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阅读本文大概需要8分钟

衡水中学“翻车”,惊醒无数父母:父母对孩子最大的残忍,就是在学习上放任自由

文/遇见

来源:中学生听书(ID: tingshu2018)

偶然间在网上看到了衡水中学的“翻车”事件。

起因是放假期间衡水中学强制学生保持和网课期间一样的作息,早上5:30起床,一直学到晚上10点。

让孩子们难以接受的是,学校还要求学生全天开着摄像头。

做题时要露出双手,早读时要露出嘴巴、打开麦克风,随时随地接受老师的监督。

一名学生不堪忍受这种压力,将学校举报至教育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直以来,衡中模式褒贬不一,有的家长对它深恶痛绝,有的家长表示作为普通家庭的家长,大力支持衡水模式。

这让我想到微博上曾有个讨论度很高的话题:“你会支持快乐教育还是严厉教育”?

支持严厉教育的网友认为,孩子都是“逼”出来,不逼不成器,现在的吃苦是为了以后的享福。

支持快乐教育的网友则觉得,不指望孩子有多大的成就,只要他健康成长就好,想做什么都可以。

我们无法评论这两种观点究竟谁对谁错,却可以从无数个失败的教育案例中总结出一个道理:

父母对孩子最大的残忍,就是在学习上放任自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快乐教育不等于放手教育

针对“快乐教育”这个理念,它的创始人斯宾塞是这样解释的,“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人,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也应该是快乐的”。

他强调的是孩子可以在快乐的状态下学习成长的“快乐教育”,而不是许多家长理解的对孩子放任的、顺其自然的“放手教育”。

之前听一个家长抱怨,他的儿子现在上六年级,马上就要面临“小升初”,却整天不好好学习,在学校各种闯祸,让老师和家长都很头疼。

不同于现在心态的转变,前些年,他还一直嚷嚷着要给孩子“快乐教育”,并自豪地说“我儿子长这么大,从来没上过什么兴趣班,只要他开心就好,想做什么我都支持。”

结果,经过几年的放纵,孩子成了一个不守纪律、成绩不好、整天惹事的“问题学生”,

这时家长终于醒悟,想要纠正他的坏习惯,却发现早已无从下手。

因为他已经长大了,不再是小时候那张可以随意涂抹的白纸。因为家长的放纵,纸上多了很多“污点”,想要彻底弄干净无疑是一项艰难且耗时非常长的工程。

在儿童教育中,最大的谎言就是“孩子还小,等大了就好了”。却不明白,孩子还小的时候,心志尚不成熟,正是培养他三观的最佳时机。

在这关键时期,如果家长不作为,让孩子跟随爱玩的天性“快乐成长”,最终只能错过最好的教育时机,反而害了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吃不了读书的苦,就要吃生活的苦

曾经听过这样一句话:

“年轻时,我们以为选择了一条轻松的路,尝尽了生活的苦之后,才知道读书是那条最轻松的路。”

2008年的安徽高考中,出现了一个“特立独行”的考生徐孟男。为了表达对教育制度的不满,故意交白卷。结果如他所愿,顺利落榜。

之后的十年,他辗转多地打工,因为学历不高,只能干些没有技术含量的体力活,当过流水线工人,做过广告牌匾制作生意……

在吃尽了生活的苦后,他终于醒悟,明白了“读书才是最好的选择”。于是重新备战高考,一边打工一边学习,最终考上了安徽的一所专科院校。

与他的遭遇相反的是,华中科技大学14级直博研究生左鹏飞,刚毕业就收到了华为年薪200万元的offer,阿里、腾讯、深信服都向他抛去了“橄榄枝”,最终他选择为了理想入职华为,而这都源于他在过去数年里的艰苦奋斗。

在读博阶段,他平均每天在实验室工作13个小时,科研日志写满了4个笔记本,有多项突出的科研成绩。

在拿到这份令人羡慕的offer之后,他说的最多的话就是:真的很感谢过去那么拼命的自己。

知乎上有个这样的问题:孩子需要经历些什么才会明白学业的重要性?

