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数学,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算数,觉得学习数学就是为了能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其实不然,数学虽说抽象,但却深深影响着科技体系。历史上有很多推动科学革命的数学专家,如牛顿、笛卡尔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数学水平早已精进,并且成为众多学科的基石,指引着我国的发展。但事实上,我国的数学水平没有和时代同步,甚至都未达到美国20世纪40年代的水平,数学家丘成桐院士撕下了这一层遮羞布。

一、丘成桐院士的观点

丘成桐院士出生于1949年,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举国欢腾,但同时也是百废待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父亲去世后,家中生计艰难。但在母亲的支持之下,丘成桐依然能够安心读书。他从小便对数学展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在1966年时考入了香港中文大学的数学系,便毅然决然地献身于数学的殿堂。

丘成桐成为成就斐然的数学巨匠后,事业登上了巅峰,但不忘回馈祖国的栽培之恩。他慷慨解囊,积极扶持中国的数学教育,斥资建立了一系列遍布各地的数学研究与教学中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教育中心如星辰般点缀于华夏大地,为那些心怀数学梦想的青年才俊们提供了一片沃土。让他们得以在学术的殿堂里,接受最尖端、最系统的数学熏陶。

如今的他早已经成为数学领域的泰山北斗,5月7日时应邀参加了华中科技大学的演讲,并在演讲中提出了一个关于数学的观点。他认为,在数学领域,我国当前的学术成就尚未达到上世纪40年代美国所展现的水准。

这个言论发表后,很快就引起了大家的热烈讨论。很多人认为,他的观点是贬低中国数学,属于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丘成桐院士的本意,并不是贬低中国数学。他之所以发起这个讲座,其核心宗旨在于通过国际视野下的深度比较,映照出我国数学发展过程中的短板与不足。

这样的立场不是批判,而是一种建设性的反思。旨在激发针对性的革新与提升,以期推动中国数学事业的全面进步和繁荣。只有深刻洞察自身不足之处,方能有的放矢地予以完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仅如此,丘院士并非仅仅将中国当今的数学成就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做一简单的比较。而是要深刻指出,在当前的中国数学界,正缺乏那些能够引领方向、照亮前路的领军人物。我们强调的是,中国数学的发展亟需那些具有远见卓识、能指引学术航向的先驱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我国的数学人才有很多,但是数学领域的顶尖人才却比较少。数学作为科技创新的基石,这些顶尖人才则是科技创新的强大动力。

虽然不愿意承认,但这确实是我国数学领域的现状,丘成桐院士不过是撕下了外面包裹的遮羞布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丘院士认为,中国数学想要有进一步的发展,首先就要创造合适的学术氛围。只有这样才能够对年轻一代产生激励作用,帮助他们勇于创新,积极探索。进而在数学的发展道路上,谱写出新的篇章。

二、中国数学与美国的差距

尽管现在中国正朝着快速发展的方向行进,在很多领域也已经超越了美国。但是单就数学领域而言,中国与美国之间确实存在着差距。这一点即使大家不愿意相信,也是真实存在的。

早在1880年时,美国就向欧洲派遣留学生,打算取长补短。后来有了伯克霍夫的引领,美国在数学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大陆虽然动荡不已,但美国还是通过各种途径吸引了一大批杰出的欧洲数学家。也正是因为这一战略性的人才吸纳,才使得美国的数学研究实力得到了飞速的提升。

到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已然崛起为全球数学研究的领军者,其学术成就和影响力引领着世界的潮流。

相较于美国而言,20世纪中期,我国的数学研究尚处在初露锋芒的时期。尽管潜力巨大,但在国际数学界的声望尚未达到显著的高度,缺乏那种能够引领和影响全球学术潮流的强大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的数学发展所以和美国形成了如此之大的差距,与当前的教育模式所存在的缺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现代人过度追逐名利,无论学习什么样的知识,都以能赚钱为目标,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术发展。

家长们总是急功近利,内心躁动不安。为了让孩子考出高分,想方设法让他们刷题。在日复一日的刷题过程中,原本的天真烂漫消失不见,眼里的光彩也慢慢暗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学生,不管是不是有数学天赋,一旦产生了追求财富的观念,学习的动机便会发生改变,对于数学的热爱之情也会逐渐消失殆尽。

试想一下,将中国数学交给这一群孩子,怎么可能轻松实现腾飞跨越呢?

