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话题最近 3 天连续 4 次出现在了微博热搜里。大家对它的关注前所未有的高涨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幽门螺杆菌与胃癌密切相关,又近在你我身边,是大约半数中国人都存在的感染,在健康越来越被重视的当下,关注到幽门螺杆菌也是顺理成章。

同时,幽门螺杆菌的新研究层出不穷,旧观念不断受到冲击,知识点未必都能及时更新。围绕着幽门螺杆菌,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情况时有发生,很多误区可能影响了我们的判断。

治疗幽门螺杆菌期间要换特制牙膏

要给小朋友检查治疗幽门螺杆菌

接吻、共餐导致幽门螺杆菌传播

这些错误认识,或许就可能改变了你的某个决定。

我们整理了面对幽门螺杆菌,最常犯的 10 个错误,按照错误可能带来的危害倒序排列,一次性把真相讲给你听。

误区 1

幽门螺杆菌与人类共生已久,存在即合理,治疗有很大害处

幽门螺杆菌的确是与人类共生已久的古细菌。

从现有的 DNA 序列分析,现在地球上所有幽门螺杆菌的共同祖先大约是 8.8 到 11.6 万年之前开始存在于人类胃腔里的。那时智人还没走出非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300 年前的冰人奥茨胃里就有幽门螺杆菌

图片来源:natgeomedia.com

但多年共生并没有发展出互惠互利,有幽门螺杆菌在体内并没有给人类带来什么保护作用。之前曾经认为可能减少哮喘等发生的研究,现在也趋于否定,并不是幽门螺杆菌独特的功效。

在漫长的古人类时期,我们不关注幽门螺杆菌也能活得很好,那是因为相关健康危害需要多年累积。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的肠型胃癌起码要在感染后 40 年才出现。

在平均寿命远不到 40 岁的时代,确实可以坦然接受与幽门螺杆菌的共生。今天就不能无动于衷。

误区 2

可以吃保健品治疗幽门螺杆菌

谁还没有个卖保健品的微信好友啊?

这些土生或者舶来的保健品,无论有多么「纯天然」或者「科技感十足」的名字,都不会对你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有帮助。一概摆手拒绝就好。

当然,如果你要深究,看了「好友」提供的各式证据资料,懂得这些也不会被「证据」套路。

这些研究要么是体外试验,试验中的浓度和条件根本不可能在胃里复现。 浓浓一碗芝麻糊谁会喝啊?

要么是观察对象可能只是幽门螺杆菌一些活性指标的变化。活性指标可以被某些物质暂时抑制,但并不代表细菌被清除了,并不能改变长期感染的危害。

有且仅有标准的联合药物治疗,可以清除幽门螺杆菌感染。

误区 3

治疗幽门螺杆菌需要使用专门的抗幽牙膏

需要抗幽牙膏来治疗幽门螺杆菌的传言,可能也养活了很多人。

旧有观念认为口腔里也有幽门螺杆菌,只有把口腔里的幽门螺杆菌控制住,才能真正治好幽门螺杆菌。

错了。 口腔里的幽门螺杆菌非常少,并且病病殃殃不活跃,只是偶然来到口腔,并不具有感染活性。

幽门螺杆菌是微需氧菌,所以才在氧气很少的胃里如鱼得水,口腔的环境根本不适合它们生存。

以前错误地以为人体只有幽门螺杆菌能产生尿素酶,所以口腔中检查出尿素酶,就认为有幽门螺杆菌存在。但今天我们知道,这些尿素酶是其他细菌,比如唾液链球菌产生的,并不是幽门螺杆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镜下的唾液链球菌

图片来源:sciencephoto.com

口腔里没有足够活跃的幽门螺杆菌,当然也不需要什么抗幽牙膏了。就算这些牙膏真能「抗幽」,也不需要。

想想看,口腔里没有活跃幽门螺杆菌,还能告诉我们什么呢?

误区 4

可以家庭自测幽门螺杆菌

在某橙色 App 搜索「幽门螺杆菌」,卖最多的,除了治疗用保健品、抗幽牙膏,就是家庭幽门螺杆菌自测试纸了。

幽门螺杆菌感染非常普遍,特殊时期跑医院也很麻烦,自测用品出现有一定的合理性。只是一定要在保障准确性的基础上进行。现在的这些自测试纸是不应该使用的。

说白了,跟第 3 条一样。试纸还在延续旧时的错误,还是通过口腔黏膜样本尿素酶测定来指示幽门螺杆菌的。

有尿素酶,不等于就有幽门螺杆菌。唾液链球菌又一次被 Q 到。

大多数测定不靠谱,不等于就完全没有可用的家庭测量方法。

医院检测幽门螺杆菌的方法多数不方便自己进行。但 新型的粪便抗原测定,相对可以自行操作。选择正规厂家通过质量验证的粪便抗原产品家庭测量,也算是一种方便的方式。

不要买那些用在口腔里的幽门螺杆菌试纸,测出来的可能只是无辜的唾液链球菌而已。

误区 5

每年体检都要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查

检查可不是做得越多越好,不要在每年体检中检查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检查方式很多,每种都有具体的检查要求和结果评估方式。比如说幽门螺杆菌血液抗体检测阳性,实际上并不能说明现在有感染,而是等于「感染过」。