有个高赞回答是这样说的:

“可能是当他站在工厂的流水线前麻木工作的时候, 可能是当他顶着夏日的骄阳穿行于各个工地的时候, 可能是他看着往日好友功成名就而自己仍一事无成的时候, 可能是他背负着家庭压力无法喘息一瞬间崩溃的时候。”

读书的苦,苦一阵子;不读书的苦,苦一辈子。

没有任何事物是可以不付出努力就能轻易得到的,学习亦是如此。

它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你付出数年、甚至数十年的努力,积累知识,学习方法。

然后通过一次次的筛选,留下那些真正在努力的人,收获属于他们的来自生活的馈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不逼孩子一把,你永远不知道他有多优秀

郎朗是我国首屈一指的青年钢琴演奏家,曾被美国《芝加哥论坛》称赞为“这个时代最伟大的年轻音乐家”。

他的成功,除了自身的天赋以外,也离不开那个一直“逼迫”他前进的父亲。

在电影《郎朗的歌》里,郎朗曾回忆过学琴的艰辛。

3岁起开始学钢琴,父亲要求他每天早上5点45起床练琴,绝不允许赖床;中午也不休息,一直练到下午去上学;放学后除了吃饭写作业,还是练琴。

在这种高压环境下,他有过许多次想放弃的念头,却被父亲阻止。

他也曾怨恨父亲的冷酷无情,却只能咬牙坚持练琴,最终凭借精湛的琴艺收获无数大奖,成为了我们现在熟知的钢琴王子。

多年后再提起这件事时,他表示“谢谢爸爸,逼我练琴!”历经世事后,他终于懂得了,若不是父亲的“逼迫”,即使他有再高的天赋,没有数十年如一日的勤奋练习,只会是下一个“伤仲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都是有惰性的,孩子自然也不例外,若没有父母的督促,他们很容易在短暂的快乐中迷失自己。

无独有偶,曾经火遍全网的00后奥运冠军杨倩,她的成功同样离不开父亲的“逼迫”教育。

12岁夺得全国青少年锦标赛亚军的她,带着傲人成绩进入了青奥队,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打击。青奥队高手如云,她曾经的辉煌履历在这里不值一提,经历无数次的失败后,她萌生了放弃的念头。

但每次她提起这个想法,父亲总是坚定反对:“不行,你不能放弃。想想你当初有多热爱射击,再坚持一下吧!”在父亲的督促下,她只好咬牙坚持,时常一个人在训练场练到肩膀都抬不起。

后来她考上了清华大学,每天既要训练,又要上课,忙得不可开交。在最艰难时,她曾想过要不要放弃学业专注训练,却被父亲阻止,因为“读书,任何时候都不会错。”

生活不会偏爱一个不劳而获的人,也不会辜负每一个努力的人。

所有的付出都不会白费,在顺利以优异成绩从清华毕业的同时,她也如愿在奥运赛场上一战成名。

每个孩子都是有潜力的,关键在于家长能不能激发他的潜力。

他们就像深埋在土里的一粒粒种子,当你给了它充足的阳光和雨露后,就会破土而出,向阳生长,绽放最美丽的花朵。

在孩子年幼时的“逼迫”,从来都不是不在乎、不关心他,而是为了让他懂得坚持的意义。

也许他的童年会充满忙碌与辛苦,但当他进入社会就会发现,在“逼迫”中长大的自己,已经变得如此优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4

最好的教育是“收放自如”

在孩子年幼时,逼他一把是为了在他还不够成熟的时候,帮助他拥有更好的未来。但是一切事物一旦走向极端,就脱离了初心。

父母爱其子,则为之计深远。

从孩子出生起,父母就对孩子寄予了无限的期望,希望他快快乐乐健康长大,希望他功成名就衣锦还乡,希望他前路坦荡未来光明,希望他一生无忧平安喜乐。

于是,他们试图把自己踩过的坑、掉过的井、一路走来的经验与教训,一股脑地全塞给孩子,完全不顾孩子能否领会。

他们选择以错误的方式,用“为你好”的口号,逼迫孩子,不仅得不到效果,还可能适得其反。

就像放风筝一样,线绷得太紧,迟早会断,只有控制好收放的力道,风筝才能飞得又高又稳。

教育也是如此,最好的教育应该是收放自如,在该逼的事情上不退让,在该放的事情上不紧抓。

你可以逼他练琴,却不能逼他热爱音乐;

