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G,这个听着遥远的新一代通信技术,早已悄然拉开大国科技竞争的序幕。

近些年来,随着5G技术日益普及应用,全球通信领域随之迈入全新时代。当我们大部分人还未体验到5G带来的便利生活时,邻国日本已抢先美韩、官宣造出全球首部6G手机,并称传输速度是传统5G手机的100倍。

这一消息传开后,个别外媒犀利发文:华为还能领先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众所周知,历经4年沉寂和调整,华为凭借Mate60和麒麟9000S的突出性能再度惊艳市场,重夺国内手机市场桂冠,并赢得大批海外用户的认可。此举不仅令国人为之自豪,也将卫星通信技术直连手机:纵使“捅破天”亦可实现“天地收发”。

只是,日方在通信技术领域的实力也同样不容小觑。

据CNMO援引日媒消息,日企通信产业链四大巨头NTT、DOCOMO、NEC以及富士通联合官宣:全球首台高速6G无线设备已经研发成功。其数据传输速度高达100gps/秒,相当于普通5G手机下载速度的500倍以上

只不过,这款集日方电信行业技术于大成的设备,却也存在着诸多局限:外部信号需要稳定、传输距离仅100米左右,且频率越高,传输距离越短,哪怕一片树叶、一张纸也可能挡住信号的传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上述局限性,早在5G使用毫米波传输的信号时,就已有人发现这个问题:相比起4G传输距离可到5~10千米,5G在使用毫米波时,仅能传输300~500米,如此一来,基站密度也需提高几倍,相对的建设成本、电能使用也要大幅增加。

这也是网络通信技术迭代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难题。

值得注意的是,华为早在二十多年前就认识到这一劣势,其6G技术的核心致力于实现“空、天、地”三者的互联互通,最重要的基站部分将通过地轨道卫星进行中转通信,届时所有网络中转站都延伸至太空,正因如此,卫星通话在Mate60上成为基本配置。

根据国际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凭借8074件专利申请数,在6G通讯技术方面的占比达到40.3%,位居全球头名,美方排在次位,专利份额和数量分别为35.2%、7040件,日方的专利申请量仅有1982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阻止我国6G技术的研发,美日多次对华发起经济制裁、建立联盟等把戏进行干扰,不只是移动通信领域,在芯片、光刻机、生命科学等关键科技领域,我国也从起初的追赶者,逐渐成为了全球的领跑者,展现出大国崛起的力量。

华为麒麟9000S平地惊雷,标志着“去美化”成功;哈尔滨工大开发出高性能激光干涉仪,可以解决7nm及更小尺寸光刻机难题;被誉为生科领域“芯片”的“莱特帷键”成果,也被我国实现了平价商业化。

以上述成果为代表的缓老技术,早年凭借哈佛、剑桥等学府科研佐证,曾被海外厂商高价垄断,“莱特帷键”使用门槛一度被哄抬至百万价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只供应给少数富人群体,用以恢复其因年龄增长而出现的细胞老退和损伤,帮助身体机能向年青态回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如在美西方眼里,打压华为被当作遏制我国6G技术发展进程的核心要素,而上述生命充能科技似乎被视为拿捏国人健康的关键一环。

随着华为麒麟芯片突破海外重重制裁,自主研发的浪潮蔓延至各个领域。港大、广体学者历时3年攻克“莱特帷键”制备技术、解决量产难题,使其原料制备成本跌超95%,并通过亰东、天貓等渠道惠及普罗大众。

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王副院长预测,作为5G代际更新的一个新技术,6G的商用时间基本上可确定是在2030年左右,这不仅可能对6G网络标准制定提供坚实支撑,也对未来我国在6G研究中抢得先机具有深远意义。

全球科技强国为了不被未来的“赢家”把持,无不在竭尽全力。

因此,对于整个行业而言,日企6G研发的“虚惊一场”,恰恰敲响了一记警钟:唯有加快研发脚步,才能在移动通讯市场中获得更多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