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徐晓曼

“我把泥塑卖给你们,但没同意你们借着我的东西来宣传你们的博物馆……”近日,一部涉大吴泥塑作品纠纷的微电影《传承》正在广东省潮州市各公共场所循环播出。潮州市潮安区人民法院守护非遗传承发展的工作经验被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拍摄成一系列微电影,引发社会热议。

潮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潮绣、潮雕、潮塑、潮剧及功夫茶、潮州菜等均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近年来,潮州市潮安区人民法院创新新时代“枫桥经验”基层实践,全力打造“无讼非遗”品牌,以法之名守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发展,为潮州非遗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推行“无讼+非遗”新理念

强化繁荣发展动力

在潮安,国家级非遗项目有11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有200余名。如何将非遗文化与司法调解相融合,促进非遗文化良性发展?潮安法院给出了“无讼非遗”这一全新答案。

2023年4月9日,潮安法院联合该区非遗保护中心,成立全国首家地方非遗保护调解中心,并在潮安法院浮洋人民法庭和大吴泥塑博物馆设立办公点,聘请6名具有调解和非遗保护经验的调解员为特约调解员,与法官一起,通过调解纠纷、座谈走访、提供法律咨询等方式,为非遗传承人和企业提供靶向式司法服务,大力推进非遗纠纷源头化解、多元共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11月29日,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人民法院法官和特邀调解员到非遗木雕作坊走访调研 供图 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人民法院

“非遗保护调解中心的成立,为非遗传承和发展提供化解纠纷、维护合法权益的有效渠道,可以提高非遗传承人对版权、专利、商标的主动保护意识,有助于非遗产业实现创新性发展。”特约调解员施奕盛如是说。

为更好地推进非遗纠纷源头治理,潮安法院创新“三个一”工作机制,即打造一支专业队伍、建立一套联动机制、提供“一站式”法律服务,从各部门抽调精干力量组建非遗保护工作队伍,定期与乡镇文化站、非遗企业、非遗传承人等开展座谈,强化信息共享、良性互动,及时开展诉前调解、调查研讨、答疑释惑等工作,推动形成共同保护非遗、非遗纠纷多元化解的和谐局面。2023年以来,潮安法院共开展座谈、沙龙等相关活动28场次。

2023年9月8日,潮安法院受邀在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经验交流研讨会上作“‘无讼非遗’的潮州经验”分享,全面展现潮安法院“法护非遗”行动的力度和成效。

打造“知产+非遗”新机制

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多亏有你们的法律指导,我们才能顺利申请版权保护。”潮州市潮安区郭少俊木雕艺术馆创作的木雕美术作品《年年有余》《陆文龙双枪战五将》取得国家版权局美术著作权登记保护后,馆长郭少俊向潮安法院法官连声道谢。

2023年8月,潮安法院在开展文化遗产司法保护专项调研时,木雕非遗传承人郭少俊提出,传统非遗手艺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力度不够,木雕图案设计经常被模仿、抄袭。对此,潮安法院法官通过开展法治讲座的形式,向艺术馆工作人员介绍了非遗文化保护和管理相关法律知识,并就如何做好美术作品的专利申请工作提供法律指导,最终促成该馆12件美术作品取得版权保护。

此外,潮安法院干警还走访了潮安区金石镇嵌瓷博物馆、潮珍楼刺绣艺术馆、方潮盛铜锣厂等地,深入调研当前非遗文化知识产权保护的难点问题,在了解传统非遗艺术品的制作流程、创作背景的同时,因地制宜提出在法治框架下传承发展的司法建议。2023年,潮安法院向辖区有关乡镇政府发出非遗文化知识产权保护建议,推动构建非遗保护联动体系。2024年3月,在潮安法院的建议下,潮安区金石镇“龙阁英歌舞”正式向有关部门申请非遗项目。

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是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起来”、在守正创新中发展的必要手段。在审理涉传统非遗手艺传承、版权登记纠纷案件时,潮安法院创新“现场调查+多元调解”办案模式,法官采取上门走访的方式,现场调查事实、了解当事人诉求,从专业领域出发,有针对性地释法说理、分析利弊,切实将双方当事人的非遗产业纠纷化解在萌芽阶段,从法律角度增强非遗产业发展的动力。

构建“普法+非遗”新格局

凝聚传承传播合力

“现在我们来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展览以‘法治守护 魅力非遗’为主题,呈现丰富多彩的潮州传统非遗艺术品,如剪纸、手拉壶、铜锣……”2024年3月20日,潮安区浮洋实验学校等9所学校的师生走进潮安法院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感化基地参观学习。

讲解员如数家珍,生动地为学生们讲述着潮州传统非遗艺术品背后的故事,详细讲解新时代加强非遗文化法律保护相关知识。学生们不禁感叹:“潮州非遗文化真是博大精深!我们要增强法律保护意识,守护住历史的‘根’与‘脉’。”

在青少年学生参观时强化对非遗文化传承保护的法律知识宣传,是潮安法院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感化基地的建设目标之一。如今,该基地已成为弘扬潮州非遗文化的特色基地、面向学生的法治教育基地。截至2024年3月,逾1万名青少年学生现场“打卡”参观学习。

不仅如此,为增强非遗文化传承保护的社会效应,潮安法院结合辖区内非遗文化特色,以青少年学生身边人、身边事为题材,自主打造普法短剧《无知的灾难》,为非遗文化传承注入新活力。该剧播出后,在辖区内中小学课堂广泛播放,播放量达10万余次,并获评“广东省中基层法院新媒体好作品”,取得良好普法效果。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延伸司法职能,创新创优‘法治+非遗’工作机制,切实让法治之光照亮非遗传承发展之路,全力打响‘无讼非遗’品牌。”潮安法院院长刘作胜表示。

本期封面及目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中国审判》杂志2024年第8期

中国审判新闻半月刊·总第342期

编辑/徐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