你可以为他引路,却不能让他走进死角。

你要做的,不是帮他决定他的人生,而是引导他选择他的人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逼”孩子养成一项兴趣爱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真正能把兴趣坚持下去的人却很少。尤其是心智不够成熟、容易被外界诱惑的孩子,他们就像故事里掰玉米的猴子,看见桃子扔了玉米,摘了西瓜丢了桃子。

对一件事的兴趣超不过三分钟,这时就需要家长发挥作用。

当孩子对某个技能(例如跳舞、弹琴)表现出兴趣时,先和他好好沟通,确认他是不是真的想学,告诉他选择了就一定要坚持下去。

在确定之后,即使他因为频繁的练习产生厌烦不愿再学,也要“逼”他坚持下去,帮他找到最初热爱的动力。

如此,才能让他不至于在多年后,遗憾当初轻而易举的放弃。

2.“逼”孩子掌握自主学习能力

吴军老师曾说:

“教育只有一件事:引出潜藏在孩子内心的智能,让他拥有持续一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教育,就完成了。”

强扭的瓜不甜,强逼的学习无用。没有真正感受到学习乐趣,只是因为家长、老师要求而学习的孩子,即使学习成绩非常好,也不会有长远的未来。

因为他们只是被迫学习,一旦逃离了被约束的学习环境,很容易管不住自己,被花花世界迷了眼睛,走向堕落的深渊。

只有引导孩子体会知识的魅力,掌握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让他无论在任何环境,都求知若渴,不断地学习提升自己,变成一个优秀的人。

3.“逼”孩子培养良好习惯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

“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习惯的力量非常强大,不良的习惯会使孩子偏离正道、不务正业,永远不要指望一个从小随心所欲、懒散拖延的孩子,长大后一下子变得勤快懂事。

如果在孩子小时候不加以管教,坏习惯只会在日复一日的放纵中变成坚固难去的沉疴。

而良好习惯则恰恰相反,会帮助他踏上正轨,一路光明。

但与它所能发挥的作用成反比的是,培养好习惯的过程异常艰难,不仅需要长期的坚持与韧性,还会面临无数的诱惑与放弃。

因此,家长一定要注意从小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并及时引导和督促孩子坚持下去,帮助孩子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5

《陪你一起长大》中有这样一段话:

“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人生最大的遗憾,不是你没做什么,而是你本可以做什么。

在该读书的时候选择玩耍,在该拼搏的时候选择安逸,最终,在该享乐的年纪开始奋斗,在该辉煌的年纪开始后悔。

作为父母,我们更应该懂得,“狠心逼孩子一把”是对他未来的负责。

点亮【在看】,只有这样,才能鞭策他不断进步,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拥有更多与时代抗衡的资本,成为优秀的人,过上向往的生活。

作者:遇见。本文首发中学生听书(ID:tingshu2018)。中小学免费有声平台,听海量国学经典诵读、中小学必背古诗词,百万父母的教育宝典,欢迎关注我们。

全文完

欢迎分享或转发

这是最好的鼓励

一点碎碎念

夏天平常用的防晒帽,我首推防晒空顶帽,这种帽子很人性化,戴着不闷,而且对发型没有明显约束,高马尾、半扎发、丸子头、双马尾都能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防晒指数为UPF50+,是高防晒值,适宜长时间户外出行使用。就算是水洗都不会影响它的防晒力,但注意不可机洗哦。而且帽檐特别设计了加大加宽,有10cm宽,戴上之后可以轻松遮挡住全脸皮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戴 上它,脸在视觉上显小一圈,也不用担心闷汗,空顶设计首先就避免了闷头这一问题。再加上帽子选用顺滑的冰丝面料,能够快速排湿散热,还你干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整个帽子特别轻盈、柔软,大约93g,出行佩戴毫无压力。3D立体贴合帽檐,防止运动掉落,戴久不头痛。弹力发带可调节头围,久带不勒头,风吹不翻,牢牢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像其他空顶帽那么的“硬”,任你拿捏,随意折叠好收纳。不想戴的时候,直接一卷就能塞进包包口袋里,一点都不累赘。拿出来一秒回弹,立刻就能戴上,很方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气质黑、清凉米、烟雾灰,三色可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若有售后问题,请加下方Vx联系客服、直接给客服留言(为方便查单加微信时请主动附加收件人手机号),扫码可加!

客服微信:nabian776699

客服有时候很忙,请耐心等待回复,有问题都会解决好的

ps:文中所呈现的所有图文信息和售后服务由品牌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