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人间罗盘,方能阅读正文《如何一步一步成为投资人》

很多人在催更,催我更一期特别债

我观察后台用户数据,发现催的人都是半年前没看过的。

这个话题我提前写过了,写得很详细。现在发生的事情只是半年多前聊过的内容。

那个时候我讲过两个重要话题,一个是三张表,居民部门的资产负债表,企业部门的资产负债表,国家的。

当前两张表处于国际上的高位,只能由第三张表来承接债务。

你观察欧美,处于通胀周期,是因为他们的第三张表在疫情初期,已经出手了。

俗称你不花钱,就替你花钱。

而我们长期以来,有着8个备用团埋伏在林子里,整装待命,关于这些,半年前我做过详细分析。

那么你现在看到的只是林子的八个团,走出来了一个营。

具体效果几何,那要看力度,也要看范围。

如果最终,八个团陆续出来,而且是针对消费端,就是直接发钱让你买,那就是美国的效果。

如果只是出动了一点,那么目标就是替城市承接债务。

毕竟居民部门,企业部门可以自己修复资产负债表,城市等不了。

城市卖地卖不动的时候,光靠水电煤涨价是不足以维持发薪的,城市的运维人员,那么多设施运转,都需要资金。

这个债务,只能通过第三张表去承接。

这是力度话题,力度有待观察,不同力度,效果不同。

那么还有一个就是花法问题。

如果钱最后流向了旅游消费券,那就利好旅游;

如果以补贴的形式,那就利好生活消费;

如果定向,比如针对汽车,家电下乡,或者是购房补贴,人才补贴,拆迁补助,甚至,干脆下场直接收购打五折之后的房子作为租赁用房,这个我们以前都提前预测过的。

我们和美国的不同就在于组织度。

美国是直升机撒钱,你最后拿了钱是买了游戏点卡还是炒股去了,管不着的,也没精力管。

我们是连口罩发几个都能管到位的,我们很精准,想针对什么行业就可以针对什么行业。

所以他们只有一个指标,力度问题,我们有两个,除了力度,还有花法。

但总的来说就一个意思,你不花,帮你花。

给出的利息已经足够低了,只有GDP的一半,以这个成本扩表,把钱收起来,花下去,在居民部门和企业部门修复资产负债表,无法发力的时期,起到一定的作用。

所以这个问题站在个人的角度,说到底,是你怎么去理解风险偏好,或者说杠杆这件事。

我们处于去杠杆周期,又叠加了老龄化的开端。

整体上,风险偏好相对于前些年,有些超调了。

站在社会舆论层面,关于杠杆这件事,已经和过街老鼠没什么差别了。

这事儿我是这么看的,你要骂一个东西,你也要先了解它曾经到底长什么样。

你比如杠杆。

十二年前我第一次创业,那时候我们公司一共只投了10万块,是某个董事掏腰包投的。

这是唯一的自有资金,其余都是借来的,你可以认为是加杠杆。

公司成立没多久,就参与了招标,同时竞标的是华为和IBM,他们落选了,我们中标了。

但是中标后发现财务过不了审,因为甲方财务部门要求乙方中标公司的注册资本不得低于1000万,于是我们的第一大股东,就打了990万,凑齐了这个门槛。

中标的金额是远大于我们的注册资本的,有了这张合同,我们无论是融资,还是借钱,都十分方便。

但是你做过生意就知道一件事,应收账目和实收账目是对不上的。

几年前,核酸生意的利润上热搜的时候,我就跟读者们解读过。

你看着他们利润有多高,应收账目有多少,问题是,那不是最后你真的能够拿到的钱。

做生意,尤其是做TO B的生意,和你卖手机给终端客户是不一样的。

咱们平日里去超市里买瓶水,是先付钱,才能把货拿走。

做TO B的生意都是押账的,你合同上签了一个亿,等你公司倒闭的那天也只拿回来几百万,这是很正常的。

所以我说,合同更多是拿来借钱的,或者拿来融资用的。不是真的那么一单一单指着收回尾款,你指望不上的。

12年前我第一次创业的时候,不算别的开销,我们第一年的工资开支就是1700万。

几年下来,实际上创始人团队真正拿出去的自有本金,也就是开头的那10万块,其余的钱,都来自杠杆。

那么这个不断融资,抵押,借款,公司市值上升的过程,其实就是扩表,就是加杠杆。

好比你最后倒闭的时候一结算,你亏了1个亿,你投入了多少?10万,那么你的杠杆是100倍。

这个比例是非常正常的,在十多年前那个年代,在多数公司里都是这样。

我记得前几年,很多人讲蚂蚁,说他们撬动了几百倍的杠杆。

是的,但问题是,那个年代,大家都这样。

你只掏了10万块钱,撬动了1000倍杠杆做了10亿的生意,最后一结算,光亏损你都亏了1个亿,是你自有本金的100倍,这是很寻常的。

所以我们今天进入了去杠杆周期,企业和居民部门都需要修复资产负债表。

说到底,是前辈们,玩得太花了。

但是,我们把话说回来,一百倍的杠杆肯定是不正常的,但是一两倍的杠杆是很正常的。

适度的杠杆是正常的经济行为,不要因为前人玩太花,就从此进入另一个极端,污名化杠杆,恐惧杠杆,成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这种打摆子一样的全民情绪,会造成涨的时候超涨,跌的时候超跌,戴口罩的时候都不出门,对邻居避若蛇蝎,不戴口罩的时候,又去游轮上疯抢食物。

这种一窝蜂的全民性格,极容易被投机者利用。

关注公众号,人间罗盘,方能阅读正文《如何一步一步成为投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