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底到今年,“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成为社会热词。国家发改委负责人表示,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旧换新,将是年规模5万亿元以上的巨大市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国家发改委官网)

改革开放之初,老百姓总想着家里能有彩电、冰箱、洗衣机三大件,工人则盼望厂里能引进新的锅炉和机床。新设备代表着红火的未来。

时光流逝,机器设备会随着工艺进步而落后、淘汰,曾经的新潮家电也会成为“老古董”。设备、家电的更新,是科技发展、生产力发展的必然。

按理说,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是经济活动的自然过程。但在生产力高速发展、人民生活质量大幅提升的当下,要做好更新,就得市场、政府齐发力。

对市场来说,“排浪式消费”已成过去,商家需要更密切跟踪消费者需求变化,努力提供多样化供给和服务,促进商品更新换代;对政府而言,财政、税收、金融“组合拳”必不可少,还得引导更新换代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推动更多高质量耐用消费品进入居民生活,形成更新换代的规模效应。

其实,2008至2009年,中国就已实施过大规模以旧换新、家电下乡,很多农村家庭从那时起用上了现代化家电,大件耐用品得到全民普及。这项政策不仅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也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起到了重要作用。

现在距上次更新已过去10多年,市场恰好进入大规模更新换代的新周期,潜力巨大。

在设备更新方面,2023年中国工业、农业等重点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近5万亿元;今年,结合城市更新、市政基础设施、交通运输设备、科教文卫等领域设备升级,投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消费品方面,汽车、家电的更新迭代,也能创造万亿规模的市场空间。

今年一季度数据显示,中国经济总体呈回升向好态势,但仍需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此时启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正逢其时。在合理的政策引导下,微观个体改进生产、改善生活,换设备、换家电,宏观上就能形成强劲的经济脉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朋友要问:老设备还能用,为啥非得换新的?这么大规模的设备、消费品淘汰,会不会产生浪费?淘汰的产品会不会破坏生态环境?

其实,从宏观角度和全生命周期看,以旧换新才是最大的节约、最好的环保,最符合绿色低碳发展趋势。

以电机为例,中国电机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一半以上,但达到高效电机标准的,只有20%左右。如果这些存量电机没能尽快更新,能源使用效率就难以提升,既不利于企业节能降本,也不利于碳中和目标实现。

此次国务院相关文件专门提到,要实施“标准提升”行动,确保受到支持的设备和产品更节能环保、安全可靠。如果说上次更新聚焦于“有没有”,那么这次更新更突出“好不好”。

同时,只要废旧设备和家电进入正规报废渠道,完全可通过再制造焕发新生,变成能效领先、价格实惠的产品,再次进入市场。与新品制造相比,再制造产品一般可以节能60%、节材70%、降低污染物排放80%以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3月16日,山东青州家电以旧换新进社区活动现场,消费者在咨询优惠补贴信息。图源:视觉中国

说了这么多,咱老百姓能从这波设备更新、以旧换新的重大举措里得到啥实惠?

国务院印发的《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明确,本次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有财政、税收、金融、要素保障、创新支持等方面的支撑政策。

从目前看,各地各部门拿出了一系列“真金白银”的实招。例如,针对符合条件的设备购置与更新,中央预算内等资金将给予支持;有的地区规定对符合条件的设备购置与更新项目,还给予2.5个百分点的贴息。

又如,近期公布的《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实施细则》明确自文件印发之日起至2024年底前,对个人消费者报废符合条件的旧车、并购买符合条件的新能源汽车或节能型汽车的,给予7000至10000元的一次性定额补贴,有的地方在此基础上还给予地区性补贴。

电商和制造业企业也在积极呼应。针对家居家电、数码产品、汽车等,这些企业提出了不少以旧换新补贴方案,且能与相关的满减、购物券叠加使用。

瞧,无论是准备更新设备、谋划未来的企业家,还是想换个家电、让日子更美的消费者,这波“福利”实惠多多,可以认真做份攻略,好好规划一下。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