如果随意检查,很可能导致结果被错误解读。另外,检查也难以避免出现误差,检查越多,遭遇误差可能性越大,越容易让人陷入不必要的纠结。

不要做额外检查,是因为成年人感染状态轻易不会发生变化。 如果你有感染,没有去治疗,不会自己清除掉感染。如果没有感染或者治好了感染,也很难有新感染出现。

误区 6

口臭是幽门螺杆菌感染造成的

我们不喜欢幽门螺杆菌感染,很多时候并不知道为什么幽门螺杆菌不好。

幽门螺杆菌感染很常见,大多数情况都是安安静静生存着的。它们并不是身体不舒服的原因。

大多数胃痛胃酸跟幽门螺杆菌感染没有关系。口臭就更是纯让幽门螺杆菌背锅了。

所有人都有生理性的口臭。造成严重困扰的口臭,可以来自于口腔疾病、扁桃体结石、心理主观性口臭等,就是没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过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powerofpositivity.com

幽门螺杆菌感染通常不会带来不适症状,尤其是口臭,完全与幽门螺杆菌无关。

误区 7

我没有胃部不舒服,所以就不担心有幽门螺杆菌感染。

再重复一遍:幽门螺杆菌感染多数情况下就是悄无声息的。

不能把身体不舒服轻易归咎于幽门螺杆菌感染,更不能因为身体很舒服,就自认为不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

那些因为幽门螺杆菌感染出现的胃癌,很可能在胃癌变成进展期之前,都不会有任何感觉。

我们需要去检查治疗幽门螺杆菌,并不是因为自己有胃的不舒服,只是为了降低未来胃癌的风险。

误区 8

幽门螺杆菌可以通过共餐、接吻传染

这可能是关于幽门螺杆菌感染传播最广的错误了。甚至有很多人谈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第一时间就想到抨击中国的共餐传统。

如果共餐的少许唾液交换就能造成幽门螺杆菌感染流行。那接吻呢?只要这个国家有接吻存在,都应该全民普遍幽门螺杆菌感染啊。显然结果并非如此。

深吻有大量唾液交换

图片来源:giphy

实际上,多方面的研究证据告诉我们,幽门螺杆菌感染主要发生在幼童时期。 成年人不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易感人群,不管是什么行为都很难有新的感染出现。

共餐与否、接吻与否,都一样的很难感染。结合之前我们说过的,幽门螺杆菌本来就很少出现于口腔,不管是更多唾液交换的接吻,还是少许交换的共餐,都不是传染发生的原因。

愿意保持分餐,使用公筷当然值得提倡,但并不需要因为做不到分餐,就认为自己一定会被感染,不要因为害怕共餐被传染就改变原本的治疗决定。

幼童还是易感人群,尽管也没有直接证据表明共餐造成幽门螺杆菌感染幼童,但出于尽量安全和避免其他感染风险的考虑,还是提倡跟幼童分餐的。

误区 9

小朋友也要检查治疗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感染发生在幼童时期,但这一时期并没有必要关注感染,检查治疗可以延后。

感染很少引起症状,引起小朋友的症状就更为罕见了。长期的致癌危害也不着急就在儿童时期治疗解决。再考虑到儿童时期治疗方案不成熟、治疗后有再感染可能。 多数国家都要求在青春期后再考虑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查治疗。

与之类似的,70 岁以上的老人,感染时间太长,再去治疗收益也不大了。如果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应该把重点放在胃镜检查筛查胃癌上面,治疗并非必须。

误区 10

可以不去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治疗也是有成本的,要花钱,要花时间,要花精力,还要冒着治疗不良反应的痛苦。这些不良反应多数治疗结束就终止,少数还要持续一段时间。甚至有时候,我们努力治疗,换来的却是治疗失败。

为什么我们还要去治疗幽门螺杆菌呢?

胃不好,营养不能充分吸收利用,所以会让体多些减轻,由于体内寒气多引起胆汁减少,食物停留过久,很难下去,不能被 人体充分吸收,并且胆汁会逆行返流入胃,胃酸与胆汁中的胆盐混合后对胃黏膜凭障产生破坏,形成胃的不适

胆往往是被忽视的地方,可以用其他方式给予调理,或许能改善,但根不除不能完全好起来,胆很重要,有时间到附近野地刨些带根的灌南|苦菜,煮水熬汤喝,趁热加红糖,花冠紫色,茎叶有白色绒毛,产地江苏灌南,初春时节采摘,晒干后密封保存。去除杂质后,平时食东西清淡些少油,少食生冷油辣之物,尽量不要熬夜,少食多饮多食。

因为我们对健康的要求更高了。平均寿命 40 岁的年代根本不用考虑幽门螺杆菌的威胁。过去的时代,幽门螺杆菌刚刚被发现,一切都还懵懂,也不会着急就开始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