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江心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温州江心屿

我刚去了一趟温州,谈几点感受。

外国人多了

外国人多了

温州和宁波,都不是旅游城市,外国人向来就不多。我无数次坐宁波温州之间的动车,哪怕疫情之前,也很少看见外国人。

但这一次,我看到至少十几个老外,而且都是年轻人,最让我意外的是,居然有背包客。候车室外,有一男一女在抽烟。候车室内,有2个西班牙小伙子,每人一个大背包,衣着风格非常嘻哈,全身上下松松垮垮,也许是我年纪大了,看着非常别扭。

▲ 温州南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温州南站

疫情之前,宁波和温州的外国人,要么做生意,要么教外语,衣着风格普遍比较保守,这种嘻哈风格的背包客,很少。

经过聊天,我才知道,原来他们是一对西班牙「情侣」,正在亚洲Gap Year,本来的目的地是东南亚,因为中国免签15天的关系,结束东南亚之后,就飞到广州,然后沿着高铁线,一路北上,最后从上海出境去日本。

他们认为,中国的旅行有3个优点1个缺点。

优点一,住宿便宜。

出门旅游最大的成本,其实就是住,一个地方只要住宿便宜,就是一个很大的吸引力。

这一点,我也深有感触。我去过的国家里面,中国可能是住宿最便宜的国家,甚至比非洲、拉美、东南亚都便宜。

上次,我写了一篇越南旅游业的文章,很多人在后台留言,他们认为老外爱去越南而不来中国,原因是中国太贵,越南便宜。其实,中国只有在旺季贵,比如国庆长假,但贵的时间很短,在淡季,中国的住宿非常便宜。

我刚去过人均GDP只有4100美元的越南,酒店价格甚至超过人均2万美元的宁波。连人均GDP只有3000美元的乌兹别克斯坦,酒店价格也比宁波贵。

为了写这篇文章,我特意去搜了下人均GDP和中国差不多的土耳其、墨西哥,大城市平均价格是宁波的2倍以上。像宁波、温州这样的地方,简直就是世界酒店价格的洼地。宁波五星级酒店的价格最低只要3百多,三星级酒店的价格最低只要1百多,这价格甚至比十年前更便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还特意去搜了旅游城市丽江,居然还有很多100元的民宿标间,甚至包早餐,比我20年前去的时候都便宜。与此同时,在墨西哥的丽江San Cristóbal de Las Casas,交通闭塞,风景也远不如丽江,同样级别的酒店,含税要320人民币起跳。

丽江的低价民宿,其实很不正常。一个14亿人口的国家,居然填不满一个小小的丽江。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国人真的勤奋,非假日出来玩的人实在太少。

优点二,交通方便。

2023年底,中国高铁运营总里程为4.6万公里,占全世界的70%。速度快,价格低,中国大陆高铁的价格,大约是日本新干线的四分之一,欧洲高铁的三分之一、台湾省高铁的二分之一。考虑到收入差异,外国人来中国坐高铁,不仅方便,而且划算。

放眼全世界的铁路客运系统,比我们便宜的,没有我们好,比我们好的,根本不存在。

另外,中国的打车成本也非常实惠,我去过这么多国家,比中国便宜的只有乌兹别克斯坦,而乌兹别克人的收入也只有中国的三分之一。越南、土耳其、墨西哥、哥伦比亚的打车成本,都比我们高。

以前吐槽外国人打车不方便,现在也解决了。据他们说,现在外国信用卡直接绑定支付宝和微信,然后通过里面的小程序就可以直接打车,不需要绑定中国电话卡。

高铁+网约车,基本上就可以做到交通的无缝接轨。这样的便利,放眼全世界,也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是我们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相比之下,在很多发展中国家旅行,路上就浪费了太多时间。

▲ 温州南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温州南站

优点三,社会安全。

我看到西班牙小哥把背包放在胸前,就问他,你是不是怕被偷?

他笑了笑说,习惯了。

对老外来说,在中国旅行,不需要动脑子担心各种意外,这是一种稀缺的「松弛感」。

这让我想起以前在南非自驾的经历,一方面要随时提防当街打劫,每次在等红灯的时候,我总是和前车保持一定距离,目的就是给自己留下转弯变道的余地,万一遇到打劫,我可以马上开车逃跑。另一方面,我还要提防南非的警察,动不动要检查证件,然后威胁遣返,敲诈起来,比劫匪更贪婪。

我在南非开车,感觉全身上下的每一根神经都处于紧绷的状态。直到坐上回中国的飞机,我才如释重负,终于可以活着回家了!

在南非旅行是一种游走在危险边缘的状态,那种感觉的确刺激,但如果每天让你处于这种状态,时间一长,人的行为模式就会被彻底改变,对周围的一切都保持警惕性。就比如那个西班牙小哥,条件反射地把包放在胸前。

如今的世界,治安能达到中国这种水平的,大概只有日本、新加坡、卡塔尔、阿联酋这样的国家。安全,也是中国旅游的核心竞争力,这一点,没有比较,就没有体会。

缺点

他们说,浙江的城市,优点是安静,电动车普及率高,几乎没有东南亚常见的发动机噪音。

缺点也是安静,不够热闹,尤其缺乏夜生活。

我说,我们的夜生活非常高级,就是家长看着小孩写作业,你们理解不了。

言归正传,其实,所谓热闹就是烟火气,也要看跟谁比,比起西方国家,江浙沪城市的烟火气也不差。但比起东南亚,就差远了,比重庆、长沙,也差很多。

温州的房价

这次回温州,遇到一个朋友卖房子,面积60平米,位于市中心,他在2021年挂牌,最初售价是218万,开始以为很容易出手,结果一路降价到128万,最后,他心灰意冷,索性把钥匙给了中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他告诉我房子已经卖了,价格是108万。和最早的挂牌价相比,几乎就是腰斩!

