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形势的变化太快了,人们从老胡的伴飞,转向了对中美化冰之施的期盼。

的确,中国经济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内需不足。

很长一个时期,中国的三驾马车中,消费是真马,投资是车箱,而外贸是后备箱;中国的经济结构近十年是以投资拉动为主,车箱很庞大,消费不给力;因为居民收入在GDP中的占比偏低了,相比西方发达国家差了20个以上的百分点,这不是穷与富的比较,是老百姓在分配中的地位,到底有多高?它反映的也是一个经济体的健康度,是积累与收入的平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收入不平衡,结果就是产能过剩。

不过,中国在过去的四十年是十分幸运的,参加WTO后,外贸这只后备箱将过剩的产能输出给了全球,但是,后疫情时代,外贸的格局变了,内需不足的矛盾也就突显了出来。2023年可以说是一个刺激消费年,很多行业也又见炊烟升起,餐饮、旅游、影视都在快速恢复,但是,这些日常性的消费,已经不足以释放掉产能过剩的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真正要刺激的是大消费,是楼市。

1—11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12125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3.3%。中国可以说是一个建立在房子上的国家,楼市不好,整个经济也不会太好。更令人忧虑的,是负债率;房子销售不出去,开发商流动性不足,债务将继续叠加,地方财政一半以上的收入依赖房地产,不管房子销售的怎么样,每年三次土拍是必须的,但是,这年头,谁还敢拿地?当然是城投,其实也就是左手换右手,等于是以负债方式支持流动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经济被房地产死死拖住了。

明年大概率是个化债年。

从长远看,中国经济从今年的刺激消费,到2024年必然转向化债年,这两种选择,其实,都述说了同一个底层逻辑,中国经济失衡了,内需不足是根本,从铜币的这一面看是产能过剩,从另一面看是老百姓的收入过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问题也就来了,如何提高居民收入?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看出有什么提高居民收入的政策出台。现在正忙着化债,说明地方也缺钱,地方、国企、民企、居民,都债了一屁股的债,这又如何提高居民收入在GDP中的占比呢?

总之,

新的一年,我将致力于打造极简主义的生活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