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19中国旅游日”主题周倒计时城市接力(贵阳)活动将于5月18日至20日在贵阳举行,作为此次接力活动的最后一站,贵阳将以“娱”为主题,突出贵州多彩民俗带来的多元娱乐元素,为广大游客带来一场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盛宴。届时,“娱”在贵阳·民族巡游大联欢、“娱”在贵阳·民族演艺大联欢、爱乐之城路边音乐会等活动,让你乐享贵阳,“嗨”玩不停。

“娱”在贵阳·民族巡游大联欢

⏰时间:2024年5月18日 9:30-11:30

地点:中华北路、中华中路、中华南路、遵义路、筑城广场

“娱”在贵阳·民族演艺大联欢

⏰时间:2024年5月18日 11:30-12:30

地点:筑城广场

贵阳路边音乐会·520爱要大声唱出来

⏰时间:2024年5月18日 19:00

地点:筑城广场

其中,“娱”在贵阳·民族巡游大联欢将联动全省各地市州的苗族、侗族、彝族、仡佬族、布依族、土家族、水族等群众参与巡游,并开展芦笙舞、木鼓舞、侗族大歌、踩堂舞、面具舞、反排木鼓舞等非遗展演,为广大游客带来一场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盛宴。

不仅如此,贵阳市各区县还有青云路长桌宴、贵阳流动的非遗艺术文创市集、“太平路潮玩有戏”主题活动、遇见城墙·非遗秀、“爽爽贵阳 炫彩夜空”楼宇灯光秀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爽爽贵阳“民族风”源远流长

类似的民族大联欢活动

由来已久

老一辈人应该对

喷水池“四月八”

印象深刻

四月八

贵阳原是苗族世居之地,苗语叫“格罗格桑”。每年“四月八”,贵阳及邻近州县的苗族同胞不管男女老幼,家家户户做乌米饭,不论远近,汇集今喷水池处、广东街一带扫墓。后逐渐由一种纪念性的活动变为娱乐性活动,这一天人山人海,唱歌跳舞,欢乐逾常。还有许多人入夜仍在街头闲游、聊天,次日才散场。喷水池逐渐成为交通枢纽,2008年在举行“四月八”民族游演后,主要活动均在大十字广场或筑城广场举行。每年参加“四月八”活动的各民族群众约计万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90年代喷水池庆祝四月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0年喷水池庆祝四月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乌米饭

贵阳少数民族

贵阳市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城市,汉族人口占大多数,还有苗、布依、土家、彝、侗、仡佬、白、回、满、壮、水、蒙古、黎、瑶族等共55个民族,其中世居少数民族11个,以苗、布依族为主体,是一个多民族散杂居的省会城市。

布依族

布依族源于古“百越”族系的“骆越”,在发展过程中融入了濮、僚等民族,是贵阳的世居民族之一。秦汉以前,布依族自称“濮越”“濮夷”,在东汉时自称为“僚”,唐宋为“蕃蛮”。因“濮”字在布依族语言中是“人”的意思,故旧方志曾将布依族记载成“夷人”“夷族”,是布依族族名确定前的普遍称谓。布依族也自称“布夷”“布依”“布越依”“布绕”等。

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四川等省,以贵州的布依族人口最多,主要聚居在贵州省的黔南和黔西南两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顺市的镇宁、关岭、紫云等县和贵阳的城乡。

布依族文化内容丰富。民间歌曲有古歌、酒歌、盘歌和明歌,盘歌又称“猜歌”,为青年男女交往见面互相盘问根底的对歌。其曲调分为“大调”“小调”,也可称作“上方调”(花溪地区)、“下方调”(乌当地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布依族糠包舞

布依族舞蹈可分为宗教舞和娱乐舞两种,最大特点是比较生活化,原始而古朴,易于理解和接受。也因这个特点,它深受本民族的喜爱。宗教舞包括转场舞、绕坛舞、铜鼓刷把舞、驱虫舞。驱虫舞是男人的舞蹈。六月六为稻谷诵经驱虫后,“布摩”高举鬼神剑,全寨的男人们手拿沾有白纸须的竹条,沿着田埂,以“驱虫号子”为节奏,边走边整齐跺脚,整齐挥舞竹条(叫驱虫鞭)。这些宗教舞蹈,平时不准随意表演。娱乐舞包括插秧舞、薅秧舞、种麻舞、舂竿舞、竹鼓舞、挽帕舞等,在节日和丰收喜庆活动中表演。插秧舞、薅秧舞和种麻舞,几乎是生产动作的再现;众多姑娘穿着相同的服装,排着整齐的队列,唱着整齐的劳动叙事歌。

