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一个人的晚年都是一场血雨腥风。

当人老了,老伴不在了,儿女都在各自忙着自己的事业,无暇顾及你的时候,你会怎么办呢?我想这可能是大部分老人晚年要面临的一个问题。

养老难,这个话题虽然沉重,但却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面临的一个问题。

生活中,很多孤寡老人,在老伴走了之后都会选择找一个人再婚或者是搭伙过日子,但是老年人再婚哪有那么容易?

这会牵扯到各种问题,比如儿女是否同意?将来的财产如何分配?以及万一有一方生病,另一方是否愿意承担起责任等等。

一旦这些问题处理不好,不仅是两位老人,还会引发两家子女的冲突。

所以,很多老年人晚年想给自己找一个老伴陪伴,但是又会有很多顾忌,不敢找。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这位老人,刘阿姨,她在老伴去世之后,没有选择再婚也没有选择搭伙,而是以这种特别的方式,彼此相处融洽,又互不干涉,让自己的晚年很幸福。

我们一起来听听刘阿姨的故事。

讲述人:刘阿姨 62岁

在我57岁那年我老伴因为一场大病去世。我有一个儿子一个女儿,儿子大学毕业后留在青岛,女儿嫁到了河北。

孩子们也会经常给我打电话,基本上每个周都会有一次,但是也仅仅是打个电话。他们要打拼自己的事业,还有自己的小家庭,能够给我打个电话,我就已经很欣慰了。

有时国庆过年的时候也会回来一家人团聚,基本上我们一年能聚会个两三次吧。

老伴刚去世那会儿,很多人也都都劝过我,让我再找一个。我并不是不想找,但是到了这个岁数,哪有那么合适的。

人老了,都有各自的子女,不能只考虑自己,还得顾及孩子们。

现在的老年人找老伴都现实的很,大多是有所图。男人是图你能够给他洗衣做饭收拾家务,生病了你能照顾他。女人们大多是想找个经济条件好的,后半辈子可以衣食无忧。

但是,哪有那么好的事情,人性大多都是自私的。

我自己有退休金,所以我找老伴的目的很明确,我不图对方有多少钱,经济相当,人品好,对脾气,能对上眼就行。

人老了,儿女都不在身边,那种日子过久了,真的是挺难熬的。尤其是晚上,当一个人在偌大的房子里,地上掉根针都能听到。

前年的时候,为了打发这种无聊的日子,我给自己报了老年大学,一门绘画,一门太极。

那里面有很多跟我一样的孤寡老人,都是因为时间太多了,太孤单了,想着自己能学点东西,还能有人说说话。为了给自己培养个爱好,也图个人多热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老年大学里,我认识了老李。

老李比我大两岁,是一位退休老干部,经济条件很优渥。很多老太太都上赶着想跟老李处对象,有人说他每月退休金有10000多,也有人说他儿子在国外,老有钱了。

所以,老李在我们那个班上,算是“班花”,左右逢源,红光满面。

老李每次上课的时候,都开着一辆很老式的奔驰,每次下课,也都会有很多跟我年龄相仿的老太太,想要搭他的车。他人还是很热情的,顺道的也偶尔会带。

我是一个比较内敛的人,当过老师,也多少有点清高。别人把老李说的多么多么好,我偏不搭理他,我心里想:有什么了不起的,不就是有点退休金,开着辆破奔驰吗。骨子里我特别看不上这样炫富的人。

老李做我临座,大概是对他热情的人多了,偶尔有像我这样不搭理他的人,他反倒还不习惯了。看我对他爱搭不理,他竟然主动跟我搭话。

也是偶然的一次,我才知道,老李竟然跟我是一个小区的。

那天下着小雨,我起的晚了点,一路小跑到小区门口的公交车站,眼巴巴瞅着车来的方向,算计着自己可能要迟到了。

心里正有些着急,忽然就看见了老李的那辆破奔驰,他正好也看见了我。

“你今天怎么走这么晚?上来吧?”

老李,热情的邀请我坐他的车。

我当时正在犹豫不定,要不要坐上去。

“快点上来吧,要迟到了,一会儿雨更大了”,老李催促我。

上了车,我客气的跟老李说了声谢谢。

接着就很好奇的问他:“你今天怎么也走这条路?”

“我一直就走这条路呀,我就住这个小区。你今天怎么会在这里坐车?”

我说:“这么巧吗?我也住这个小区。”

当时,我俩都很吃惊,没想到我俩竟然住一个小区。

原来,以前老李一直是开车到老年大学,所以他都是比我走的晚。我每天坐公交都走的比较早,所以即便是一个小区,也很少碰到。

我俩当时很兴奋。

那天在车上,老李主动加了我的微信,每次去上课,他都会给我发微信让我搭他的车。

一来二去,我俩也就慢慢熟悉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从一开始对他有偏见,到慢慢开始喜欢坐他的车。

