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韩的产品卖遍了全世界,但所有人都在购买中国造

最近,韩国贸易协会发布数据称,韩国与中国的家电贸易收支在2007年转为逆差,到2023年继续扩大,2023年,韩国对中国的家电贸易逆差已经达到41亿美元,逆差比10年前增加了7.8倍。

也就是说,短短十七年间,中韩家电贸易形成了反转,而且变化是逆转大幅度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这个所谓的客观数据并不好界定,因为韩国的很多大型家电也在中国生产,也有可能中国企业只是赚了个手工费,掉个头这些产品又跑回了韩国。

但是仔细考虑一下,即便类似韩国现代汽车这样的产业链跑到了中国,带动的不也是中国的就业率吗?除了一些专利费或者股权以外,韩国人得到了啥?

另外,这些年中国的家电在韩国卖的确实还不错,尤其是智能家电,比如扫地机器人之类的,另外随着跨境电商的发展,中国大量的中小型家电在韩国这些年大通胀的背景下卖的更好,这一点不仅是韩国,甚至对于日本、欧美等大量发达国家来说都是一样的。

吸收你的高科技,还赚你的钱,这就是最近几十年的常态,所以有些人着急了,耶伦、雷蒙多等人扎堆往中国跑,就是想解决这个问题,很正常。

当然韩国媒体唯一自豪的一点只剩下内存芯片,其它工业品都在逐渐萎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例如韩国在汽车,手机,家电,造船,动力电池方面都一路领先,但目前的现状是只能在除了中国市场以外的地区卖的还行,在中国市场就惨兮兮。市占率都是个位数,甚至小数点,韩国汽车,手机,家电在十年前一度在中国卖的也不错,但现在都完蛋了,道路上很少见到韩国车了,三星手机更少见,家电比他们略强但也强点有限,市占率很低,动力电池也是,韩国三大电池厂在中国市场外的市占率不低,但如果算上中国市场合计才20%+……

最大的问题在于,所有这些工业品的最大市场都是中国,中国说了算,消费者说了算,你可以卖高价,但消费者得认才行,哪怕你的东西确实先进一点点,但有个替代的东西差一些,价格却不到你的一半,正常消费者都会用脚投票,这正是欧美日韩等经济体最担心的问题。

韩国和日本这些年绞尽脑汁想争取一下,但第一态度总是飘忽不定,第二他的工业品品质也不行了,那就更没指望了。

另外一个数据是关于造船的问题,之前韩国的市占率确实牛,但近几年已经被肉眼可见的速度打回原形。只不过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这不是技术和价格的问题,因为欧美日韩不可能把所有订单都给我们,那不现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就是为什么欧美日韩市场现在不接纳我们的高端工业品的原因,例如刚刚还给我们加电车关税到100%……

当然,这些举措都是扯淡,即便美国设置了安全壁垒不进口我们的电车,最多也就是买一些“二道贩”产品,除了推高自己的国内通胀以外,没有任何意义。

因为以其它国家的生产制造能力,要么是价格太高,要么是质量不行,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这里不想赘述。

不过我们也必须承认,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欧美日韩的制造业被彻底打死是不可能的,至少有美国这个大市场做垫底,那个消费水平确实不是普通国家可以比拟的。

你就想想,美国三亿人一年消耗的食物比咱十几亿人口的大国浪费的还多,你就知道消费端市场是多么重要了。

众所周知,日韩是被财阀集团控制的,而这些所谓的财阀集团实质上只是西方资本的附庸和提款机,西方资本当然不希望我们在高端工业品这块彻底打垮日韩,因为这不符合它们的利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它们逐渐感受到我们越来越大的压力是肯定的,我们每一天都在继续开拓欧洲,东盟和拉美中东非洲俄罗斯市场,这一点是没问题的,这也是它们随时可能“狗急跳墙”的原因。

不过笔者的所有这些分析都需要时间证明,即便我们将来某一天真的强大了,在全世界建立成熟可靠的销售网络也需要成本和时间。

到时候再验证结果,也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