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价格又开始涨了。国家统计局刚放出来的数据,2024年5月头十天,猪肉的价格比上个月底涨了0.7%,现在一公斤要15块钱了。

话说回来,你们记得2022年那会儿猪肉价格也是涨了一阵,当时大家都以为猪肉价格要回升了,结果呢?没过几个月,价格又跌回去了,就像过山车一样。

那次价格跌回去,不光是养猪的朋友们心塞,连投资猪肉的朋友们也跟着受了不少罪。所以这次,大家对这个价格上涨都有点小心翼翼的,都在观望,看这到底是不是真的能稳住。

现在的问题来了,这次猪肉价格真的能反转吗?我们之前也聊过很多次,猪肉价格这么波动,主要还是因为2020年和2021年非洲猪瘟的事,那时候猪肉特别紧张。加上那时候养猪挺赚钱的,不光是传统的养猪场,连万科、万达这种大公司都来分一杯羹了。那两年,上市的猪企拿到的资金加起来都快1000亿了,比前10年加一起还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俗话说得好,钱多了腰杆自然硬。虽然猪企的负债不小,但他们还是比以前更能抗住猪周期的风波。

你们还记得2022年那个“假反转”吗?为啥会这样?主要是因为猪企手里还有点底,觉得自己还能再撑撑。一看到猪价一涨,他们就以为好日子来了,于是就开始疯狂扩产,希望能把之前的亏损赚回来。

但是,扩产过头了,供应一下子上来,猪价又掉下去了,就像昙花一现一样。

但金山总有挖空的一天,经过连年的亏损,真的有些猪企是没钱了。去年整个行业都亏损,经济状况不好的公司甚至开始卖资产、濒临破产。有的公司还试图通过增加应付账款来改善现金流,但这招也撑不了多久,渐渐的有猪企开始卖资产。

从行业角度看,这确实很凄凉,但从周期来看,这也许是个好事,因为这意味着产能在加速清理。

另外,从2021年7月开始,养猪业已经开始减少能繁母猪,产能开始下降。不过到了2022年5月,随着猪价上涨,行业又开始扩产,能繁母猪数量又开始上升。而且,这期间还发生了从效率低的二元转向效率高的三元母猪,这也提高了整个行业的产能,导致猪价再次陷入低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形势有所改变了。

最新的数据来自农业农村部,截至2024年第一季度末,全国的能繁母猪存栏量已经降到3992万头,比2022年底又减少了大约9%。而且现在用的是效率更高的三元母猪,替代了以前的二元母猪,这意味着提升生产效率的空间已经不大了,能繁母猪数量的下降会更直接影响到生猪价格。

这次生猪价格上涨的逻辑,比2022年那次要靠谱多了。这也再次证明了一个简单的道理:虽然猪肉价格的周期比以前长,但它总会按规律来,迟到是可能的,但绝不会缺席。

接下来聊聊怎么投资:

等这次猪周期的反转,很多投资者已经迫不及待了。咱们可以从股价弹性的角度出发,讲两个大的策略:

第一,主营养猪的企业在猪周期来临时,股价的弹性会更大。

第二,主营饲料的企业,虽然他们的营收可能贡献不大,但是饲料业务的利润率本来就低,所以一旦猪周期来临,它们的利润端会有很大的提升。

至于那些只是临时跨界养猪的行业,比如地产商、制造业和服务业,他们大多数已经退出了养猪行业,可以不用太在意。而对于那些已经被贴上“ST”标签的公司,如果你想投资得保守一些,最好是避开这些公司。

下面这个图所列出了上市猪企的基本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谈到投资猪企,我们得分析两个方面:成长性和养殖成本。

首先看成长性。小型猪企因为基数较小,成长空间通常更大。比如神农集团、巨星农、新五丰,他们的出栏量增速都保持得相当快。而在大型猪企中,牧原的出栏量是最大的,增速虽然放缓,但仍然相对稳定;温氏因为2020年养殖模式在非洲猪瘟的影响下大幅下滑,但疫情控制后,它的增速也恢复得比较快。新希望在2024年的出栏量有所下降,而海大集团和唐人神的增速则保持不错。

再看养殖成本。从毛利率来看,牧原、神农、巨星、东瑞和温氏的成本控制都做得不错;海大主要是做饲料业务,没有具体披露生猪的毛利率,但去年下半年已经能够做到不亏,说明在养殖成本上也有优势。

然而,在这两年猪企普遍下行的情况下,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指标,那就是财务压力。许多因杠杆过高而扛不住压力的猪企已经爆雷。在选择投资对象时,应避开那些财务问题较大的公司,选择那些财务压力小、经营稳健的公司。这些公司在别人因为压力过大而不得不减产时,能够坚持下来,显示了它们的管理层具有较好的战略眼光和经营能力。

从具体数据来看,海大集团2024年第一季度末的有息借款为53.80亿,账面现金为45.97亿,2023年的息税前利润为40.32亿,经营现金流净额为126.98亿,显示其财务压力非常小。在小猪企中,神农的财务压力也较小,2024年第一季度末的有息借款为7.88亿,账面现金为6.09亿,2023年的息税前利润虽为负4.02亿,但经营现金流净额为0.19亿。而在大猪企中,温氏和牧原的财务也相对稳健,尤其是牧原,虽然有息借款多,但其账面现金和经营现金流都相对较高,显示出较低的财务风险。相比之下,新希望的财务压力较大,有息借款和账面现金的比例、以及其他财务数据显示其在行业中面临较大的挑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估值角度来看,因为神农集团的财务压力较小,成长性好,养殖成本也有优势,所以它享有较高的市场估值。同样,华统和巨星也因为良好的成长性而获得较高估值。在大猪企中,市场对新希望的财务问题比较担忧,因此估值相对较低,而温氏、牧原和海大的估值则大致相同。

综合考虑企业的竞争优势、财务压力、成长性和估值,海大集团、温氏股份和牧原股份的整体质量比较高。虽然神农集团的估值有些高,但如果市场有调整,也值得关注。

此外,投资ETF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例如,畜牧ETF(159867)连续11天阳线,自2月6日以来累计涨幅超过22.4%。这个ETF覆盖了优质的猪企龙头,紧密跟踪中证畜牧养殖指数,其中前十大权重股包括海大集团、牧原股份、温氏股份、梅花生物、新希望、大北农、圣农发展、生物股份、巨星农牧和天康生物。

在总结这几年A股投资猪周期的经验时,可以看到这个主题因为种种原因导致市场预期与实际发生了错配,许多投资者由盛转衰,经历了从希望到失望的过程。

但是,正如之前讨论的那样,猪的周期规律始终存在,它只会迟到,不会缺席。投资者需要的是更多的耐心,以及对产业发展深入的了解,静待机会到来。

考虑到现在供应端的持续出清,结合猪企的经营情况,猪周期的反转概率确实不小。但要注意,盲目追高并不推荐,尤其是经历了2022年的假反转后。客观来说,需求和供应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真正的市场反转需要供应下降大于需求下降,并经过足够时间的调整。

因此,更稳妥的投资策略是在价格较低时分批进入市场,这样可以降低入市成本,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同时,结合当前A股投资风格的转变,从炒小炒新转向追求稳定性和确定性,行业龙头股更可能受到大资金的青睐。

总的来说,猪周期反转的趋势正在形成,通过低吸和分步建仓,是应对这一波周期反转的明智策略。对于看好本轮猪周期的投资者,可以考虑深入研究畜牧ETF(159867),作为投资组合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