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试射电磁轨道炮后,中国又突破了一大难题,即使在没有制导的情况下也能到达目标区域,这种颠覆未来战争规则的武器投入使用指日可待。

前言:

此前,美国海军曾花了十多年的时间开发电磁轨道炮,并考虑将其安装在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上。按照美军的设想,这种火炮的弹丸速度可以达到7倍音速。

但在2021年,美国放弃了电磁轨道炮的研发,一方面是两大问题迟迟无法解决;另一方面则是五角大楼希望集中精力研究高超音速导弹追上中俄,导致分给电磁轨道炮的资金越来越少。

相比之下,中国不仅一直在研制电磁轨道炮,还突破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磁轨道炮试验)

1.电磁轨道炮新突破,中国解决又一难题

据《南华早报》报道,中国电磁轨道炮发射炮弹时弹道偏离的问题已经解决,这种装备将以更快、更准确和更具破坏性的攻击来彻底改变未来的战争。

海军工程大学研究员鲁军勇领导的团队在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表示,中国海军测试了一种电磁轨道炮,能以5马赫的速度将炮弹发射到15千米的高度,这是美国B-2轰炸机的最大飞行高度,那里的大气压力大约只有海平面气压的十分之一,可以让炮弹飞行更远的距离。该炮弹借助滑翔翼沿着相对平缓的曲线下降,在大约3分钟后落地。

但出乎预料的是,此次测试以失败告终,原因是炮弹没有沿着预期的弹道发射、降落,最大射程和高度也没有达到预期值。

经过对数据的多轮分析,科研团队发现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即炮弹在上升过程中旋转得太快,造成了偏离,并且还产生了额外的阻力,导致试验结果无法满足最初的设计要求。

既然找到了问题就能针对性的解决,在人工智能技术的辅助下,科研人员很快就找到了有效的解决办法,克服了电磁轨道炮遇到的又一技术障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研制的电磁炮)

此外,科研人员还提出了一系列提升电磁轨道炮威力的方案,比如提高初始转速、调整弹体尾舵速度等。要知道,此前科研人员发表的论文中提到,电磁轨道炮的速度是7马赫,射程可以达到200千米左右,这或许意味着电磁轨道炮之后还将带来更大的惊喜。

2.领先美国不止一步,实用化指日可待

电磁轨道炮在军事领域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特别是在用于防空作战时,7马赫弹丸的高精度打击将拥有巨大优势。

美国选择下马电磁轨道炮项目,主要是因为难以克服炮管烧蚀的技术瓶颈,且成本过高。

但中国却一直“闷声干大事”,等到西方媒体发现中国测试电磁轨道炮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已经落后了不止一步。

电磁轨道炮的测试证明中国在两方面取得了突破,首先克服了炮管的烧蚀问题,能快速发射大量炮弹而不造成损坏;其次,在连续射击时保持了极高的射击精确度。

连续发射率是电磁轨道炮战力的关键指标,解决该技术难题后,意味着电磁轨道炮能够快速、不间断的发射,现在弹道偏离的问题也解决了,电磁轨道炮距离实用化将越来越近。

值得一提的是,电磁轨道炮的炮弹在整个飞行过程中能稳定接收北斗导航系统的信号,进一步提高打击精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研发的电磁轨道炮)

未来电磁轨道炮正式列装后,将对解放军战力产生巨大影响。

一方面,中国海军和陆军都将获得一种远程精确打击固定目标的武器,最关键的是相比导弹,这种打击方式成本更低,高超音速炮弹,未来将成为打击敌方目标的最廉价技术手段。

另一方面,电磁轨道炮速度达到7马赫,如此快的飞行速度使其几乎不可能被拦截。当我们对目标一次连续发射几十发炮弹,将拥有绝对的碾压优势。

美国人无法完成的事,中国科研团队却在一步步攻克,将不可能变成可能。

3.中国电磁发射领域飞速发展,用法超乎想象

电磁轨道炮的发展只是一方面,中国在电磁发射领域的应用简直是超乎想象。

电磁线圈发射领域有电磁线圈炮、电磁防爆枪;重接线圈领域有电磁橇电磁微重力模拟,电磁橇技术是将载荷加速到300千米以上甚至更快的速度,测试其在高速场景下的使用状态,比如战斗机弹射测试。目前,央视公开了我国在电磁橇上的突破,对吨级以上物体的最高推进速度可以达到每小时1030公里,创下了世界最高速度纪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磁橇)

电磁微重力模拟则是利用电磁弹射在垂直方向上加速,利用之后的惯性上升和下降实现无重力或者低重力环境,能够模拟太空、月球上的特殊环境,对于我国探索太空奥秘有着重要意义。

中国在电磁发射领域的进展简直可以用突飞猛进来形容,随着这种技术白菜化,运用到民用和军用的各种场景,将来不仅有电磁轨道炮,甚至有可能会出现电磁发射卫星的场景。届时,中国将开创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局面,成为被世界多国追赶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