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

河钢集团张宣科技金属材料公司:

用数据精准“把脉” 开出挖潜降本“良方”

“每项指标数据都与产线整体成本控制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只有不断提升成本数据的分析、应用能力,才能找准挖潜降本的突破点。”5月7日9点许,张宣科技金属材料公司成本主管、党员吴建军在电脑上细致查看着成本数据分析表,颇有感触地对成本核算专项组同事说。

为切实发挥系统在挖潜降本工作中的服务职能,带动指导产线把降本降费落到实处,该单位持续深化以成本为核心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由吴建军和党员骨干牵头组建成本核算专项组,通过强化对全系统各项指标数据的收集、分析、应用能力,用数据精准“把脉”不断为产线开出挖潜降本“良方”。

“氮气计量数据虽小,但是也不能遗漏。”10点半,核对现场数据后,吴建军一边从狭窄的过道往出走,一边叮嘱身后的统计员。实时对每条产线计量设备进行数据核对,已成为他的工作常态,他深知准确收集到的每项数据都是成本分析的重要保障。

有了准确的数据支撑,吴建军带领核算专项组,按照“成本倒推、细分对比、系统联动、靶向攻关”的原则,以月为单位,根据“峰、谷、平”不同时段、不同钢种、不同规格的生产实际,对成材率、燃动力消耗、切损等21项成本指标进行大数据汇总分析,通过指标图表变化,准确捕捉每项指标的超差数值,为技术系统和产线联合靶向攻关找准方向。

“同时,我们通过对周期性成本指标进行分析总结,创新建立了分钢种、分规格的标准成本测算体系,对棒材、型材30余个规格产品建立成本数据库,详细掌握每道工序、每个工艺点的成本结构。”吴建军说。随着工作的深入推进,为产线挖潜增效量化目标、量化措施提供了有力支撑。

4月份以来,通过成本数据测算,该单位针对型材产线天然气、三棒产线冷剪切损等关键环节开展设备优化、工艺技术攻关12项,促进型材产线和棒材产线变动工序成本环比分别降低10元/吨钢、20元/吨钢。(王萱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