布依族地戏在平地演出,不搭戏台,故曰“地戏”。白云区牛场布依族乡蓬莱布依、花溪大寨、湖潮、黔陶以及乌当的可龙等地都有演地戏的传统。大寨的地戏,早在清光绪年间就有演出的记载了。唱时都穿戏服、戴面具,演出武戏时,主将背上插四面小旗,脸壳上插上野鸡毛、穿战袍、持刀枪,用汉语演唱,一般取材《杨家将》《三国》《说岳》等,主要乐器是锣鼓。可龙的地戏称之为“红灯剧”。它的主要形式和内容与大寨相似。“红灯剧”共13段,共5万多字,有9板13腔,通俗易懂,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可龙人不但把“红灯剧”当成宝贵艺术财富,还把它视为练武保家的本领。

“三月三”是布依族的传统节日,前后持续时间达30天之久。节日来源与活动内容随居住地区不同有所区别。贵阳市开阳县、乌当区一带的布依族将三月三又叫祭地蚕,也叫为仙歌节,俗称地蚕会。为祭祀地蚕,将炒熟的玉米抛撒在山坡上并唱山歌,以祈求庄稼丰收。其他地区主要活动内容有祭祖、祭神、挂青(扫墓)、踏青、对歌、开展体育活动。

“六月六”则是布依年,或称六月街、六月桥。布依族人民十分重视这个节日,有“过小年”之称。布依族认为,主宰人间雨旱的是天神和水神,于是在过节这天,家家户户用酒菜、香烛到河、塘等水边祭祀天神、水神。白天,举行议榔活动,由寨老主持,与众乡亲商定每年保护庄稼和社会公益事业的乡规民约。由于这天是龙浴日,可避邪安康,中老年妇女会把衣笼垫被等物,挑到清流水之处洗净和沐浴。晚上,中老年男女歌师歌手聚集于寨中,举行对歌赛,活动通宵达旦;老年男女还要将少年男女集中起来,通过“摆古”民歌、谚语等形式,进行族规家训教育;青年男女则成群结队邀集于旷野或寨中对歌、郎哨(谈恋爱)、丢花包等。

“六月六”的缘起,有这么一个传说:很久很久以前,一位美丽的布依族姑娘绣了一幅花开锦绣、香飘长天的青山秀水图。魔王见此宝图,顿起贼心,前来抢夺。姑娘和众乡亲苦战七天七夜,终因力量悬殊,六月初六这天,眼看宝图就要落入魔王手中,姑娘急中生智,将图抛向空中,宝图即化为花溪的青山秀水,魔王被气死化为一堆乱石,沉入花溪河底。此后,为了纪念这位造就花溪秀美山川的布依姑娘,每年六月初六,人们汇集于花溪河畔,载歌载舞,以表敬意,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名扬省内外的“六月六”歌节。

此外,布依族还有铜鼓、姊妹箫、唢呐、月琴等乐器,其石雕、木雕工艺久负盛名,可雕刻出狮、龙、凤、牛、马、人物、花卉等繁多品种,形象逼真,具有较高的艺术性。

苗族

花溪高坡地区是贵阳市苗族人口最多的一个聚居区,人口约一万五千多。高坡地区的苗族不仅在服饰上具有独特的特点,而且在民风民俗上也保留着独特的习俗。但不同地区的苗族,自有其不同的民族文化和风俗。

苗族的节日主要有苗年、“四月八”、爬坡节等。苗年是苗族祭祀祖先和庆祝丰收的传统节日,时间多在农历十月至十一月之间的卯日。苗年分为小年、大年、尾巴年3个过程,大年最热闹,集会多在大年举行,持续3—5天,有的地方持续十多天。过大年第一天早晨,家家户户抱上大红公鸡,到寨边路口迎接祖先灵魂回家过年。晚饭时,在祖先牌位前摆酒菜和糯米粑供奉。然后全家同客人一起举杯畅饮,欢度佳节。入夜,大家围坐一起,谈古论今,唱古歌、酒歌守岁。第二天清晨,家家放鞭炮,迎接新年。节日期间,老年人轮流宴请宾朋,青年人则参加跳芦笙、斗牛、游方(谈情说爱)等活动。

