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2716字,6图

阅读预计:7分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 Jeremy Horner / Alamy Stock Photo

印度的城市面貌反映了几个世纪以来的入侵和殖民统治历史。

20世纪50年代,瑞士建筑师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为昌迪加尔(Chandigarh)建市而制作的随笔集顺利影印出版,成为印度终于能自由塑造未来命运的历史快照。

笔记本《旁遮普相册》原始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笔记本《旁遮普相册》原始本

作为世界上最古老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印度在1947年脱离大英帝国统治获得独立时,还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国家。

同年发生的印巴分治造成了巨大的创伤,此后巴基斯坦正式建国,期间多达200万人丧生,1800万人流离失所。

在此背景下,新印度的领导人寄希望于通过重塑建筑风貌,推动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走向未来。

这是印度首任总理贾瓦哈拉尔·尼赫鲁(Jawaharlal Nehru)在1951年邀请瑞士建筑师勒·柯布西耶为新成立的旁遮普邦(因分治而一分为二的地区)绘制首都规划图时的想法。

勒·柯布西耶靠在吉普车的引擎盖上查看地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勒·柯布西耶靠在吉普车的引擎盖上查看地图

当时,勒·柯布西耶已经是现代主义艺术和建筑的代表人物,但建造昌迪加尔城却是一个令他无法拒绝的挑战。

毕竟,这是20世纪城市规划和现代建筑领域中最具雄心的试验之一。

现代主义雄心

勒·柯布西耶构想了一个全新的现代主义城市建设蓝图,这座城市从无到有,拥有设施齐全的公寓、政府大楼、电影院和学校。

这为当时的现代建筑设定了一个强有力的、高标准的建设思路。

十年后,这种理念通过一个类似的项目得到了延续:巴西首都巴西利亚的建设,这座城市由奥斯卡·尼迈耶(Oscar Niemeyer)设计,他是勒·柯布西耶在纽约联合国大厦项目(1948-1952年)中的年轻搭档。

在初次访问未来城市建设用地的几周内,勒·柯布西耶一直用笔记本做文字记录、绘制草图及描写个人感想,还记录了与当地政府和城市规划者开会期间所做的笔记和绘制的方案示意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建筑师 在2月21日至4月1日访问印 度的前几周所做的草图和批注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有关昌迪加尔发展的研究报告层出不穷,但人们对这座城市的初期规划却知之甚少。

勒·柯布西耶的旁遮普相册保存在巴黎的柯布西耶基金会,它是一份宝贵的资料,帮助我们重构了建筑师和政府官员团队在短短几天内制定出昌迪加尔规划方案时面临的问题。

这本相册还展示了勒·柯布西耶在该地区巡查时对当地环境的深刻观察。

昌迪加尔城市规划并不是这位瑞士建筑师在印度留下的唯一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勒·柯布西耶还在艾哈迈达巴德(Ahmedabad)等其他印度北部城市承接了更为低调的建筑项目。

艾哈迈达巴德自15世纪初以来一直是纺织品贸易中心。20世纪50年代初,勒·柯布西耶受邀为纺织厂主协会(Mill Owners’ Association)设计一座标志性建筑,当时全市共有70家纺织厂。

这座建筑于1952年至1954年间建成,为协会服务了近60年,但到了20世纪90年代,部分建筑结构面临年久失修的问题。

抹除英国统治的痕迹

在尼赫鲁发出邀请的背后,其实有一个深思熟虑的计划,即在全国各地,尤其是在主要城市,消除英国统治者留下的殖民痕迹。

加尔各答(Kolkata)由东印度公司建立:最早的建城记录可追溯到1690年,但该地区的考古发现显示,在这座城市现址,人类的居住历史已超过2000年。

孟买(Mumbai)从18世纪起一直到印度独立,经历了英国建筑师的全面改造。

如今,孟买仍有大片新古典主义和维多利亚-哥特式建筑。

在一些人看来,孟买是世界上最具维多利亚时代风格的城市,在这方面甚至超过了所有英国城市。

新旧德里也由入侵者设计。

现在所谓的旧德里,最初在13世纪由穆斯林入侵者建立,后来由来自中亚的莫卧儿帝国继续发展。

德里于1803年被英国纳入殖民版图,1931年成为英属印度的首都,英国殖民者全面重塑了德里的城市面貌。

可以说,在印度独立不久后,邀请西方建筑师和规划师设计和改造印度的建筑和城市,在今天看来似乎是对该国进行又一次文化殖民。

然而,在当时,这更多被看作是一个雄心勃勃的尝试,旨在将印度融入全球现代化浪潮之中。

勒·柯布西耶和阿迪提亚·普拉卡什(Aditya Prakash)的建筑学院工作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勒·柯布西耶和阿迪提亚·普拉卡什(Aditya Prakash)的建筑学院工作室

勒·柯布西耶认同这一愿景,并尽力将他所体验到的印度国情——包括古老的生存方式、哲学和信仰——与现代主义框架相结合。

他在给妻子的信中写道:“这将是一座绿树成荫的城市,有花有水,有像荷马时代一样简朴的房屋,还会有几座代表最高水平现代主义的华丽建筑,这些建筑将严格遵循数学规律。”

勒·柯布西耶将昌迪加尔的总体规划比作人体,包含了“头部”(议会大厦建筑群)、“心脏”(市中心)、“肺部”(开放空间)、“智力”(学校)、“循环系统”(道路网络)和“内脏”(工业区)。

这个城市的构想基于四大功能:居住、工作、身心调养以及循环。

建筑风格之争

20世纪中期,勒·柯布西耶和其他西方建筑师来到印度,他们的创新精神与如今印度建筑领域的激烈对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自2014年上任以来,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一直在推动印度教民族主义议程,上演了一出印度版的西方“文化战争”。

目的在于遏制政治反对派,压制庞大的穆斯林少数民族(约2.13亿人,占总人口的15%)。

这股民族主义浪潮试图解决某些臆想出来的历史遗留问题。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莫迪正通过改变全国各地的街道和城市名称来清除遗留下来的殖民痕迹。在德里,他的“中央远景”(Central Vista)重建计划是重塑印度首都建筑风貌的旗舰项目,对英国殖民时期的纪念碑和政府大楼进行翻新。

与此同时,印度教寺庙的修建和翻新也被公开宣布为打造“新印度”行动的一环,让印度成为一个“既能保持其古老遗产、重现其精神和文化辉煌,又能追求现代愿望”的国家。

政府近期决定寻找神话中的因陀罗普拉斯塔城(Indraprastha)遗迹,因此招致了不少争议,这座城市据说埋藏在德里之下。

尽管挖掘出了许多古代定居点的遗迹,但迄今为止还没有发现公元前4世纪左右编写的史诗《摩诃婆罗多》(Mahabharata)中提到的这座传说城市。

与此同时,印度独立初期建造的许多现代主义标志性建筑都出现明显的衰败迹象,这反映出它们所代表的最初愿景及其影响力正逐渐消退。

本文为印度通原创作品,任何自媒体及个人均不可以以任何形式转载(包括注明出处),免费平台欲获得转载许可必须获得作者本人或者“印度通”平台授权。 任何将本文截取任何段落用于商业推广或者宣传的行径均为严重的侵权违法行为,均按侵权处理,追究法律责任。

>> 热文索引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