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

深挖技术降本潜能 促产品竞争力升级

——河钢集团张宣科技聚焦技术创新持续提升产品竞争力

二季度,河钢集团张宣科技深度聚焦科技创新、技术进步,多重发力强化攻关,快速调整适应市场需求的生产组织模式和降本途径,持续提升产品综合竞争力。1-4月份,张宣科技生产的角钢产品销量达15.6万吨,其中国网、南网高售价角钢占比61.5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张宣科技技术人员正在优化加热炉操作系统模块程序 王萱晨摄影

应用系统模块 提升产线作业效率

进入5月份,河钢集团张宣科技特钢型材产线的生产节奏更快了,所接订单品种多、规格多、定尺不一,是小众化、个性化订单具有的特点,受更换品种影响,所采取的换导卫、调整轧机孔型等“小规模”检修频繁中断生产节奏。一边是订单接踵而来,另一边是生产节奏缓慢。

“提高生产效率是履行产品交付周期要求的唯一途径,我们要及时归类订单管理,让生产秩序更合理。”该产线作业长步伟涛表示,调整同类订单排产顺序,延长同批次产品生产吨位,既可以减少更换品种检修作业次数,又可以提升产线作业率。

经过集思广益,该产线将优化生产组织的发力点集中在“产销系统”功能应用上,将变化订单重新输入“生产管控菜单”模块,借助智能深度算法合理编排订单顺序,产销系统秉承“准时、准质、准量”的交付原则,按照交付周期由近及远、产品规格由小到大、特殊定尺由短到长的“优先化”顺序组织生产,使产线大规模检修变为局部检修,轧机、导卫、导辊等工艺件的批量更换变成小范围替换,大幅提高产线作业率,使生产模式变为更经济、更快捷的“超常规”运行模式。

新系统的应用折射出了技术创新赋予产线的新内涵。为进一步打通绿色生产顺行的“梗阻”,该产线把特殊定尺生产协同攻关列入工作日程,联络源头连铸工序,协同优化坯料定尺工艺,实现了从坯料到材料的全工序定尺作业,有效提升产线作业率和产品成材率。4月份,该产线生产的7.7m非常规定尺产品的成材率提升0.5%,作业率提升1个百分点。

从无解到有解,从“低效率”到“高效率”,张宣科技不断发挥智能化优势及时优化生产组织秩序,在工艺质量保障、钢轧联合攻关、精益管理推进等方面攻坚克难,释放出源源不断的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张宣科技技术人员正在检查特钢型材产品表面质量 王萱晨摄影

聚焦技术应用 延伸降本触角

“产品性能十分稳定,完全满足协议要求。”

“应用智能燃烧模型的效果真好,燃气消耗降低0.5m3/t。”

在张宣科技特钢型材产线,作业长步伟涛与职工面对面、心对心的交流,共同探讨着应用智能燃烧模型软件的效果。

一季度以来,张宣科技找准技术进步聚焦点,通过在加热炉应用智能燃烧模型,稳定了产品性能指标、降低成本,为提升产品综合竞争力奠定基础。

“实现燃气、空气的均匀燃烧的关键在于如何运用好模型……”谈及加热炉操作重点时李健打开了话匣子。针对运用智能模型使钢坯充分加热,且使燃气充分利用等问题,该产线征集“金点子”等众多合理化建议,先是提高烟道残氧分析仪、炉压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检测元件的灵敏度,以及阀门定位器等控制元件的精确度,确保输出、输入信号形成闭环,夯实设备基础;其次,学习“智能燃烧模型”软件的使用方法,有效将空燃比调配到9-12数值,提高燃气的燃烧效率……

方法得当,效果明显。在一次次思想火花的碰撞下,应用新技术的热情被带动起来,而且岗位操作能力迅速提升。

为把科技创新、技术进步的成效体现在盈利能力上,该产线号召技术人员对智能燃烧模型的使用情况进一步提炼总结,反思共享操作、科技创新等方面的优秀做法,把操作实践和创新经验及时收集整理,建立“创新经验档案库”,以便日后直接按图索骥解决类似问题,既省时省力,又让工艺管控、设备操作更细更优。

与此同时,在降本方法上进一步创新,该公司根据燃烧模型应用“协议”修改炉门自动升降连锁条件,确保出钢后炉门及时关闭,达到连续出钢条件下的动态保温目的,并稳定地将炉膛压力稳定控制在5pa-10pa的薇正压范围内,实现加热炉平稳运行。5月份以来,该产线燃气消耗降低0.5m3/t,吨钢降本2.3元。(王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