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魏延

《三国演义》中,魏延的反叛与投靠被描绘得扣人心弦,诸葛亮所谓的“脑后有反骨”之说,不过是小说家言,并非史实。实际上,刘备与诸葛亮对魏延一直抱有深厚的信任。

魏延不仅善于统领士卒,更以勇猛著称。他镇守汉中长达十几年,期间多次成功抵御曹魏的进攻,其军事才能与威望可见一斑。然而,魏延的性格略显孤傲,这使得他在同僚中显得有些孤立。尽管如此,他的才能与对蜀汉的忠诚却是无可置疑的。

在汉中的防守上,魏延展现了卓越的军事智慧。他并未盲目加固城墙,而是巧妙地利用地形,在要道设伏,结合城防进行战略布局。他的战术灵活多变,使得汉中在他的守卫下固若金汤。近十年的时间里,汉中始终安然无恙,这足以彰显魏延的杰出才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9、赵云

演义小说中,赵云的形象堪称完美,无所不能。赵云的形象更是被赋予了神话般的色彩,长坂坡一役,他如战神降世,连斩五十二将,英勇无比。这一人设离不开其历史形象的深厚基础,再经过艺术的加工,更显英勇无双。

正史中,赵云这位常山好汉,在多方面均展现出了不凡的才华。

历史上的赵云,是个身材魁梧的河北汉子,深得刘备信赖。从主骑到征南将军,他一路走来,稳扎稳打。赵云的带兵打仗之能,甚至超越了典韦和许褚。无论是平定益州的战功,还是汉水之战智退曹军的智勇,都显示了赵云非凡的军事才华。在诸葛亮北伐时,赵云更是不可或缺的得力战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8、黄忠

黄忠归顺刘备后,斗志重燃,主要归因于两方面。首先,刘备有识人之明,深知黄忠之才堪比关张。因此,刘备一再提拔老黄忠,而且以皇叔之尊,长时间真诚待黄忠如兄弟,此举深深打动了这位老将。黄忠回顾前半生,感叹遇人不淑,遂誓在战场上建功以报刘备之恩。

相较于刘表荆州的沉闷守成,刘备的阵营则显得朝气蓬勃。这里有关羽、张飞等猛将,有诸葛亮等智囊团,整个蜀汉集团积极向上,目标明确。

在诸葛亮的《隆中对》指引下,他们意图夺取荆州、西川、汉中,再图中原。这样的大环境激发了黄忠的斗志,使他积极请战。在关键的汉中之战,黄忠与赵云配合默契,多次击退曹军,更阵前斩杀夏侯渊,为刘备赢得此战立下赫赫战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7、曹真

228年,孔明挥师北伐,声威震天,南安、天水、安定三郡闻风而降。魏主曹叡惊惧,曹真挺身而出,自荐为帅,领兵迎敌。

街亭一役,曹真巧妙布局,命张郃断蜀军水源,使得马谡军队不战而溃。同时,曹真又在箕谷击退赵云、邓芝的佯攻,迫使赵云烧栈道以阻敌。孔明见败局已定,只得退兵。

战后,曹真预言孔明下次将攻陈仓,便派郝昭镇守并加固城池。果不其然,孔明次年攻陈仓,却久攻不下,最终退兵。曹真与士兵同甘共苦,甚至自掏腰包补贴军费,深得将士敬爱。曹叡对曹真的品行赞不绝口,其威望与智谋,可见一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曹仁

赤壁之战后,曹魏大军受挫,士气陷入低迷,众多将士选择逃离。只有曹仁,带领着一小支残兵,坚守在南郡。他与周瑜展开了一场长达一年的拉锯战,最终令周瑜无法攻克南郡,无功而退。

关羽水淹七军,声威震天,连曹操都为之动摇时,又是曹仁,在樊城之上,面对关羽的猛攻,他依然如山般屹立不倒。他的坚守,为曹魏主力赢得了宝贵的调整时间。

这两次的守城之战,曹仁都是在战略形势极为不利、兵力悬殊的情况下完成的。他的任务,并非是为了攻城掠地,而是为了稳住阵脚,确保战线不失,为主力部队争取时间和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孙坚

黄巾之乱席卷中原,朱儁领兵平乱,而孙坚,在其推荐下成为佐军司马。孙坚迅速集结了商旅和精兵,以千余之众投身战斗,与朱儁并肩,勇往直前,尤其在宛城之战中,他身先士卒,率先登城,展现了非凡的勇气。黄巾平定后,孙坚晋升别部司马。

凉州动乱,董卓、皇甫嵩征讨无果,张温奉命出征,选孙坚为参军。孙坚曾提议诛杀董卓,但张温未采纳。然而,孙坚的表现却深深震撼了董卓。之后孙坚奉命征讨区星叛乱,被委以长沙太守、乌程侯之重任。