有一个很直观的证据,中国的奥数位居全球第一,奥数比赛一直名列前茅。可是迄今为止,菲尔兹数学奖获得者却仅有两个分别是丘成桐和陶哲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菲尔兹数学奖是数学界的最高荣誉,能够获得此奖的才是真正的数学大家。我国的数学竞赛成绩优于其他国家,可是数学大家的数量却少之又少,这一点不就是中国数学发展落后的最好证据吗?

不仅如此,在数学领域,我国能够拿得出手的研究成果也是少之又少

华为公司在研发产品的过程中,并没有用中国奥数竞赛的金牌选手,反而聘请了来自俄罗斯的数学人才。原因很简单,奥赛的金牌选手虽然成绩傲人,可他们只会做题。并不懂得如何运用,想要解决科学难题更是天方夜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代数学与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所代表的知识体系,两者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前者以它对抽象概念的深入探索和广泛应用为特征,而后者则侧重于逻辑推理、问题解决以及数理分析的技巧性训练。

可以说,现代数学是广袤无垠,理论深邃的学术海洋。奥数则是锻炼思维敏捷,技巧精湛的智力竞技场。这两者虽然同属数学这一大家庭,但它们所追求的目标,所展现的精神风貌,却迥然不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我国而言,数学竞赛确实是强项,然而数学却是弱项。目前的表现尚未达到世界顶尖水准,这一差距是显而易见的。

三、中国数学的现状如何改善

丘成桐院士的观点可谓是一针见血,直接指出了我国数学领域的不足。如果想要改变这种现状,就需要构筑公正开放的学术评审体系。唯有将视野拓展至国际,以全球通行的准则为尺度,方能在数学这门学科中准确找到自己的位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不仅是对自身本质的深刻洞察,更是一次面向未来的智慧布局。正是这一过程,将引领中国数学在世界级舞台上绽放夺目光芒,彰显其至关重要的价值。

中国数学界虽然有不少领军人物,但大部分都是资深学者。在传统数学领域,他们确实有很高的造诣。但随着时代的进步,新兴的数学分支越来越多,例如计算数学、应用数学等。由于关注度不够,以至于缺乏了足够的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有年轻一代的数学家,但却因为受到资深学者的影响,以至于走上了他们的老路,并不能迅速与国际前沿秉持相同的步伐。

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世界级的顶尖学府均采纳了一套经过精心策划的同行评审体系,该体系融合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国际知名专家的深刻见解。这种评审机制并非单纯地追求数量上的竞争,而是更加重视研究工作的独创性以及其对现实世界的深远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过这样的方式,这些学府确保了学术研究的严谨性与前瞻性。同时,也促进了知识创新和学术交流的繁荣。

而中国在这一方面做得并不到位,因为我们所采取的评估方式还是传统的量化指标,例如论文发表量。这些指标往往不能全面地捕捉到学术研究的深层价值和创新精神。

如果创建一个更为全面及综合性强的学术评价框架,便能够更加精确地映射出中国数学研究在国际舞台上的准确定位及其研究成果的卓越品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此框架应当具备全面性与透明度,能够客观地映照出我国数学领域的全球影响力和科研水准,从而为国内外学术界提供一个多维度、公正的评估标准。

总结

数学作为国之重器,在科技发展的舞台上扮演着核心的角色。它不仅是科技进步的推动者,更是国家力量的体现。如同心脏一般,为整个国家的技术体系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不能在自满与狭隘中停滞不前,也不能在无知的狂潮中丧失理智。相反,应当怀抱谦逊之心,勇于变革,敢于在革新的浪潮中寻求进步。

参考资料:
咵咵教育 2024-05-12 《丘成桐:中国现今数学还没有达到美国20世纪40年代的水平》
趣笔谈教 2024-05-06 《丘成桐表示国内数学不如美国,遭北大教授强烈反驳,网友却认可邱老》
东东学说 2024-05-06 《丘成桐:我们数学仅是美国上世纪40年代水平,北大教授反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