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茯茶文化博物馆陈列展示的茯茶茶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茯茶文化博物馆陈列展示的茯茶茶砖。
茯茶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罗荣利正在展示炒茶工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茯茶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罗荣利正在展示炒茶工艺。

一片树叶,一块茯茶砖,一种古法技艺,从600多年前一个炎炎夏日里散发出的遥远而迷人的香气,化出了“澄泓玉露香凝座,璀错金花炫照瞳”的惊喜。

那年,它溯泾河北上西行,走万里征途到达罗马,成就了茯茶“遥知驼马驰西极,至味还将万国同”的千年佳话。

茯茶被称作“丝路黑金”,香飘数百年。它是跨越古今的丝路记忆,也是新时代丝路经贸往来的商品代表和古都西安的文化符号。

  茯茶之妙

传说,北宋神宗熙宁年间(公元1068年—1077年),泾河码头停靠着一艘正在卸货的大船,工人背货上岸时不慎将一麻袋茶叶掉到了水里,码头工人立刻下河捞了上来。

当时正值盛夏,茶包被打捞出水晾晒后,茶叶变成黑色,并出现金花状物,不舍得丢弃的茶商冲饮后,发现味道格外醇厚可口。此后,经过漫长的摸索,在600多年前的明洪武年间,泾阳制茶人逐步掌握了“金花”茶的制作工艺,“丝路黑金”也由此而来。

一朵朵藏在茶砖里的金色,正是茯茶的奥秘所在。这些“金黄色星状斑点”是受“金花菌”在黑毛茶的二次发酵中生长繁殖、代谢的作用而产生,极大改变和提高了产自南方的黑毛茶品质,形成了茯茶独有的风格。

近日,中国茯茶文化博物馆裕兴重制茶展示区里,伴随着阵阵茶香,茯茶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罗荣利一边炒茶一边向记者讲述茯茶“失而复得”的筑茶工艺。

“非泾水不渥,非伏天不作,非金花不成,非泾阳不宗。”茯茶从茶叶收集到制作成饮品,传统的古法制作工艺需要5年时间,经过20多道工序,才能最终完成。

罗荣利钻研茯茶技艺已有18年,他所在的茶庄——“裕兴重茶庄”,在历史上也见证着茯茶鼎盛时期,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剧中吴家东院“裕隆全”的原型就是“裕兴重”。

“全国一千多种茶品中,只有泾阳茯砖茶品中生长繁殖着一种有益曲霉菌,也就是大家常说的茯茶黑金‘金花菌’。可以说,茯茶离了泾河水不能制、离了泾阳气候不能制、没有泾阳人的技术不能制。”罗荣利说。

茯茶之名

茯茶兴于宋、盛于明清,曾被纳入贡茶。

泾阳是古丝绸之路上一处十分重要的茶叶加工制作运输的贸易中心。从“茶马古道”进入雪域高原;从边销茶到如今健康养生佳品,茯茶从单一的产业已经逐渐进化为包容并蓄、创新发展的重点产业,在不同时代演绎着不同精彩。

茯茶制作工艺兴起后,泾阳县城逐渐成为茯茶加工厂集聚地,是往来商人拴骆驼住店、筹茶的地方。

当时在泾阳县城,巷子里聚集着众多向西北地区贩茶的商人,路边常常停有骆驼,骆驼巷也由此得名。骆驼巷周围,麻布巷、粮集巷等一些围绕制茶的上下游产业也开始聚集。小小街巷承载了一部鲜活的陕商故事和珍贵的茶文化遗产。

明清两朝,陕西商人以“骏马快刀英雄胆,干肉水囊老羊皮”的英武形象行走天边,他们在“茶马古道”上走贸易,开启了陕商闯四方的传奇经历。我国各族人民用生活的智慧创造了多种多样的茯茶喝法,维吾尔族的奶茶和香茶、藏族的酥油茶、蒙古族的咸奶茶都以茯茶为原料……彼时,茯茶还远销当时的俄国等40多个国家。

