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文章图片\1.gif

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右上角的“关注”,方便您讨论转发,继续关注每日优质内容~

这里是文章图片\2.jpg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云景史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云景史记

互联网是典型的后现代文化媒介,后现代文化散播到国人特别是80后、90后青年大脑中,在具体的影像作品中化身和显像。“互联网+”时代的中国公路电影接受观众心理空间的嬗变,力图达到娱乐大众的目的。

故事文化基因主动与互联网后现代文化基因交融,后现代主义携带的无中心、无根据等文化基因被互联网时代中国公路电影复制,构成其跳跃化的故事结构、故事元素的碎片拼贴,故事情节的戏仿,这些“互联网+”时代的故事创意模糊了高雅与世俗、艺术与生活的界限,呈现低俗化、多维性的新故事类型特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里是文章图片\3.jpg

“互联网+”时代中国公路电影在互联网文化基因的孕育下诞生,电影创作者为推动中国公路电影的类型化发展,精准捕捉网生代观众的审美喜好以及兴趣偏好,将多媒体文化基因、私媒体文化基因、后现代文化基因及喜剧文化基因作为新鲜血液注入中国公路电影,通过超时空、拼贴、戏仿构建不同于早期中国公路电影的故事创意,直击网生代观众的潜意识情感层面,使中国公路电影焕发新活力,以此满足“互联网+”时代中国公路电影观众的期待视野。

这里是文章图片\4.jpg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互联网的去中心化与超时空文化基因介入影片,“互联网+”时代中国公路电影的故事结构发生类似网络视频的嬗变,摆脱时空控制,不再承袭早期中国公路电影单线、三幕式的叙事结构,将故事拆分成独立段落,依据导演意图和创作需要,将独立的片段式的情节进行连接,以情节性提高代入感,以此调动观众紧张感、期待感和兴奋点。

“互联网+”时代中国公路电影打碎了早期中国公路电影线性故事结构而采用跳跃性的故事结构,趋向零散化、碎片化,具有鲜明的后现代主义色彩,极大提升观看电影的体验效果,观众浸入在光怪陆离的叙事结构中,享受暂时的狂欢。

这里是文章图片\5.jpg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泰囧》呈现了“泰国游”旅途之上的徐朗与王宝的奇葩经历,在冒险逃亡与追击的过程中展现具有强烈喜感的故事,情节之间并没有严格的逻辑性,像一个一个自由连接起来的段子,时间轴上没有经典编剧的起承转合的逻辑结构。

《后会无期》中一路旅程,一路丢失,丢失角色,丢失信念,一路相遇,一路骗局,失去方向的青春故事加上一些有些颓废感伤的人生格言连缀成了一部影片。

《港囧》则在徐来和拉拉的一路狂奔中重温了香港电影的经典桥段、场景和台词,徐来与初恋情人见面的约定成了故事发展动力,而后遭遇各种莫名其妙的阻拦,在人生囧境中突破阻拦终于见面,最后又演变成一场碟中谍的绑架警匪片桥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里是文章图片\6.jpg

影片《心花路放》在故事线索上采用双线叙事,两条线索交叉穿插共同完成叙事。

一条线讲述的是耿浩和康小雨曾经在大理邂逅到相爱的故事,这条线是甜蜜的曾经,而另一条线讲述的是耿浩与好朋友郝义的旅程,这条线是一场心灵治愈之旅,刚与妻子康小雨离婚的耿浩闷闷不乐,被郝义拉着开始了一段旅程,一路的嬉戏打闹使他逐渐对过往释怀,开启新的生活。两条线看似独立,实则交织在一起,直到最后,导演才向观众揭示两条故事线索的内在关系,扣人心弦,打造跳跃性的叙事结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里是文章图片\7.jpg

互联网时代的多媒体文化基因打破了文化壁垒,连接万物、包罗万象,传统的分类规则濒临瓦解,面临着解构与重塑,不同视点、不同角度和不同类型的事物组合共存,虚拟和现实、民族与国际、自我与他者的界限被逐渐模糊。

“互联网+”时代信息更迭速度空前加快,多元信息量的叠加致使人们接收新事物的能力增强,继而养成观众多元化的审美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互联网+”时代中国公路电影为吸引观众注意并提高影片的受众黏性,将影片故事文化基因与互联网多媒体文化基因融合,复制后现代文化基因常用的拼贴手法,呈现典型的后现代主义风格。

这里是文章图片\8.jpg

拼贴是“一种关于观念或意识的自由流动的、碎片组成的、互不相干的大杂烩似的拼凑物,它包含了诸如新与旧之类的对应环节,它否认整齐性、条理性或对称性;它以矛盾和混乱而沾沾自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具体而言,“互联网+”时代中国公路电影将流行的互联网元素进行碎片拼贴,展现当下流行的热点社会话题、生活方式和搞笑桥段。如《人在囧途》拼贴网络大热的“春运”“农民工进城讨债”“婚外情”等话题,引起观众讨论,产生一定程度的情感共鸣。

这里是文章图片\9.jpg

心花路放》拼贴“阴影理论”“Loser”等网络流行语,将网络大热“阿凡达”的形象拼贴进入影片,营造具有互联网感的故事。

《泰囧》拼贴“泰国游”“黑客”“星座分析”等当下流行的时尚话题,使得观众产生心领神会的亲切感。徐朗的发明则借用了前些年著名的“水变油”骗局社会事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里是文章图片\10.jpg

