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航母的军迷可能发现了一个现象:无论是我国的辽宁舰、山东舰和福建舰,还是美国的尼米兹级、福特级,或是英国的伊丽莎白女王号,这些航母的舰岛无一例外地都设置在了右舷。这一设计选择背后有什么原因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舰岛,作为航母上醒目的标志,不仅是航母的指挥控制中心,更是集成了舰桥、烟囱等关键结构,承载着雷达、桅杆和通信导航天线等的核心设备。它是航母航行、舰载机起降调度的核心所在。美国尼米兹级航母的舰岛设计就颇具代表性,其四层舰桥各司其职,从飞行控制到航海指挥,再到作战部署和信息处理,都井然有序。

那么,为何舰岛多被设置在右舷呢?这一选择并非偶然。早在1915年,英国皇家海军的飞行官威廉姆森就提出了在右舷驾驶的设想。这源于当时螺旋桨飞机的特性:螺旋桨顺时针旋转时,会产生一个向左的推力,使飞机在低速飞行时容易向左偏航。为了确保舰载机在狭窄的甲板上安全起降,避免起飞时与舰岛相撞,将舰岛置于右舷成为了首选。

图片来源于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然而,这一科学的建议却并未得到英国皇家海军的采纳,英国第一艘全甲板航空母舰百眼巨人号在交付时并没有上层建筑。随后,他们尝试在甲板上建造一个上层建筑,但无论放在哪个位置,都会对舰载机造成湍流问题。最终,他们设计了一种可伸缩的舰桥,但这又带来了蒸汽机烟雾排放和飞行员视野受阻的问题。这些教训让英国皇家海军意识到,将舰岛设置在右舷是更为合理的选择。

舰岛右置的布局之所以被沿用至今,除了历史和技术原因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生理因素。人类在快速运动中发现前方有危险时,会本能地向左避让,以保护心脏这一重要器官。这种条件反射虽然可以通过训练加以干预,但难度极大且必要性不高。此外,当人体受到外界刺激时,肌肉会本能地收缩,而控制操作杆的通常是右手。这种情况下,左侧压杆和向上拉杆的可能性增加,导致舰载机失控时向左运动的几率更大。

图片来源于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综上所述,航母舰岛统一设置在右舷的布局并非偶然,而是经过历史、技术和生理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考量。这一设计不仅确保了舰载机的安全起降,也符合人类的生理本能和操作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