老李人很健谈,也很有风度,下车每次都会主动帮我开车门,有时还会帮我占座。

因为在一个小区,熟悉之后,我俩也会经常约着一起出去晨练,去逛早市。慢慢的我对老李的情况也了解了一些。

他比我大2岁,只有一个儿子,现在在国外。他原来是在一家事业单位做到处级,现在每个月退休金有8000多,自己住着一套三室两厅的大套三。

经济条件的确很不错。

她的老伴前年因为肝癌去世,现在跟我一样,也是一位孤独的孤寡老人。以他的条件,再找一个老伴并不难,但是他有自己的想法。

他跟我说很多女人都是图他的钱来的,他不喜欢目的性很强的人。他之前的老伴是一位护士,性格好脾气好,在世之前对老李照顾的很好,家里的家务事基本没用他插过手。

自从老伴走了之后,他对做家务很不擅长,吃饭也经常凑合,有时在外面饭店,有时买一些冷冻的水饺面条,自己开水煮煮,有时也会点外卖。

而他儿子儿媳常年在国外,有时过年的时候也赶不回来。

作为同为孤寡老人的我们俩,当聊起养老这个话题的时候,都感到无比的沉重。人老了真难。

了解了老李的情况之后,我对他以往的印象有了改观。他其实并不是一个炫富的人,只是因为他开着那辆旧奔驰。

后来,我自己包了包子,炖了排骨的时候,都会给老李发个微信,让他过来一起吃。大概是因为同病相怜吧,都孤苦伶仃的。

相处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我跟老李几乎是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每天早上他都会约我一起晨练,老李的太极打的极好,他还喜欢喝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平常没事的时候,我俩一起晨练完,去逛完早市,就一起买点菜。他脸皮越来越厚,经常是想吃排骨了,或者想吃个水饺了,就会买一堆东西到我家,扔给我,让我给他做。

反正两个人都没有什么事,我也就不推诿,一起摘菜一起做饭,对我们俩来说都是一种享受,和互相陪伴。

有一次,我咳嗽了大半个月一直没有好,我一个人到医院检查,医生说是肺炎,需要住院。当时我没有办法,这种时候我通常都不给女儿打电话。

她还要上班,还要照顾孩子,我要是给她打电话,她还得请假,弄着个孩子来照顾我,着实让人心疼。我不想让女儿受累,就想着自己去医院吧,到时候找个护工,帮我打个饭,实在不行就让同病房的人帮我打个饭也行。

有时候一个人的日子真的是挺难的,尤其生生病住院的时候,你连打给饭都没有办法。

老李不知道从哪里打听到我住院的消息,我刚到医院的第二天,他就给我打电话了。电话里一顿把我说,说我太不把他当朋友了,这种时候也不给他打电话。

挂了电话,不到两个小时,他就赶到了医院,还给我带的鸡汤外卖,还有我最爱吃的小笼包。

看见老李给我盛上热气腾腾的鸡汤,把包子递给我那一刻,我鼻子发酸,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人老了,一个人的日子太难了。你生病的时候,有人能给你做一碗热乎的面条,那也是一种幸福

住院7天,老李在医院陪了我6天。

出院的时候,老李用他那辆破奔驰去接的我。

到了家,他还不让我做饭,跟我说,这两天他来帮我做,让我只等着吃就行。

这次生病,老李为我做的这些,我打心里很感动。

为了感谢老李,那天我特意做了几个他爱吃的菜,还打开一瓶女儿买给我的红酒,想好好请老李吃个饭。

那天,老李也特别开心,他跟我说:你要是不嫌弃,咱俩就去领证吧。

老李的一句话,差点让我把嘴里的饭吐出来了。

我知道他喜欢我,但是也没想到,他会这么直接,直接跨到领证上去了。

我说:“你这人真有意思,啥事没有就让人跟你去领证?谁答应跟你处对象了呢?你不担心我图你钱了?”

老李也被我逗笑了:“你还装啥?你不喜欢我,给我送排骨干啥?图钱?你自己有钱有退休金,你不是那种人。

我说:“我自己有钱有退休金,干嘛跟你去领证?你不会做饭,我不得天天当保姆伺候你?”

老李,不好意思的笑了。

过后,我很郑重的跟老李说:你的意思我懂,我也知道你是真心实意想跟我领证,但是我觉着咱俩现在这样处就挺好。咱俩都有退休金,也都有自己的房子,不领证不搭伙,咱就这样顺其自然处,互相不约束,全凭自愿不挺好吗?

干嘛非得去领那个证?你看现在有多少老人因为再婚,因此子女纠纷因为财产闹得鸡犬不宁的。

我不图你的,你不图我的,就是在一起互相陪伴,顶多你生病了的时候,我愿意我就给你做顿饭,我不愿意,咱还是朋友。咱这就叫搭伙养老,你觉着怎么样?

老李听完我这种方式,被我逗乐了:“没想到你思想这么新潮呀,这个主意确实不错。好,那咱们就一起搭伙养老,我摘菜,你做饭。

你生病了我照顾你,我生病了你照顾我,全凭自愿。

如今,我跟老李这样相处一年多了,我俩不但没有矛盾,反倒因为不在一起,就像谈恋爱一样,越来越腻。

我们约定好,如果有一天有一方身体生病了,不强迫对方照顾,全凭自愿。正真到老的不能动的那一天,就一起花钱去养老院,也或者共同雇一位保姆来照顾我们。经济AA,不道德绑架对方,只享受当下的美好,一起过幸福的晚年生活。

儿女们对于我们这样的相处方式也是持赞同意见的,因为他们常年不在身边,我们身边有一个这样的人互相照顾,他们也更踏实。而经济AA,财产互不干涉,对于孩子们没有任何的损失和威胁,自然孩子们是愿意的。

只是偶尔难免,会有一些闲言碎语,但是我跟老李也都看得很开。人活到了我们这个岁数,日子说过给自己看的,跟别人无关。

现在老年人养老的方式有很多,选择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写到最后:

为睿智的两位老人点赞,这样对双方都好,既解决了孤单,又避免了在一起生活的矛盾。更难得的是两位老人同住一个小区,这样的缘分真是可遇不可求。

两位老人经济独立,相互关心,互相照顾又不完全依靠。彼此倾心取悦如亲朋好友,而各归其所生活。这种方式相处双方都会感到舒服自在,彼此愉快。

真是明智的选择,值得借鉴。

您对于两位孤寡老人这种,不领证不搭伙的晚年相处方式怎么看?是赞同还是反对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说出您的观点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