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战后蜀汉能保住基本盘、官渡之战后袁绍集团走向灭亡,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其一,防守方地理位置不一样。
蜀汉地处西部山地、盆地地形,本身就易守难攻,夷陵之战后,东吴虽然获得胜利,可再向西推进将会更加困难,更何况此时北方的曹魏蠢蠢欲动,东吴只能见好就收,不敢进一步扩大战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官渡之战后,袁氏集团防守的北方是冀州大平原,除了城池无险可守,曹兵方便进军,这对于大败后的袁氏集团不利。比如,曹操围攻邺城时,可以继续先攻破邯郸等周围城市,进一步孤立袁军。
其二,攻击方实力不一样。
夷陵之战时,东吴动用了全国主力,战争胜利后,又不得不考虑后方安全,曹魏眼睛紧盯着东吴的千里长江防线。如果东吴主力真的能打进川蜀地区,那离东方东吴核心地带就更远了,一旦曹魏大军直插东吴东部地区,大军很难快速回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官渡之战前,曹操为了防止后方有人偷袭,已经攻灭了刘备,收取河内郡,曾经交战的张绣又来投降,刘表年老进取心减弱,唯一想趁机偷袭的孙策遇刺身亡。
于是,曹操得以集中所有主力与袁氏集团作战,之后又通过不断收降壮大自己的部队,此消彼长,最终经过几年时间灭掉袁氏集团。
其三,防守方内部团结程度不一样。
夷陵之战后不久,刘备病死于白帝城,白帝托孤给诸葛亮和李严,让他们辅佐刘禅。蜀汉主公去世,可并没有失去主心骨,虽然后来李严和诸葛亮有斗争,但斗争对蜀汉的伤害小,内部一致以诸葛亮为实际最高统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官渡之战后的袁绍就不同了,官渡之战中袁绍大将张郃、高览投降曹操,之后不久袁绍去世。去世前,袁绍废长立幼,为袁氏集团埋下祸根。
袁谭、袁尚为争位发生火拼,袁谭不敌袁尚,向曹操乞降。之后曹操乘袁尚出兵攻打袁谭之机,进军围攻邺城。袁氏兄弟之间的内斗、大臣之间的争夺,给了曹操可乘之机。如果袁氏兄弟团结一致对外,曹操未必能统一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