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汽车产业有一个不变的规律是,只要产业链的链主主机厂发生变革,那么上游供应商就会出现供应链“蜕皮”的更换现象。如今,一个隐秘的下半场开始了,那就是汽车供应链的“新老大逃杀”,这不仅是新老之争,更是供应链新军之间的死亡竞赛,这就是“汽车供应链新军争霸赛”。

如今,随着汽车产业链开始转向新能源,传统燃油车供应链非常恐慌,因为它们过去的积累,在新时代几乎没有用武之地。而中国车企可以依靠背后的供应链体系,和传统燃油车大打价格战,逼迫燃油车供应商把利润全部吐出来。

要知道,丰田汽车2023年上半年的利润为1.29万亿日元,而其背后的整车零部件利润竟高达4.2万亿日元,这部分占整个日本制造业的42%。如果这部分垮了,那将重创日本经济。

如果你要问,就生产制造过程而言,新能源汽车的和传统燃油车有什么区别的话,熟悉汽车产业的人,可能会脱口而出:电动车可以一体化压铸,极大地降低成本。

没错,一体化压铸巨头力劲科技就是汽车通讯社“供应链新军争霸赛”系列的第15篇文章的主角。

一体化压铸到底是怎么回事

熟悉汽车产业的人都知道,特斯拉在2021年掀起了一股名为“一体化压铸”的风潮。马斯克为了降低成本,拒绝了传统的组装方式——把成百上千个零部件组装成一具车身。而是用超大压铸机,把高温铝水这一类的金属材料灌进模具里,压铸出两三个超大型的组件,再把这两三个组件组装成一台车身。

听起来简单,很美好,但实际运行起来却困难重重。成熟的压铸工艺必须迈过三道坎。

第一道坎:高温下产品与模具本身各区域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形变。

由于一体化压铸的产品模具尺寸非常大,高温下产品与模具本身各区域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形变。产品的形变对于后续的矫形工序是一个较大的挑战,而模具的形变和分型面配合不佳则会导致飞料等生产问题。因此对于温度的精准控制变得极为重要。

第二道坎:飞料难以控制。

飞料指的是在压铸过程中,上千度高温的金属溶液溅射,并漏出模具的情况,造成浪费和降低生产效率还是小事,最关键的是滚烫的金属溶液极大地危害了压铸车间的安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道坎:主机厂与供应商需要紧密配合,主动设计并工程调优一个大型压铸机的设计方案。

通过以上两道坎,我们可以看到,整个压铸过程危险且复杂,所以主机厂必须和供应商紧密配合,先在数字化的环境中设计一个压铸流程,通过计算机来模拟哪些环节可能会造成喷溅,哪些环节会导致形变。最后通过不断试验和工程调优提升良品率。

很显然,压铸工程不是我们想象中压一下就完事了,这对工程能力很高的要求,如今,只有特斯拉的良品率能到90%,而国内绝大多数车企只能达到80%左右的水平。

极简力劲企业史

力劲科技诞生于香港,第一桶金的来源是玩具压铸机。当时的香港,外贸的大头是手表出口,而手表的制造离不开压铸机。1970年代,香港工厂采用的都是德国或者日本的压铸设备。力劲科技瞅准了这一市场机遇,投入研发,打破了德国和日本的垄断。随后,力劲科技开始把业务向拉链扣、皮带扣和玩具等方向拓展。

最难能可贵的是,力劲科技竟然能抵御住赚快钱的诱惑,拒绝发展金融和房地产,不断把钱投入到制造业和提升员工福利上。

改革开放后,力劲科技开始进入中国内地市场,1990年代,它开始涉足摩托车产业,压铸摩托车零部件。中国加入WTO后,汽车产业开始蓬勃发展,力劲科技顺理成章地转战汽车零部件。当时,车企为了实现轻量化的目标,发动机、变速箱外壳等地方开始用铝材代替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力劲科技创始人:刘相尚

2006年,力劲科技收购当时的压铸机巨头意德拉。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全世界所有企业都在收缩,但力劲科技却反其道而行之,不断投入研发,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3年后力劲科技研发出全世界第一台 6000 吨锁模力压铸机。用它做出的汽车车身结构件,让每辆车的最终成本下降超过 8000 元。力劲终于从幕后走到台前。

