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把老百姓的难事当自己的家事来办,以‘如我在诉’的要求做好司法审判工作,真正做到‘只见公仆不见官’。”2023年6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张军在为全国四级法院党员干部讲授专题党课时提出“如我在诉”的办案理念,为全国法院干警用心用情做好司法工作指明方向。

如我在诉,念兹在兹,乳山法院一直致力于化解矛盾纠纷、推进高质量司法服务,充分发挥人民法庭的前沿阵地作用,将矛盾化解在田间、地头,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一边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一边是腿脚不方便的老两口,因为二十多年前买的房屋一直没有办理过户,原告(老人)向法院寻求诉讼帮助。

起初,法庭工作人员在与老两口(被告)沟通时,被告情绪就非常激动:“98年就把房子卖给原告了,是他一直不办房产证和土地证,又不是我的问题,需要的手续我们都给他开了,他凭什么起诉我啊?我跟老伴都85岁了,我老伴身患疾病,无法下床,我腿脚也不方便,不认得字也不认得路,子女又不在身边,怎么去开庭啊?”

被告家距法庭仅有4公里,为了照顾行动不便的被告赵大娘及其爱人,也为了更快更便捷的解决纠纷,在征得原告的同意后,法官立即决定将庭审搬到当事人家中,展开方便双方当事人解决纠纷的“炕头上的庭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能上俺家的炕头上开庭?”

“是的,赵大娘。”

与原、被告确认时间后,法官及原告来到了被告家中。法官将原、被告让至炕头,以唠家常的方式开始了这场庭审,案件审理过程中,双方对事实部分基本无争议,考虑到原、被告是同村,法官对双方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最终,双方同意在“炕头儿”解决纠纷,达成调解协议。原告高兴地拉着法官的手说:“感谢你们化解了我心头一个大疙瘩!”

“炕头法庭”,是乳山法院秉持“如我在诉”理念的生动实践。站在当事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努力在每一个审判环节把服判息诉的功课做到极致,才能把案件办得更快、办得更好,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来源:乳山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