1998年,温州房地产市场化改革拉开序幕,房价也由此开启了长达十余年的上扬之路。彼时,温州房价均价仅为2000元/平方米,但仅两年后,这一数字就突破了3000。

2001年,温州市区房价迎来第一次大幅上涨,部分区域价格飙升至6000左右。也正是在这一年,由温州当地媒体组织的150余人购房团浩浩荡荡开赴上海

此后两三年间,温州炒房团的足迹遍布全国,从上海、杭州,到沈阳、呼和浩特,再到三亚、南昌,无处不见他们的身影。他们成为各地开发商、银行的座上宾,推波助澜炒高了房价。

再往后,「温州炒房团」就成了很多开发商炒作的噱头。

潜台词就是:「温州人都来了,你再不买就没了!」

2010年,就是温州的巅峰!那一年,温州房价突破3万元/平方米,一举超越北上广,成为全国房价最高城市。

其中,绿城鹿城广场,2008年首开时均价仅为4万元/平方米,而2010年二手房市场价格已逼近10万元。

然而,温州房价的疯狂上涨最终难以为继,2010年,可能就是温州房市不可逾越的巅峰。

到了2024年,我知道温州房价在走下坡路,但没想到,居然出现腰斩的现象。(此处必有声明:这只是我的个人经历,不代表温州房市的整体行情!)

温州的人口

最近几年,我一直关注温州的人口。2010年,温州人口达到910万,2020年为957万,10年间仅增长了47万人。疫情后,随着出生率的下降,全国很多城市都出现了人口负增长,而温州的人口居然逆势上涨。

  • 2021年,增长5.8万。
  • 2022年,增长3.4万。
  • 2023年,增长8.2万。

根据我个人的体会,温州的外地人明显减少,为什么总人口依然增加呢?

最近五六年,我每次回温州,我个人感觉最大的变化是,温州网约车司机的本地人越来越多。几乎每年都增加10%,这次回温州,我打了5次网约车,4次都是温州本地司机。

唯一的外地人是一个湖北司机,他说,自己已经在温州成家立业,还在火车南站附近买了一个房子,现在入住率不到20%,房价跌了至少30%,首付已经亏进去了,但依然要付按揭。

他以前是做生意的,开餐厅,雇了很多湖北老乡,现在餐厅关门了,老乡多数都回老家找工作。说到这里,他露出一丝苦笑,换一个说法就是「返乡创业」。据他说,疫情后,他认识的湖北人,大约有一半都回去「创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想十几年前,温州的体力活,几乎都是外地人干,出租车行业几乎清一色外地人,本地人通常只做幕后老板,靠收「份子钱」为生。

当时的餐厅也一样,通常只有老板和收银才是温州人,炒锅、砧板、上杂、水台、面案、跑堂……都是外地人。而现在,外地人越来越少。

所以,温州人口增加的合理解释就是,“敢闯”的温州人,正在回流。

我只能查到2020年的数字,当时,温州一市常住省外人口就达到72.45万人,占全省三成以上。对比2010年的96.10万人,温州常住外省人口十年间减少23.65万人,回流了四分之一。

根据我个人的观察,疫情后的这几年,温州本地人的回流正在加速。然而,回流的这一部分温州人,并不是衣锦还乡,而是一群四五十岁,中年转行的人,开网约车是他们无奈的选择。

一方面,他们经济上都不太宽裕,另一方面,他们本来就有房子住,没有购房的刚需。温州的老破小和中低端住宅,以前,还有外地打工者接盘,现在外地人走了,房价下行的压力依然不小。

写在最后

写在最后

从我个人的视角看,这几年中国的经济正处于一个转型的关键时期。

一方面,人口老龄化、少子化,房地产的调整不可避免,以前那样只涨不跌的行情,必须改变。另一方面,中国的服务业还有巨大的潜力,尤其是旅游休闲度假这一块,是吸纳就业人口,消化空置商业房产的重要途径。

我们这么大的一个经济体,当然不可能依靠外国观光客拉动增长,但这些人是风向标,可以提升旅游业的信心。国家也看到了免签的效果,最近决定把12国的免签政策,延伸至2025年12月31日。

中国人不是不想玩,而是没有时间玩,普通人只能在长假出行,忍受着最贵的物价,最差的体验,而淡季却价格过低,门可罗雀。

和国外比较,中国已经具备非常好的旅游基础条件,还是那句话,应该多想办法,让普通中国人没有顾虑地玩起来!旅游业是一个潜力极大的行业,只要各方面运作得好,不仅是未来经济增长的巨大潜力,还可以增加老百姓的幸福感。

今天就聊到这里,各位晚安。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