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标 ⭐ 选址960,第一时间收获最新推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 I 曲或 选址960

全文2431字,约需6分钟

图源:小米行政

近日,小米集团位于南京市建邺区华东总部大楼一期正式启用,与阿里巴巴江苏总部仅一街之隔,将打造成为小米集团北京总部外全国最大的研发中心,一层部分空间作为小米汽车、小米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硬件产品展示区域。

01 重仓南京

小米华东总部启用

华东总部总规划建筑面积达36.8万平方米,由三栋几何状建筑组成,超过了位于北京海淀建筑面积34.8万平方米的小米移动互联网产业园,是小米全国最大的办公建筑群。

此次投用的一期建筑面积7.7万平方米,位于整体地块规划的中部,由主体建筑围合成一个四边形,中庭建有一座透明圆形建筑,从空中俯瞰宛如“回”字。至此,在南京漂泊六年的小米员工得以回家,而小米也正式回到了那个“发烧”的起点。

小米华东总部(图源:中建三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米华东总部(图源:中建三局)

小米创始人雷军曾表示,小米在创业初期历经频繁的办公室搬迁,不断寻找适合的落脚之地。

如今小米总部型办公地和产业园遍布全国多个城市,包括南京小米华东总部、武汉人工智能总部、深圳小米国际总部、广州小米华南总部、重庆小米华西总部、上海小米生态链产业园,以及北京的小米移动互联网产业园、小米电子产业园、小米智慧产业园等。

武汉是“雷布斯”一往无前的序章,南京是小米梦开始的地方。

02 南京“白月光”供应链拉开小米“发烧”时

2010年4月,雷军与他的团队创办了小米科技,大洋彼岸与之“同名”的“乔帮主”早以手中的iPhone成为了时代的巨人。而初出茅庐的小米,被很多手机代工厂拒之门外,在黑暗中摸索前行的小米迎来了一抹皎洁的月光,一家出自南京的供应商——英华达。

后来在《一往无前:雷军亲述小米热血10年》一书中提到相关话题时这样写道:“英华达(南京)是小米唯一的希望,其实小米也是英华达未来的希望......这对于小米来说,是软件世界与硬件世界第一次握手的重要时刻。”

南京的英华达最终以极优惠的价格为小米量身定制了供应链,小米第一代手机以1999元的惊喜价格拉开了小米的“发烧”时代。13年过去,小米汽车SU7延续着小米1的开售即爆火,同样延续着的,是金陵城的白月光。

据Wind统计,目前进入“小米汽车概念”的50家上市公司中,有15家汽车供应商坐落在江苏,占比达三成。背靠米家生态出位的小米汽车,既需要完善便捷的供应链,也需要软件技术的支撑。而作为江苏省会,同时也是“中国软件名城”的南京,成为了小米的理想选择。

自2017年小米南京计划落地以来,每年都有约200次合作伙伴前来拜访洽谈。在2023年11月举行的小米游戏嘉年华年会晚宴上,小米互联网业务部副总梁秋实不断介绍“新朋友”。“来南京吧,南京挺好的,离小米更近也方便多交流。”

供应链是产业的动脉,人才是技术研发的骨骼。

03 5年突破1万人

北京外最大研发中心

早在2018年,小米就开始了“南飞”,彼时给从北京去往南京、武汉的人员开出的政策是“工资不变+3万元一次性搬迁福利+人才公寓补贴”。

如今,随着南京小米华东总部的投用,除南京本地团队外,北京、武汉、西安等地均有成建制团队调往南京。同时小米南京今年预计招聘800人,预计三年内将达到5000人规模,力争五年突破10000人。根据小米财报显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小米集团全职雇员共计33627人,其中研发人员达17800人,占小米集团员工总数的53%。

截至发稿前,小米官方招聘渠道“小米招聘”显示,在招的社招岗位共有2552个,其中南京在招岗位为178个,包含手机系统及软件研发、小米汽车软硬件研发、互联网电商运维、IoT(物联网)开发等岗位。同期社招主要城市包括北京、上海、武汉、深圳、西安、苏州等。其中北京在招岗位1432个、上海在招岗位295个、武汉在招岗位194个、深圳在招岗位91个。

南京雄厚的人才后备队伍也是研发人才的重要“蓄水池”,截至2022年南京在校大学生数量全国排名第八,位居长三角首位。小米在社招的同时对在校人才进行长期布局。

小米敲定了落户南京的地点后,与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开设“小米英才训练营”,由小米工程师走进校园授课,发掘、培养有潜质的人才毕业后优先进入小米发展。还将通过创办华东软件学院,联合江苏省内高效定向培养员工。

不仅是小米走向南京,年轻高学历人才也偏好这座位于长三角的千年古都。从智联招聘联合泽平宏观发布的《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2023》报告来看,南京95后硕士及以上人才流入位列第四,超过一线城市广州,仅次于北京、上海、深圳三座城市。

想象和践行美好,是任何时代的年轻人都趋之若鹜的事。小米华东总部也悬挂着这样一条标语:永远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将发生。

04 春华秋实

多家科技巨头已落地南京

2017年10月,仅用70日便达成了小米华东总部落户南京建邺区的决定。南京相关部门成立专班跟进,研究定制了覆盖开办补贴等在内的个性化“政策包”,扶持内容覆盖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

在小米敲定落户南京同年,还有阿里巴巴、京东、科大讯飞等科技或互联网头部企业相继将区域性总部或研发中心落户南京建邺区。随后的几年里,南京又迎来了华为、字节跳动、网易有道、滴滴、腾讯等科技或互联网头部企业。

戴德梁行南京及合肥公司总经理魏建历认为“总部企业选址会围绕业务综合考量一个地区的载体品质、区位条件、交通便利度和商务氛围等。” 在南京看来,总部企业落地是“第一步”,以精准服务为主导“后半篇文章”同样重要。

从传统工业的劳动密集型城市,到新兴产业的智力密集型城市;从长三角的人才输出城市,到如今的人才流入城市。南京正逐渐摆脱传统城市的固有困境,多年精心的耕作,使得土地上扎堆生长出新兴产业的果。

年轻人会用脚投票,企业亦如是。

疫情结束的第一个春天,沉寂已久的出行旅游需求在五一假期得到释放,在央视报导的全国景区游客量排行前三中,南京占据两席,六朝古都的流量在今年五一“来趟南京”的邀约中也一直延续着。而有趣的是,期间还诞生了许多“新景点”——南京的招商引资部门与文旅部门梦幻联动,酒店、景区、核心商圈大屏幕上亮出的“投资南京”,誓要将“总要来趟南京”的流量变为“总要留在南京”的留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