改变力劲科技命运的两次豪赌

力劲科技的首次豪赌,是在2008年,与美国汽车巨头通用合作。

通用是美国汽车的巨头,为什么说和它合作是一场豪赌?原来,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三大汽车巨头——福特、通用、克莱斯勒都陷入债务危机。

当时通用汽车为了降本增效带着21台自动化压铸机订单找到力劲科技,目的是改造通用旗下的变速箱零部件工厂。

这一看似简单的要求却蕴含着极大的风险,因为与通用合作意味着,力劲科技要垫付2.2 亿元人民币,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而且当时通用汽车正处于债务危机之中,万一赖账怎么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力劲科技的高层经过反复争论,创始人刘相尚最终拍板,豪赌一次,与通用汽车合作,一方面是这是一个进军汽车产业链的好机会,另一方面,刘相尚豪赌美国政府不会放任通用汽车倒闭,一定会拨款拯救通用。

在接受通用汽车的订单后,力劲科技开始按照通用汽车寄来的数千页纸质技术标准和要求设计工程。在长达一年的时间里,力劲科技完全倒贴、没有拿到过通用汽车的任何工程款。

就在所有人都在质疑通用汽车是否会赖账的时候,通用汽车如期得到美国财政部救助,一年后,通用汽车结清了力劲科技的所有款项。而经过力劲科技改造的工厂,也顺利起死回生。

经此一役,力劲科技在行业内打出了名气。这就为第二次豪赌——辅助特斯拉做好了铺垫。

《马斯克传》中有一个有趣的片段,2018年,马斯克看到造玩具的过程中使用的压铸技术,认为汽车也可以这么造,于是特斯拉开始寻找“一体化压铸”供应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西方五大压铸机公司,都拒绝了这一要求,因为还没有人敢去尝试这样大胆的想法。最后,特斯拉找到了力劲科技,时年68岁的刘相尚,经过反复考虑,决定接下这笔大订单,他的决定不仅改变了特斯拉、改变了力劲科技,也改变了世界汽车产业的发展史。

当时,力劲科技能压铸的最大零部件是大巴车电池包,相对简单,而特斯拉的一体化压铸可不是小打小闹,而是压铸整个车身,其困难程度本文第一部分已有详细说明,这部分我们不再赘述。

在创始人刘相尚督促下,力劲科技3个月内迅速完成了所有准备工作。2019年1月7日特斯拉上海工厂正式开工。2020年10月力劲科技就开始了量产工作,力劲科技和特斯拉双方的工程人员吃住在一起,双方紧密配合,及时修改和调整,而每次需求变更都意味着设备、模具、工艺都要同步调整。

最终,尽管良品率没有达到预期,但是特斯拉还是决定承担损失,实施量产。随着特斯拉在中国市场大杀四方,一体化压铸技术迅速走红,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到这家隐形冠军——力劲科技。一体化压铸的风潮也迅速席卷汽车产业——如今,小米、塞力斯、哪吒、蔚来、极氪厂商都在大规模应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之前的深度文章《》中,我们认为,汽车产业发展的大趋势就是能大幅降低成本的一体化和集成化,而一体化的引领者,就是本文的主角——力劲科技。

2021年,在力劲科技的持续努力下,汽车一体压铸生产良品率终于突破90%。之后,力劲科技成功开发出9000 吨、12000 吨和 16000 吨的压铸机,分别用来压大型 SUV 和 MPV 的前、后舱与中地板部分的电池托盘。这也意味整个汽车底盘都能用一体压铸技术造出来。

今天,力劲科技在超大型压铸机市场占有率超过90%。覆盖特斯拉、小鹏汽车等主机厂和广东鸿图、拓普等汽车结构件代工公司,从2021年到2023年,力劲科技共卖出 70台超大型压铸机,汽车业占收入比重达到 65%。在汽车产业链持续内卷的情况下,力劲科技可以说是为数不多的大赢家了。

从压铸手表到造汽车,力劲科技拒绝诱惑,两次豪赌,持续深耕制造业,终于站在浪潮之巅,成为一家改写世界汽车产业史的伟大公司。

《汽车通讯社》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对不遵守本声明、恶意使用、不当转载引用《汽车通讯社》原创文章者,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