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有一万块钱,拿出十分之一给大家分,也有一千元;如果只有一千元,拿出十分之九给大家分,也只有九百元,但是前者是施舍,后者是功德。

收入水平有两种概念,一种是人均总收入,一种是工资实际收入。

前者反映的是生产水平,并不是实际的收入水平,虽然二者理论上应该是正相关的,我们人均收入超过了12700美元,已经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后者是实际收入,是看工资收入在GDP中的占比,这比的是强国与富民的平衡关系,而富民是强国的基础,以强国为理由,忽视了民生,经济结果就是衰退,最终国也强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民收入过低时,经济将出现产能过剩,进入衰退期。

郎咸平说中国工资总额在GDP中的占比只有8%,这个数据显然过低了,可是权威部门又缺少这些直接反映民生的数据,

按GDP总量的8%推,中国2022年GDP总量为120万亿,那么,8%不到10万亿,全国人均工资水平不到7000元人民币,这的确太低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有人推算出中国工资总额在GDP中的占比当在32——40%之间,人均劳动报酬为2.28——2.85万人民币,这个数据虽然也不高,但基本可信。

从中金的数据上,可以得到一些印证。

毕竟,中国有九亿人是低收入群体,月均收入在2000元以下,这样看,工资总额在GDP中的占比,无论如何也不会太高。即便达到了30%以上,与发达国家比,差距还是不小,发达国家的工资总额在GDP中的占比一般在50%以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占比并不完全是穷与富的关系,穷则穷过,富则富过,但是,如果实际收入占比偏低,那不是穷,那是因为你对民生不够重视。不重视所引起的后果,也不仅仅是社会学意义上的问题,也会直接打破经济发展的平衡,引起消费不足;现在也的确是这个情况,消费支持不住中国制造强大的生产力,经济进入了一个较长的收缩期;企业之间的竞争加剧,利润率连续下滑,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在裁员降薪,这又会反过来影响老百姓的消费心理,老百姓因为缺少对未来收入与就业的预期,又引起消费降级,这是一种糟糕的恶循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重要的,是经济本身的规律会教训我们:当积累与收入不平衡时,经济的发展将失去可持续性,出现产能过剩,进入长期衰退。

所以,既要强国,也要富民。

两会提出要将财政收入的70%用于民生,意在提高全民共享的医疗、教育、养老、就业等方面的社会保障;社会保障是提高居民收入在GDP占比的主要途径。如果真有一条共同富裕之路,不用等,明天就从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开始吧,这是一条看得见的共同富裕之路。

希望这个政策能真正落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