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惜代价,争分夺秒,这是当前俄军“北方战役集群”在哈尔科夫方向战斗的集中写照。为了赶在乌克兰军政当局从各地抽调援军抵达之前,占领利普齐和沃尔昌斯克这两座乌军后勤中心,并彻底斩断乌军防御集群在边境地区的“补给生命线”,从而完成俄军构建“缓冲区”的第一阶段进攻目标。

(泽连斯基已经无路可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泽连斯基已经无路可退)

当前,被编组为四支“突击部队”的8000名俄军精锐,已经开始不惜一切代价,对上述两地展开24小时不间断“车轮战”,从俄乌边境地区一直向南延伸的多条公路两旁尸横遍野,俄罗斯空天军和炮兵已经“杀红了眼”,对所有增援哈尔科夫方向的乌克兰车队,进行了高强度“无差别攻击”。

当地时间5月14日晚间,俄军渗透小组顶着“铺天盖地”的乌军自杀式无人机,从赫利博克村一路向南突破,陆续突入利普齐北部靠近哈尔科夫河的大型别墅区,为了尽快夺取乌军在利普齐市设置的核心防御区,打乱乌军据守高地城区的部署,俄军在前线上没有留给乌军一分一秒的喘息时间,突击行动贯穿全天、无休无止。

(乌军坦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乌军坦克)

原本看似是一次普普通通的火力侦察行动,瞬间就在俄军第二批次兵力的补充下,变成了大规模穿插渗透。乌克兰军队原本以为在利普齐的西翼俄军是在吸引聚拢乌军防守兵力,从而为东翼俄军进攻沃尔昌斯克创造有利条件。

结果俄军在进攻途中发现,乌克兰军队在利普齐城外完全就是在唱“空城计”,来自乌克兰当地社交媒体和TG群组的图像显示,大量龙牙设施和混凝土预制构件被随意摆放在防风林带附近,乌克兰军队士兵在社交媒体上抱怨,这些原本用来建造防御工事的建材和设施设备,已经在此地放置了1年有余,乌克兰军队在哈尔科夫边境地区的防御根本就是千疮百孔,不堪一击。

(当前乌军前线的处境十分尴尬,与6个月前的姿态判若两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前乌军前线的处境十分尴尬,与6个月前的姿态判若两人)

为了尽快在城北构建火力点,俄罗斯军队还特意将特种部队和陆军突击小组进行混编,以提高单个突击单位的夜战能力。继而在夜战有利条件下,从卢基扬齐村和赫利博克村分成多路,由北至南对乌军防区腹地发起快速穿插行动,其主要战术目标是打乌军一个措手不及,在对方还未做出反应之前,控制并占据有利战术位置。

(乌克兰士兵在捷克境内进行培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乌克兰士兵在捷克境内进行培训)

值得注意的是,在视野条件较差的情况下,俄军突然敢于发起穿插渗透,这一招显然出乎乌军前线指挥员的意料,乌军无人机和迫击炮小组在未配备夜视器材的情况下,查找目标反而更加困难,俄军在别墅区的快攻如入无人之境。

因此,双方在利普齐别墅区的战斗瞬间“就倒向俄罗斯一方”,俄军步兵分队还在己方无人机的掩护下,控制了卢基扬齐村和赫利博克村之间的大片田野和森林地区,调整了己方战术位置,并于15日凌晨成功占领了利普齐正北面的212高地。

事实上,在俄军突击队成功控制该高地后,乌军增援部队想要在利普齐城北站稳脚跟,已经变得非常困难。因为乌克兰军队必须从俄军控制的制高点火力覆盖下,才能勉强抵达预定阵地,这大致相当于乌军在哈尔科夫河两侧的部队均遭到俄军火力区隔,两侧乌军无法相互联系,战场形势对乌军愈加不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值得注意的是,利普齐市是乌克兰第二城市——哈尔科夫市的北大门,从利普齐作为“前进基地”,俄军可以选择沿着哈尔科夫河一路南下,威胁哈尔科夫市外围防线,牵制大批乌军主力参与城市防守。也可以转向哈尔科夫西南方向进入E105高速公路,从而截断乌军在哈尔科夫外围的部队联系。

在另一侧的沃尔昌斯克方向,俄罗斯军队仅用20个小时,就控制了沃尔昌斯克以西8公里的布格鲁瓦特卡村和斯塔里齐亚村,并成功将战线推进至北顿涅茨河河口处,堵住了乌军从西南方向增援沃尔昌斯克的所有通道。与此同时,在这个方向的进攻很可能也是一次吸引乌军注意力的佯攻,因为在其东侧2公里的佳季谢方向,俄军大部队正在组织强渡北顿涅茨河,继而夺取了沃尔昌斯克西部的大片森林地区。

(乌军阵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乌军阵地)

在沃尔昌斯克城内,俄军的进攻也取得重大进展,俄军仅用72个小时就基本占领了该城60%的城北市区,并已经深入到该城城东的居民区。

值得注意的是,俄军还从刚刚占领的季赫村,自东向西快速包夹乌军国土防御部队,从而对河北岸的乌军剩余部队形成三面合围之势。由于沃尔昌斯克市被北顿涅茨河分为南、北两个部分,乌克兰军队的大量坦克装甲车辆,很可能被迫留在即将被俄军完全占领的城北地区,这显然将导致原本缺乏支援火力的乌军步兵分队处境更加艰难。

总而言之,双方都在和时间赛跑,谁也不能停下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