戏仿成为今天这个年代文化深层症候的一种袒露。“我们已经身不由己地抛入一个新奇至上、‘娱乐至死’的戏仿的年代。”戏仿,是对经典文本一种夸张、放大、戏谑式的模仿,利用观众当下崇尚的意识形态为经典文本构建新含义。

为迎合互联网时代大众的总体心理特征,中国公路电影也接纳戏仿作为电影叙事创意,符合网生代观众的后现代审美风格。“互联网+”时代中国公路电影通过戏仿消解早期中国公路电影营造的压抑、沉重、严肃,利用现有观众崇尚的意识形态为经典文本构建新含义,以达到娱乐观众的目的。

这里是文章图片\11.jpg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具体而言,戏仿适应了互联网语境下电影泛娱乐化的取向,为观众营造熟悉的陌生感,增强“互联网+”时代中国公路电影的趣味性。

港囧》中有大量向香港经典电影及其人物致敬的片段,直接引用模仿港片的经典台词,将故事空间设置在港片经典场景中,甚至“路遇”正在拍片的王晶导演,将电影拍摄过程移植到电影之中。

这里是文章图片\12.jpg

后会无期》有明显戏仿《西游记》的情节,《后会无期》马浩汉一行人一路向西而行,再辅以《女儿国》的经典配乐,将观众的思绪瞬间拉回到与《西游记》有关的记忆中。“互联网+”时代中国公路电影将经典人物和经典场景剥离原来的文化语境,突然出现在影片中,显得荒诞不经,引发强烈的喜剧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里是文章图片\13.jpg

“互联网+”时代公路电影的故事文化基因受到网络私媒体文化基因作用,承袭后现代拼贴、碎片、戏仿式故事创意,娱乐、荒诞、夸张的故事情节消解了公路电影文化基因的深度,公路精神被弱化,“互联网+“时代中国公路电影为适应互联网后现代文化,在“公路”题材这一外壳下,将出轨、一夜情、车震等互联网低俗文化基因作为公路电影的卖点,消弭公路电影的精神价值,使中国公路电影缺少了应有的价值涵养,呈现低俗化倾向。

具体而言,“互联网+”时代中国公路电影拼贴互联网文化中低俗化的文化基因,在故事表达上趋向低俗化。《囧妈》中,徐峥饰演的徐伊万和母亲踏上旅程,在观众沉浸在母子温馨之情时,生硬的加入了一些无厘头的情节。

在被黑熊追赶的千钧一发之际突然出现带枪的猎人拯救母子于危难之间,在错过火车后天上突然出现热气球,徐伊万被关在火车外冻成冰人,影片中甚至出现带有性隐喻的镜头,徐伊万在火车上开错门,结果看到未穿裤子的乘客,在插科打诨中误入裙底,在女孩上车时紧盯她裸露出的腰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里是文章图片\14.jpg

《心花路放》的低俗化情节更加赤裸,这段公路之旅的开始便是猎艳之旅,郝义在医院调戏女护士,在收费站搭讪收费人员,再到与阿凡达女郎发生一夜情,充斥着低俗的喜剧化。

为了满足网生代观众的趣味,”互联网+“时代中国公路电影在故事情节上呈现低俗化的趋势,放弃了高雅的艺术追求,单一的重视娱乐化,忽略公路电影的内核。

“互联网+”时代中国公路电影为迎合网生代观众的感官需求,将互联网文化基因中带有劣根性的文化基因一并复制进入影片的故事文化基因,过于追求眼球刺激和心理快感,忽视了对电影深度和广度的追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这一层面来看,“互联网+”时代中国公路电影缺乏现实内涵,消解了公路精神,在故事表达上呈现低俗化趋势。

这里是文章图片\15.jpg

早期中国公路电影只是简单的展示“在路上”空间的变化,但是并未将空间与人物形象刻画联系,也因此略显空洞。

《人在囧途》中的故事空间主要是在乡村公路和长途客运汽车,状况不断的公路和嘈杂纷乱的汽车空间展现了社会边缘空间状况和边缘人物的生存状况,囧境不断,笑料不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泰囧》利用了在中国热度颇高的泰国游,但是其中公路路线也不是风景名胜的展示,故事发生地往往是泰国游路上的边缘空间:旅馆、公路、丛林等,其故事主要发生在私密空间之中。

这里是文章图片\16.jpg

《港囧》中故事空间主要是住宅、旅馆、澡堂、桑拿室、街道等,没有展现中国香港的繁华都市风情,而是大量展现香港的世俗生活中的私密空间。

这里是文章图片\17.jpg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如《后会无期》的主题曲《平凡之路》所唱:我曾经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直到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答案。从东极岛横穿中国大陆去西部漫长旅途展现了奇秀的山岳风景,而电影的主题却低沉、私密、迷惘。

这里是文章图片\18.jpg

边缘私密空间的增加其实是互联网主题文化基因融合进入中国公路电影的结果,具有后现代文化精神:颓废、消极、迷惘和无意义,却又具有时代的普泛性。

“互联网+”时代中国公路电影的公路空间成为了生活在压抑城市中的人们逃离现实生活和追寻精神自由的一个寄托之地。“互联网+”时代中国公路电影拓宽了公路电影的故事空间,赋予了公路真正的含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