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前5的千古阳谋,明知是“坑”,却不得不跳,至今无人能解

古往今来,做局一直是历史上权力争夺的主旋律。

所以,自古以来,明争暗斗,阴谋防不胜防,阳谋层出不穷。

但,有意思的是,有的阳谋反而比阴谋更可怕。

今天,就给大家分享历史上排名前5的千古阳谋,至今无人能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名:推恩令

刘邦在建立汉朝之初,面临着巩固皇权的挑战。

为此,他创造了一种新的政治体制——“郡国并行制”,既保留了秦朝的郡县制,又分封了自己的兄弟和功臣为诸侯王,以巩固自己的统治。

然而,随着刘邦统治后期,他开始意识到异姓诸侯王的力量可能成为威胁。

因此,他削弱了他们的权力,转而支持自己的儿子们成为新的诸侯王。

但这些新诸侯王并未如刘邦所愿,忠诚于汉朝的统治。

汉文帝和汉景帝继位后,继续削弱诸侯王的势力,引发了一系列的反抗,如济北王刘兴居和淮南王刘长的叛乱,以及著名的“七国之乱”。

到了汉武帝时期,刘彻决心加强中央集权,不再容忍诸侯王的威胁。

尽管晁错在汉景帝时期曾提议削藩,但时机未成熟,导致七国之乱爆发,晁错也因此牺牲。

汉武帝刘彻吸取了历史教训,当机立断,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实行了“推恩令”。

这项政策改变了传统的嫡长子继承制,允许诸侯王的其余儿子也分得土地,从而逐渐削弱诸侯王的权力,使他们土地越来越小。

推恩令的实施,使得诸侯王的次子和其他儿子获得了实利,对汉武帝感恩戴德。

诸侯王不敢违反这一政令,否则将面临皇帝的惩罚,甚至可能遭遇儿子的背叛。

这项政策虽是阳谋,却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名:围魏救赵

春秋时期,魏国的庞涓对赵国的国都邯郸进行了围困,只要给他一些时间,攻下赵国将轻而易举。

然而,赵王并没有就此放弃,他派遣使者向齐国求援。

齐国决定派遣大将田忌前往赵国援助,原本的计划是田忌与赵国联合,共同击败魏军。

然而,田忌的军师孙膑提出了一个不同的策略,即假装攻击魏国的国都大梁。

田忌一开始并不理解,孙膑解释道:“将军,你想想,战争中最怕的是什么?”

田忌回答:“担心粮草供应不足和后路被切断。”

孙膑接着说:“这就是了,如果我们假装攻击魏国,让魏军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粮草和退路都被切断,那么赵国就可以轻松解围。”

庞涓得知这一消息后,惊慌失措。

当他得知孙膑就是自己的师弟时,虽然他知道这是孙膑的阳谋,但他仍然不得不撤退,因为他承担不起冒险的后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