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美国在特朗普时代对中国的贸易战,在拜登第一个任期的尾声再度走向高潮。包括电动车在内的大量中国产品纷纷被加征关税。在高额的关税下,中国电动车出口何去何从?根据全球咨询机构CleanTechnica公布的数据,今年一季度全球最畅销的20款电动车中,除了特斯拉 Model Y 参数 图片 )、特斯拉 Model 3 、大众ID.4、大众 ID.3 外,其他16款都是中国品牌车型。】

撰文|张 弛、编辑|禾 子

在欧盟尚未对中国电动车征收高额关税之前,美国抢先一步了。

5月14日,美国发布了对华加征301关税四年期复审结果。其中,最为引人关注的莫过于其在原有对中国电动车征收25%关税基础上,进一步将相关关税提升至100%;用于电动汽车的锂离子电池及其零部件的关税将从今年的7.5%跃升至25%。此外,包括光伏电池、关键矿产、半导体以及钢铝、港口起重机、个人防护装备等产品在内悉数都是美国这次加征关税的对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5%的关税难以拦住中国电动车?

美国对中国车企的打压很早就已经开始。2018年特朗普时期发动的对中国的贸易战,中国出口美国的汽车关税就已经被上调到了25%。彼时在燃油车领域,虽然我们在成本方面有不小的竞争力,但是在25%的关税面前就已经很难应对了。不过那个时候主要是像上汽通用、沃尔沃等外资车企。它们利用在中国的产能向美国市场出口燃油车。彼时的沃尔沃是在美国工厂还没有投产,而上汽通用出口的别克 昂科威 ,在美国市场属于比较冷门的车型。如果在美国本土投产,对于通用汽车来说并不是一笔划算的买卖。但随着25%关税的到来,中国汽车出口美国一直没有恢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下,在电动车市场则是完全不同,在美国政商界人士看来,即便对中国电动车课以25%的关税,依然无法抵消中国在电动车成本上的巨大优势。这个不仅是美国,在欧洲也有同样的共识。因此最近一段时间,有消息传欧盟内部建议对来自中国电动车征收50%关税。

根据全球咨询机构CleanTechnica公布的数据,今年一季度全球最畅销的20款电动车中,除了特斯拉Model Y、特斯拉Model 3、大众ID.4、大众ID.3外,其他16款都是中国品牌车型。在纯电动汽车市场,中国汽车行业的领先优势是非常大的。在中国车企着力深耕的欧洲市场,即便中国电动车卖得比国内贵上50%甚至更多,在欧洲市场依然可以凭借很高的性价比,获得较大的竞争力。因此,即便去年中国出口美国的电动车屈指可数,美国政府也希望防患于未然,把中国电动车阻挡在国门之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意图打压整个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美国对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限制,不仅仅局限在整车层面,其更是将中国同样优势巨大的电池行业排除在外。这次,美国政府将锂离子电池及其零部件的关税将从今年的7.5%跃升至25%,这将进一步封堵中国电池在美国市场的生存空间。在全球电动车车载动力电池领域,尤其是在成本优势更加明显的磷酸铁锂电池领域,无论是从技术还是规模,紧随中国身后的日韩电池企业短期内都无法赶上。不要说宁德时代和比亚迪,整个中国电池企业的集团作战优势非常明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早一些,拜登政府任内推行的《通胀削减法案》(IRA)规定,从2024年起,使用中国制造或组装的电池组件的电动汽车将无法获得美国政府最高7500美元的补贴。从2025年起,这一限制还将延伸至中国生产的碳酸锂等关键矿物。这直接导致了特斯拉在美国生产的电动车紧急切换了宁德时代的电池,并一度导致宁德时代对福特进行技术授权的电池工厂都难以成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车企下一步怎么办?

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在欧洲,要打破关税壁垒,主要有两种方法:

1.在当地建厂

在当地建厂,是能够有效绕开关税壁垒限制的最好方法。因此今年开始,包括比亚迪、上汽、奇瑞等都在积极布局在欧洲的工厂。不过,在欧洲建厂,不仅需要面临较高的人工成本以及更为复杂的员工管理这些难题,同时还有国内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迁移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相比于欧洲比较欢迎中国车企在当地建厂,美国不要说对中国车企在美国建厂并不支持,其甚至还将矛头直指希望在墨西哥建厂的中国车企。全面围堵中国电动车以及整个中国在高科技方面的制造业,已经成为美国的基本动作。

2.技术授权

相比于建厂,未来技术授权会成为中国车企走出去的新途径。最近零跑汽车和Stellantis的合资公司零跑国际落地。零跑旗下的T03和C01两款车型将在Stellantis波兰工厂投产,然后将借助Stellantis在欧洲乃至全球的网络进行销售。到2030年,零跑国际将达成年销量50万辆的规模。而沃尔沃更是已经借助于吉利的体系能力,在欧洲销售由吉利设计并且由吉利代工的EX30,不仅赚得盆满钵满,更是力压大众和特斯拉拿下了欧洲多个国家的电动车销量冠军的宝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国内市场,相关的技术授权更已经是司空见惯。大众入股小鹏、智己向奥迪的技术输出,丰田和比亚迪合作,引入比亚迪e平台3.0技术等。不久前甚至还传出,丰田还将引入比亚迪的DM-i超级混动技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点评

在全球车市,单纯通过贸易战的做法,其实是很难对本国行业进行很好地保护。因为美国之外,还有其他广阔的汽车市场。在东南亚、南美、中东以及澳新等市场,欧美车企还是很难绕开和中国车企的直球对决。将中国车企排除在美国市场之外,只会让美国市场缺少竞争,并慢慢让美国汽车工业在全球舞台上丧失竞争力。

(本文系《禾颜阅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