“四月八”,贵州许多地方的苗族都要过节,其中以贵阳地区的四月八最为隆重。传说古代苗族英雄亚努率领苗胞同民族压迫者斗争,不幸于农历四月初八这天壮烈牺牲,遗体安葬在今天贵阳市中心的喷水池附近。故每年农历四月初八,贵阳市和邻近县的苗族群众都要汇集到这里,纪念这位民族英雄。他们穿着节日盛装,戴着银饰,带上洞萧、竹笛,在低沉优美的乐曲声中且歌且舞,以寄哀思。今已演变成苗族为主,众多民族参与的欢乐、集会的民族文化节日。

苗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史籍上有“男吹芦笙女振铃”的记载,素有“歌舞的海洋”之称。歌曲主要有飞歌、酒歌等。飞歌是苗族传统的高腔曲调,享有盛名。酒歌,酒在苗乡极为盛行,几乎家家酿造,成人人人饮酒,节日以饮酒助兴,交际以酒待客乃为常事,因而苗族创造了大量的酒歌。内容大多以互相褒奖、祝福。

芦笙,是苗族普遍使用的主要乐器,用竹筒自制而成。芦笙舞历史悠久,在宋代史籍中就有记载。常见的有芦笙排舞、芦笙队舞、踏笙舞。芦笙排舞由排芦笙伴奏,按大、小顺序排列,以大的一支领头,边吹边跳,始终保持“一”字队形。姑娘们则把芦笙队围在中间,随着舞蹈节奏旋转。芦笙队舞,由数十支芦笙组成,边吹边舞,吹大芦笙的站在中间,其他围成一圈,人数多者则围数圈,同时齐奏。跳踏笙舞时,吹奏者不参加,只作伴奏,姑娘们按音乐节拍轻盈起舞,身上佩戴的银饰随身体摆动发出悦耳响声。

苗族斗角舞,又名斗牛舞,其舞风自然淳朴,是苗族一种带有祭祀性质的舞蹈,与古代的“角抵戏”有形式上的联系。修文县久长镇下堡村,有一支居住在高山上的苗族,民族风情浓郁,是贵阳苗族“斗角舞”的传承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斗牛的时间是在插秧之后,收获之前的农历六月至八月之间,地点主要是高坡、孟关两个乡。当地称即将上场参赛的大公牛为“巴郎”,为预祝巴郎胜利,本寨及外寨的亲朋好友均要请巴郎的主人喝酒,叫“喝巴郎酒”,意在壮行。

开场那天的“踩场”是群牛激战的精彩序幕。铁炮声响过,巴郎牛头系红布,背披亲友赠送给主人的一床床被单,在众人的簇拥下绕场一周。由于同去踩场的有许多寨子的人和牛,唢呐昂扬,爆竹震天,使得气氛极为热烈,场面极为壮观。随后一位寨老致词,再取下牛背上的礼品,踩场结束。斗牛正式开始前,要先经两位牛主人同意,然后才蹄飞角撞,各使绝招,若二牛实力相差大,不久即可见弱者轰然倒地,或落荒而逃:若二牛旗鼓相当,则胜负难分,直至气喘吁吁,口吐白沫。这时自有管牛老手上场,以绳索竹竿等物拉开二牛,防止伤亡。斗牛场一般选在四周为缓坡中间是平地的地方,便于人海观望。

贵阳市乌当区东风镇石头寨的苗族群众,每年农历二月都要举行隆重的跳场活动。相传,跳场活动始于清乾隆八年(1743年)的农历二月,为的是纪念在战争中英勇牺牲的首领,现已演化成为石头寨村民的传统节日。石头寨跳场活动分为踩场、跳场、散场三个环节,持续三天时间。期间,村民们会在跳场周围的山坡上唱酒歌,对情歌,融合了苗族的服饰、习俗、祭祀、娱乐等文化内容。

布依族和苗族作为贵阳贵安

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

民族文化和习俗

可谓历史长河中的瑰宝

在民族节日、集会期间及农闲时节

地戏、跳芦笙舞、赛歌、斗牛等饶有情趣

极富特色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体育活动

而乡间寨上

民族情趣极浓的婚俗、酒规、葬礼

也能使游人大开眼界

如果你有幸参加这些民族节日的话

一定会感受到爽爽贵阳的“民族风”

当然

5月18日

“娱”在贵阳·民族巡游大联欢

先感受一下

爽爽贵阳的“民族风”

多彩贵州风的魅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部分资料源方志贵阳、贵阳非遗

撰稿、编辑/谢茜 责编/谢茜 审核/曾昕 终审/谢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