时日,望皇上恩准半载期限。"皇帝诧异地抬头,只见萧翼在龙案上空书四字:"鸡鸣狗盗。"他不禁会心一笑,挥手示意准奏。

一缕霞光透过窗棂,照亮了萧翼脸上狡黠的神情。他在这个皇帝刚愎自用的时代,将要扮演一把锋芒毕露的"盗贼"角色了。

三个月后,一名衣衫整洁的中年绅士,挎着一个素锦包袱,带着一名青衣小厮,沿着黄昏小道走向永钦寺。他们说说笑笑,若无其事。谁也想不到,这位让人怀疑的"商人"竟是锺情佛家法门的监察御史萧翼。他将要为一种权力和私欲开创一宗奇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香烟氤氲中,辨才法师怔怔地凝视着空空如也的铁盒。《兰亭序》真品不翼而飞,他眼前一黑,狠狠撞在旁边的木柱上。待到醒转过来,他立即检视藏经阁,果不其然发现了藏匿多时的疑点。

铁盒边缘有被勉强打开的痕迹,阁楼梁上的浮尘也有被打扰的迹象。辨才法师油然而生一种被人暗算的感觉,心头五味杂陈。他回想起前几日那名自称山东商人的可疑异乡人,心下了然。

当时,那人一反世俗富商的傲慢作风,谦逊友善,与寺中僧人交谈应答,均是恰如其分。而对《兰亭序》更是油盐不进,狂热景仰。如今想来,分明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阴谋。

辨才怒喝一声,吩咐小沙弥:"快去通知城中太守,《兰亭序》失窃有人,尽快缉拿盗贼!"

一行人马自永钦寺启程,沿途追查那名神秘异乡人的踪迹。功亏一篑,直到越州,县丞方从一名路人处打探到线索。原来,在他们来时的半月前,有一名身穿青衣的仆从和一名中年绅士迅速离开了永钦寺,往西北方向疾驰而去。

县丞心领神会,立即引领着一干人马,循着那道黯淡的马蹄印奔命前行。抵达会稽山附近时,一名探子终于传来贵重线索:前些日子,确有这样一名绅士带着仆从从此处往西北方向离去,口里还提了句"回长安"的话。

"长安?"县丞冷笑一声,神色凝重。众人不由得心下一紧,难道盗墨贼竟然就是朝野当权高官?这一路追查在万分艰辛之中,终于指明了真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下大案啊!"太守面色铁青,指着一叠卷宗重重拍在桌上。侍从识趣的退了下去,只剩下几名心腹官员在。分析这起"盗拿国宝"的大案,实在太过费解。

首先疑点就在于,萧翼这个监察御史为什么要铤而走险,不惜冒着失去头颅的危险偷盗《兰亭序》呢?他素来一身正气,宦海浮沉多年,怎会突然生出如此大逆不道的心思?

再者,就算监察御史与皇帝关系匪浅,皇帝也不会轻易赏赐这等国之重宝予臣下吧?这样一来,萧翼偷盗《兰亭序》的动机又从何而来呢?

更令太守困惑的是,即便抛开动机不谈,萧翼也并非等闲之辈。他怎能如此大费周章,不远千里扮作异乡商人,骗取和尚的信任,再偷盗法物呢?分明此案中另有隐情重重。

太守冥思苦想,大有省悟,突然醒悟道:"原来如此,萧翼盗墨,皇帝怂恿也!"

凌晨时分,长安城中一片肃静。只见寂静的竹林深处,一个蒙面身影潜行而出,如鬼魅般穿梭于夹道之中。待到抵达萧翼府邸前,那人灵巧地越过高墙,翻身而入。

大厅之中,一片漆黑。那人蹑手蹑脚,仔细搜寻着什么。突然,一缕月光透过窗棂,照见大厅一角,墨宝《兰亭序》半藏于暗格之中。那人"啧啧"称奇,伸出一根钢钩小心翼翼地将墨宝取出。就在这时,大厅灯火通明,数名蓄势待发的侍卫已将他围困在中央。

"萧翼,你这忘恩负义的奸臣,今日算是伏法矣!"太守怒目圆睁,让萧翼无处遁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永钦寺静室内,一盏青铜烛火将萧翼的面孔照得明灭不定。他双手反绑在身后,面容扭曲,狰狞可怖。太守坐在他对面,冷冷注视着这个背信弃义的奸佞小人。

"萧翼,你可知罪?"太守语气肃穆,掷地有声。

萧翼支吾了半晌,终于咬牙切齿道:"老......老夫......也是奉了......圣旨而为。"

"什么?"太守大怒,狠狠扇了他一耳光,"胡说什!皇上怎会赐你国之重器?你分明是贪慕佳品,不惜铤而走险啊!"

萧翼扭过头去,哑口无言。太守见他竟然狡辩,勃然大怒,唿哨一声,几名僧人便将他五花大绑,拷问了起来。

经过一夜的刑讯,萧翼终于吐露了内情。原来他自幼心存骄横之气,每每看到那些权倾朝野的宦官,便妒火中烧。为了能像他们一般纸醉金迷,他在最初见到《兰亭序》时,便生出了私藏此物的歹念。

趁着奉命寻访《兰亭序》的机会,他乔装打扮成商人,暗中骗取了永钦寺法师的信任,盗走了这件国之重宝。他本欲将墨宝据为己有,过着疯狂享乐的生活。

太守听罢,勃然大怒:"好一个不自量力的妄人!国之重宝,你一个小小宦官,何德何能敢私自占有?你的罪行,已经触犯了天条,罪该万死!"说罢便令人严惩不贷。

就这样,《兰亭序》被送还皇城,永藏于太微宫之内。而那个贪婪成性、丧尽天良的奸佞萧翼,也终于为自己悖逆皇家、谗乱朝纲的罪行付出了代价,遭到了当头棒喝的惩戒。正直和善良,永远战胜了贪婪和腐败,这便是这桩离奇案件最深层的寓意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