茯茶,作为丝绸之路上的生命之茶,与丝绸、瓷器并称为丝路外贸三大商品。

它承载着我国茶产业的发展历史,是中华茶文化宝库中的重要一员,也是丝路经贸和文化交融的见证者。

  茯茶之兴

时过境迁,茯茶香如故,品茗少几人。历史上泾阳城与茯茶,因贸易而兴衰,也因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而再次兴盛。

20世纪60年代,茯茶厂关闭衰落,茶商少了,贸易断了,泾阳茯茶制作技艺也出现断层。

直到2006年,泾渭茯茶项目成立。老茶工带着复兴茯茶的使命与责任,用了近三年时间才成功恢复此项传统制茶技艺。

当时在外干建筑工程的罗荣利回乡,一心投入到“裕兴重茶庄”中。他认为,只有先传承好祖辈的制茶工艺练好内功,才能推陈出新,最终将这一老字号发扬光大。罗荣利双手上的老茧,记载着一位制茶者的苦乐。

因为传承,茯茶“老树发新枝”,有了新的生命力。

从山间一片叶,到万家杯中茶。近年来,依托茯茶镇的带动示范效应,西安通过创新机制促进茯茶产业实现“提升换代”,在高质量集群发展中“聚”出发展新动能,实现产业链条的延伸和增值。涌现出泾河茯茶、墨君茯茶、泾渭茯茶、泾新茯茶、泾盛裕等一批龙头企业。

因为培育,茯茶产业形成规模,不断发展壮大。

西咸新区茯茶镇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的邱慧玲是南方人,来泾河新城旅游时,她被茯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所吸引,决定在此扎根。“目前我们已在白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建立了茯茶文化与产业交流中心和贸易交易中心,让茯茶进一步走向世界,成为连接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友谊之茶’。”她说。

邱慧玲说,过去一年,为了打通茯茶销往欧洲的商贸通道,茯茶镇与希腊大学开展科研合作,共同研发符合欧盟标准的茯茶产品;与塞浦路斯帕洛迪亚区政府签订茯茶贸易订单;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的北京大厦,设立茯茶综合营销展示中心,成为当地企业商务接待会客厅。2024年,西安茯茶出口至吉尔吉斯斯坦、白俄罗斯、老挝等国家。

因为传播,茯茶走向“一带一路”,香溢海外。

  飘香之路

新时代新征程,茯茶尽展新颜,续写着新的丝路故事,氤氲着与时偕行的茶香。

这场旅程,传递出制作技艺的匠心淬炼,回荡着文化的绵长回响。它焕发着守正创新活态传承的勃勃生机,让非遗“活”在当代。传递茶文化,也是传递着“茶和天下”、包容并蓄的理念,彰显谦、和、礼、敬的人文精神。

这场旅程,积淀着包容互鉴的丝路精神。以茶为媒,“丝路黑金”作为“文化使者”,助推西安更加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

这场旅程,孕育着以茶兴业的高质量发展的希望。通过标准化、品牌化和产业化,促进“以文润茶、以茶带旅、以旅促茶”,让茯茶插上产业的翅膀,真正兴一方,惠百姓。

“黑金”之香如何香溢四海,绵绵茶路如何延伸万里?西安在行动。

强化共同保护是必由之路。建立更加健全的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保护体系,引导从业人员自律管理,在传统制茶技艺保护传承与创新运用上下功夫。

加强传承弘扬是重要措施。制茶手艺人、茶企、茶业协会共同开展传承弘扬活动,开展茯茶文化研学体验,加大制茶技艺非遗进校园活动,共同搭建保护合作平台,持续扩大茯茶文化传播力和影响力。

深化茶文旅融合是必要条件。持续构建集茯茶文化旅游区、茯茶产业工业旅游区、茯茶休闲养生文化旅游区、特色观光农业旅游区为一体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全产业旅游度假区,挖掘开发茯茶文创产品,推动茶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今年4月份举行的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丝路发展论坛上,一个重要议题就是“丝路电商国际合作”。想来,茯茶无论是作为丝路文化符号还是电商货品,都是不错的载体。

文/记者何兴龙 闫珅 罗嘉昱 图/记者 郝钟毓

来源:西安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