当董卓权倾朝野,孙坚于长沙起兵反抗。在众多诸侯中,他最为积极,于阳人之战中大败董卓军,斩杀华雄等将。董卓对孙坚颇为忌惮,甚至考虑和亲求和,但被孙坚拒绝。若非早逝,天下格局或许不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张辽

张辽,武艺与谋略皆上乘,但前半生在丁原、何进、董卓和吕布之间流转,未遇明主。直至吕布败亡,才遇曹操,得以安定。与曹操的初见,乃是在战场上,那时他随吕布攻占兖州,屡次击退曹军。

吕布占徐州时,张辽被任为国相,多次与刘备交锋,即使关、张相助,刘备亦难挡其锋芒。夏侯惇来援,也败下阵来。吕布败后,张辽归曹,曹操赏识其才,委以重任。在官渡、白狼山等战役中,张辽屡建奇功。

孙权攻合肥时,张辽以八百骑兵冲破敌军,吓得孙权落荒而逃,此战更是彰显了张辽的勇武。至此,张辽威名远扬,同僚皆对其敬佩不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关羽

关羽,武艺非凡,堪称一代战神。每逢出征,关羽总是身先士卒,冲锋在最前线,那威震华夏的气势足以让敌军胆寒。在战场上,关二爷犹如猛虎下山,锐不可当。最令人惊叹的是,他竟能在混乱的万军之中,精准锁定敌方大将,一举取其首级。

据《三国志》载,关羽在战场上一眼瞥见颜良的帅旗,便策马扬鞭,直扑而去。在万众瞩目之中,他一击必杀,斩下颜良首级,然后竟能在敌军阵中从容而退,无人可挡。这一幕不仅解了白马之围,更在三国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至于带兵打扎,关羽更是三国一流水平,水淹七军,把曹仁按在樊城往死里打。然后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徐晃、满宠、张辽等一众曹魏精锐纷纷支援襄樊,即便如此,还得吕蒙这个鼠辈白衣渡江,背后捅刀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陆逊

刘备为关羽复仇,不顾诸葛亮、赵云的劝告,率五万大军攻向东吴。孙权在吕蒙去世后,面临主帅空缺的难题,他回想起吕蒙临终前的推荐,于是任命年轻的陆逊为大都督,领兵五万抵挡刘备。

江东诸将对这位新晋主帅充满质疑与不屑,但陆逊沉稳应对,不露声色。刘备围攻夷道,挑衅连连,陆逊却按兵不动,这让将士们误解他胆小。然而,陆逊的忍耐是为了让刘备放松警惕。最终,他精心策划,以火攻大败刘备,使其溃不成军。

此后,刘备一蹶不振,两年后病逝于白帝城。陆逊的智谋,无疑加速了刘备跟蜀汉的衰落。随后,陆逊在石亭之战打败曹休,曹休不久后饮恨西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周瑜

周瑜,生于显赫之家,其父周异曾任洛阳令,家族中多人位列三公,是名副其实的豪门之后。然而,他并未选择走那条平稳继承家业、安逸度日的道路。相反,他的人生选择充满了对非常规的追求和热爱。

他天赋异禀,不仅身材高大、容貌出众,更是才华横溢,精通音律。在那个时代,他的名字就是风雅与才华的代名词。人们都说,只要周瑜听过的曲子,哪怕声音不大,他就能立刻分辨出其中的细微差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瑜的讲究不仅体现在他的才华上,更体现在他选择朋友的标准上。他并不满足于泛泛之交,他所追求的,是那种能与他一同策马奔腾、共谋大事的知己。孙策,就是这样一位朋友。他们虽然年纪相仿,却都怀揣着共同的抱负和理想。他们并肩作战,打下了江东的基业,更在同一年迎娶了乔公的女儿——大小乔,成为了连襟兄弟。

赤壁之战,是周瑜一生中最辉煌的战役。面对曹操的数十万大军,他毫不畏惧,利用黄盖的火攻之计,大败曹军。这场战役不仅加强了孙氏在江东的割据地位,更让周瑜的英名远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来看看吕布。《三国志》对吕布的评价很到位,吕布「有虓虎之勇」,但「无英奇之略」。吕布就是加强版的马超,加强版的莽夫。

吕布智商不行,而且人品不好,不讲信义,翻来覆去。陈寿评价吕布说:“自古及今,未有若此而不夷灭也。”

正史上,吕布打过的胜仗屈指可数,别说关羽、周瑜这种绝顶猛将了,哪怕是李榷郭汜,都能把吕布按在地上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