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12年讨袁护国到1949年解放全国,刘伯承经历了无数次重大战役。许多战役出奇制胜,成为军事史上的典范,以至于被称为 “军神”。那么,其常胜原因何在?他为什么能用兵如神呢?是谁教会他这样的本领呢?

1、用兵之妙,存乎一心。刘伯承出身科班,深谙兵法,但到了实际用兵之时,却不拘一格,犹如天马行空,肆意不羁,又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堪称一代军事艺术家。

1、用兵之妙,存乎一心。刘伯承出身科班,深谙兵法,但到了实际用兵之时,却不拘一格,犹如天马行空,肆意不羁,又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堪称一代军事艺术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伯承的第一位启蒙老师伍贤书深谙兵法,精通武术。受他的影响,幼年时的刘伯承 就常随他练功习武。对老师讲述的《水浒》《三国》《说岳全传》等故事中的精彩战斗片段和一些重大战役他都能熟练讲解,并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11年,刘伯承怀着“救民于水火”的崇高志向,投考了重庆军政府陆军将弁学堂。在将弁学堂,刘伯承开始接触“步兵操典”“射击教范”“兵器学”“地形学”“战术学”“筑城学”等军事课程。刘伯承几乎把所有时间和金钱都用在了读书上,他除了学习军事外,还注意学习历史,学习文学。

二十四史里的许多文章,刘伯承都读过;《孙子兵法》既是中国古代文学的杰作,又是中国古代军事著作的精华,他时常翻阅,据说能一字一句地全都背下来,而且能熟练运用。在创办红军大学期间,他还亲自向学员讲授过《孙子兵法》。

刘伯承元帅不仅熟谙中国兵法,而且常常借鉴外国的军事著作和著名战例,来丰富和发展我军的军事理论。1928年11月,刘伯承受党的委派,进入苏联高级步校学习。由于学习成绩优异,又被推荐提前进入了闻名于世界的伏龙芝军事学院。

在苏联学习期间,俄语成了刘伯承的一大难关。此时的他已35岁,但面对语言关却毫不气馁。他常常清晨第一个起床,坐在零下15℃的操场上朗诵,夜晚最后一个入睡。甚至在上厕所和走路时,也把单词写在手上背诵。

在攻克俄文这一难题后,刘伯承阅读了不少马、恩、列、斯的著作,其中包括许多军事论著;学习了苏联红军的各种条令和有关司令部组织指挥的知识,以及正规战的战术、游击战的战术、军区和野战部队的建设等较系统的军事理论;也涉猎了十八、十九世纪一些著名军事家如拿破仑、苏沃洛夫等人的事迹和论著,从而大大提高了理论水平和军事素养。

回国后,刘伯承元帅在战争间歇翻译了大量的外国军事著作。他译的第一篇处女作是《苏联步兵操典》,后来又陆续翻译了《苏军步兵战斗条令》《游击队怎样动作》《苏联红军政治工作条例》《苏联红军在战斗情况中的政治工作》《苏联山地斗争》等数百万字的军事论著,是我国少有的军事翻译家。

理论只有与实践相结合,才不是教条的理论。刘伯承元帅精通兵法,但他并不囿于书本,而是把兵法中可行的东西灵活地运用于战争实践,打了许多漂亮仗。

《孙子兵法》上说:“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刘伯承运用这些兵法时,并不视为金科玉律,一成不变地去照搬,而是视实际情况而定,有时甚至利用敌人迷信这些名言,有意造成敌人的错觉,出其不意地战胜敌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7年10月,日军占领石家庄后,继续侵犯太原,沿正太路西犯,根据当时敌情和统 一战线的政策,刘伯承率一二九师东进平定地区,阻击西犯之敌,支援国民党作战,在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创建太行山抗日根据地。

根据敌人行动计划,刘伯承判断敌人要经七亘村向平定运输军需物资,即命令我军利用七亘村附近的有利地形,埋伏待敌。果然,第二天日军辎重部队通过七亘村时,我军有意放过先头部队百余人通过伏击区,等辎重骡马进入伏击圈后,一阵枪炮猛攻,致使敌军无法还击,狼狈向回逃窜。这次战役,除敌人少数掩护部队和辎重逃回测鱼镇外,全部被我军歼灭。

七亘村战斗结束后,刘伯承预见到日军向平定地区运送军用物资的任务没有完成,前方需要子弹和粮食急如星火,根据交通条件,七亘村是日军前往平定的必经之路。敌人对中国古代兵法也是熟悉的,也懂得“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不得常遵”的用兵道理,但他们却迷信教条,认为我军伏击胜利后,必定已转移他处,不可能在七亘村一带再次设伏。

于是,刘伯承以其神机妙算,在严密分析敌人态势和情况后,再一次大胆在七亘村设伏,又消灭敌人数百名,缴获骡马数十匹。七亘村重叠战乍看好像违背了兵书条文,其实正是刘伯承将军熟悉兵法,灵活运用的战略思想的体现。

刘伯承在战术运用上的高超之处,非常人所能比。同样是伏击战,有的是伏其救者,有 的是伏其退者;有的是“利诱而伏击之”,有的是“威胁而伏击之”;同样是歼灭战,平汉战役是“猫玩老鼠”,陇海战役是“纵深闪电”,鄄城战役是“拖刀计和回马枪”,滑县战役是“猛虎掏心”,巨金鱼战役是“釜底抽薪”。这些战役足以说明刘帅对兵法谋略已达到运用自如, 得心应手的地步。

2、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刘帅用兵,常常出乎敌人意料之外,而敌人的战术,却往往在他意料之中,以至于每次看似赌博和冒险的战法,在号称 “神算”的刘伯承手中,却是似险实安。

2、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刘帅用兵,常常出乎敌人意料之外,而敌人的战术,却往往在他意料之中,以至于每次看似赌博和冒险的战法,在号称 “神算”的刘伯承手中,却是似险实安。

刘伯承元帅被看作是中国“三个半”战略家之一,人们常常赞誉他“料敌如神”,敌人也承认他“用兵神妙”;日军和国民党军队甚至组织专人研究刘伯承的战术,但到头来却还 是败在刘伯承的手下。

刘伯承元帅常说:“五行不定,输得干干净净”。那究竟何为“五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