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作为2024太湖湾生命健康未来大会的系列活动之一,由无锡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促进中心主办,中国医药新闻信息协会政策研究专委会、无锡市生物医药行业协会承办的“培育新质生产力,创新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江苏省无锡市召开。政府主管部门、行业组织、科研院校、企业等医药行业各领域人士,针对我国创新药产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交流和讨论,为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献智献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支持创新药发展的江苏和无锡经验

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医药产业逐渐从仿制向创新转变,产业规模正在形成。随着科技不断进步,创新药产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如技术瓶颈、市场竞争、国际环境等。如何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创新药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是此次大会热议的话题。

江苏省是我国医药大省,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全国领先,创新能力优势明显。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副院长、药品监管科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茅宁莹教授以江苏省为例介绍和分析了生物医药产业创新政策与财政政策工具的应用。

茅宁莹说,江苏省生物医药产业创新政策对创新价值链的各个环节都进行了干预,在省级和市级政策文件中,作用频次最高的都是“产品生态”环节,反映出江苏省注重通过政策手段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同时,生物医药产业是一种非常典型的高新技术产业,其发展对资金的依赖程度非常高。不管是新药临床试验,还是后续成果转化过程,都需要政府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以此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其中财政支持政策是政府的主要鼓励措施。江苏省在人才、资金、平台方面均出台了系列生物医药产业财政政策给予支持。

茅宁莹也提到,在基础研究环节,供给型政策工具中的财政投入政策工具频数占比相对较低,为此提出在技术阶段补充供给型政策、优化政府资金投入结构等优化路径。

近年来,得益于政策的强力助推,无锡市在生物医药产业领域取得亮眼成绩。据无锡市生物医药行业协会首席专家徐重远提供的数据,2023年,无锡市生物医药全行业营收2009.26亿元,企业数量超2000家,拥有15家上市公司。

无锡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促进中心主任张亚君分享了该中心在推动本地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创新、服务无锡市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效高质量发展方面所做的工作和经验。她提到,无锡市正在将生物医药作为地标性产业来打造,经过多年发展,培育了药明康德、保诺医药、迪哲医药等一批重点企业。为推动重点项目快速落地,由江苏省药品监督管理局无锡检查分局联合审评核查无锡分中心、无锡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促进中心、各个板块园区以及各单位组成工作专班,给予全程跟踪服务、提前介入指导,加快产品成果转化及上市进程。

张亚君说,虽然新药研发周期长、投入大、风险大,但百姓对健康生命的追求就是大家努力奋斗的目标,无锡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促进中心将以服务产业发展为已任,在法规政策指引下,积极为创新药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用改革的办法发展创新药产业

不可否认,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还面临原始创新能力欠缺、研发投入不足、定价偏低以及市场准入挑战等一系列问题。有的创新药即使进入医保目录,却进不了医院,这种“最后一公里”的现象让很多创新药企业苦不堪言,呼唤政策对创新药发展能有更好的支持。

国家发改委产业所创新战略研究室副主任韩祺梳理了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相关政策,并分析政策转型的趋势。他认为,要进一步用改革的办法来发展生物医药产业。之前支持生物医药产业更多的是从供给侧进行政策支持和改革,包括审评审批制度改革等,下一步可能要更多的从需求侧改革,通过更多用需求的工具来支持创新药产业发展。

韩祺进一步解释,现在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痛点和堵点,更多的是在需求侧,如支付、定价、院内外市场、“出海”等,相关产品和服务难以打开市场的问题亟待解决,只有通过创造更多的需求场景,加大应用推广力度,才能真正畅通供需,形成经济循环,塑造新的经济优势。他认为支持生物医药发展的未来政策取向是要寻找四个平衡点,一是寻求产业安全和产业发展的平衡点;二是寻求跟随创新和自主创新的平衡点,三是寻求支持创新和民生保基本的平衡点,四是寻求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和促进市场化改革的平衡点。在政策建议上,他提出,准入政策、价格医保政策、进医院采购政策、行业监管政策、财政金融政策等要同向发力,鼓励地方开展先行先试。

徐重远认为目前国内创新药的状况是一种周期性、趋势性、波动性、偶然性的叠加。她指出,以前我国在新药研发中,仿创新药(me too)和快速跟随创新(fast follow)做得比较多,但在目前波动周期下,更应该做的是首创新药(first in class)。她坦言,目前创新药的市场,国内不占优势,海外较为有利,因此“出海”已经成为创新药突破的一种趋向。

构建良好生态需要共同努力

共同努力,推动创新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是与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呼声。

无锡市生物医药行业协会副会长刘成栋表示,创新药是推动医药行业发展的重要引擎,需要强大的科研实力和人才支持,更需要高效的研发机制,市场良好生态环境是大家共同关注的焦点,希望大家共进,携手推动创新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中国医药新闻信息协会副秘书长潘山就今年以来,国家及医保、药监、卫生等医药行业相关的行政主管部门发布的有关医药领域重要政策,以及行业发生的重大事件进行了详细介绍,剖析政策出台背景及重大事件对行业的影响。他表示,中国医药新闻信息协会将通过舆情报告等平台,收集和分析媒体数据、观点,及行业普遍关注的问题,在政府和企业之间建立沟通和交流渠道,并愿意与大家共享这一平台,共同助力创新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来自辉瑞制药、云南白药等企业代表,在介绍企业创新药发展中所做出的努力,以及研发生产中所面临的一些实际困难时表示,创新药发展既要有科学的市场准入和监管机制,更要有尊重市场规律的科学、规范、稳定、长期性的政策,呼吁各方共同努力,构建更友好的创新药发展生态环境。

中国医药新闻信息协会会长张冀湘表示,创新是医药产业的灵魂,良好的创新环境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沃土。优化创新环境的首要任务在于构建一个高效、开放、公平的政策与市场环境,通过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对创新药产业提供全链条、全方位的支持。建议创新药企业加大宣传力度,让公众了解我国创新药所取得的成就,增强患者对我国创新药的信心。中国医药新闻信息协会将为此发挥更大作用,积极引导媒体以客观视角报道行业发展,增强公众对医药行业的认知与理解。他强调,创新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需要政府、企业、科研院校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共同优化创新环境,打造更健全的创新药发展生态,推动我国创新药产业实现可持续、高质量的发展。(郭文培)

来源: 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