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证监会发布了2023年的执法“成绩单”,并明确了2024年执法重点。

今年,证监会坚决清除资本市场的不稳定因素,特别是那些严重影响市场秩序、侵犯投资者权益的行为。证监会将加强对违法违规行为的监控和处罚,提高执法的效率和效果。通过增强线索探查和对重大案件的严格审查,以及加深与其他部门的合作,证监会致力于构建一个安全、规范、透明、开放、活跃而又具备韧性的资本市场环境。

具体来说,证监会2023年查办了717件证券期货违法案件,较去年增长19%;实施行政处罚539次,增长40%,处罚的责任实体达到1073人(家)次,增幅为43%。此外,市场禁入人数增至103人,增长47%,并且罚没金额高达63.89亿元,增长惊人的140%。同时,证监会还将118个涉嫌违法犯罪的案件和线索转交给公安机关处理。

证监会特别关注上市公司的质量,尤其是财务造假问题。他们对涉嫌严重违规的发行人和中介机构进行了严格的审查,即使这些机构撤回了发行上市的申请,证监会也要追查到底,杜绝一切“带病申报”。2023年,证监会在发行阶段查处了4起发行人提交虚假财务数据的案件。其中一家科创板企业因虚增利润比例高达118%,成为注册制下首例在申报阶段被查处的欺诈案例,相关责任人被处以1650万元的罚款。

除此之外,证监会还重点打击了32家情节严重的公司,这些公司滥用会计政策、进行大额资产减值以调整利润。证监会深入挖掘财务造假的利益链,集中力量查处了多起涉及多家公司交叉关联、供应商和客户高度雷同的财务造假案件。在加大行政处罚的同时,证监会还综合运用了强制退市、刑事追责、民事赔偿等措施,从各个方面提高了违法的成本,保护投资者权益,维护市场公正。

2023年,共有32家公司因严重违规被强制退市,另有42家涉嫌犯罪的公司被移交至公安机关。在具体案例中,泽达易盛和紫晶存储因欺诈发行被罚款分别达到14.25亿元和9.071亿元,这两家公司还因其重大违法行为被强制退市。此外,涉案的十余名责任人员也遭到了公安机关的刑事处罚。投资者因此获得了超过13亿元的民事赔偿,这对市场上的违法行为形成了有力的警示和震慑。

在处理关键个案时,证监会也力求减少对公司正常经营的影响。例如,在奇信股份案中,由于公司实控人叶某的指使和欺诈行为,证监会不仅对叶某处以1400万元罚款,还对其实施了终身证券市场禁入。在处理违规占用担保案件时,证监会区分不同责任主体,采取分类处理措施,力图避免对公司造成进一步的伤害。

同时,证监会对资本市场的“看门人”责任加强了监管,采取“一案多查”的方法,彻底核查中介机构的责任履行情况。如在专网通信系列案和紫鑫药业的财务造假案中,相关的保荐、审计和法律服务机构均受到追责。此外,证监会还坚持实施“双罚制”,对不尽职的中介机构和个人实施行政处罚。例如,中天华茂会计师事务所因在东方网力年报审计中未尽职被暂停证券服务业务六个月,并被处以5倍的罚款。国海证券的项目负责人孙某因在胜通集团债券发行中未尽责,被禁入证券市场5年。这些措施进一步提升了中介机构的责任意识,促进了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对违规减持、市场操纵和内幕交易行为的快速查处。特别是针对大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的违规减持行为,证监会共查处了9起案件,其中涉及中核钛白的实际控制人与中信中证、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合谋利用融券和衍生品工具进行绕道减持,证监会采用穿透式监管,依法处罚涉案单位及个人,共计罚没2.35亿元。

此外,证监会严厉打击内外勾结操纵股价的行为,重点打击那些利用资金、持股、信息等优势进行市场操纵的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和高管。例如,2023年证监会查办了9起相关案件,涉及劲拓股份、森源电气、新美星等,相关责任单位和个人被处以高额罚款,分别为6.6亿元、6.1亿元和9567万元。对于市场操纵的累犯和惯犯,证监会采取从严从重的处罚措施,例如王某铜团伙因操纵7只股票被处以15亿元罚款并移交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任某成团伙则在被三次处罚后再次犯案,被处以2.97亿元罚款并采取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对于新型违法行为,证监会运用数据化分析手段,坚决打击不断变异和升级的资本市场新型违法行为,尤其是那些利用场外个股期权等金融衍生品放大操纵收益的团伙,以及对LOF基金、可转债等品种实施操纵的行为。证监会还积极配合公安机关,查办利用远程操控软件隐藏交易痕迹、快速卖出的操纵市场行为。

在债券市场方面,证监会严肃查处债券违约背后的信息披露违法、挪用资金等问题,2023年共办理8件债券违法案件,如恒大地产因提前确认房产销售收入、虚增2019年和2020年的收入和利润,涉及欺诈发行的5只公司债券,拟对公司及相关责任人合计处以42亿余元罚款。远高实业因抵押财产情况与实际严重不符、未及时披露向法院申请破产信息及相关债券违约情况,对公司及相关责任人合计罚款1600万元。这些措施显示了证监会对各领域违法行为的零容忍态度,展示了其坚决维护市场公平与投资者权益的决心。

2023年,证监会加大了对私募和期货市场的执法力度,共办理了29件相关案件。这些违法行为类型包括挪用基金财产、违反投资者适当性制度、非法承诺收益、违规投资操作、以及未按规定披露信息等。特别是8家私募机构通过股权代持等方式控制多家私募机构相互嵌套投资,虚构底层标的和估值,涉及上千名投资者,并挪用了上百亿元私募基金财产。此外,一家期货公司未能履行对子公司的管理职责,未真实、准确、完整地报送信息,涉嫌从事非法金融活动,证监会对上述案件及时立案查处。

在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方面,证监会加强了对从业人员的管理,对违法违规行为采取“露头就打”的策略,对管理不力的机构实施从严问责。在2023年共办理了61件从业人员违法违规案件,包括违规买卖股票、私下接受客户委托、基金从业人员利用未公开信息进行交易等。例如,招商证券部分从业人员涉嫌违法违规买卖股票,证监会对63人作出行政处罚,合计罚没8173万元,并对1人实施了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进入2024年,证监会表明将继续严厉打击严重危害市场平稳运行、侵害投资者合法权益、社会影响恶劣、群众反映强烈的证券期货市场违法行为,以确保资本市场的安全、规范、透明和开放。证监会计划通过以下五方面来推进执法工作:

强化线索发现:加大科技监管应用,提升线索发现的敏感度和精准度,强化多领域多市场的跨部门监管协作,加强监管的联动。

严查重大案件:密切关注并严厉打击欺诈发行、财务造假、占用担保、违规减持等违法违规行为,保障市场秩序。

提升执法效能:加强案件全流程的管理,优化执法力量配置,通过多种模式快速查处重大案件。

持续深化合作:利用与公安、检察机关的合作优势,加强与相关部委、地方政府的联动,形成全方位的执法工作格局。

注重惩防并举:通过稽查执法的多功能角色,实现对市场的治理和预防,提升执法透明度,通过典型案例的通报教育市场参与者,达到“办一案,教一片”的效果。

这些措施将有助于维护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保护投资者的权益,并确保市场的公平性和透明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