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引擎计划#

随着4月份美国财长耶伦访华结束,美国对华出口商品实施又一轮关税加征,炒作“中国产能过剩论”。耶伦甚至还喊话中国,希望不要对于美国进行报复性反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此番加收税收的政策挑衅意味浓厚,对此我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进行犀利回应,或将令未来中美竞争更为激烈。那么面对美国方面的经济限制、关税征收政策,我国将采取何种反制手段?未来中美关系又将朝着何种方向发展呢?

一、美国对华商品实施加征关税政策

2024年4月份,美国财长耶伦来华访华。在华访问的一周时间内,耶伦面带笑容,气质温和,与中国民众友好交流。

除了例行公事之外,耶伦还尝试了粤菜饮食。并在北京洽谈时品尝中国啤酒,可谓是十分亲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次耶伦访华是近5年以来,第一位美国财长实施访华活动。耶伦此行的目的也较为复杂,明面上是为了落实去年中美领导人巴厘岛会晤时达成的共识,从而增强美国与中国经济方面的沟通。

并且耶伦明确表示,希望与北京重新建立联系。从而分化两国之间的分歧,加强经济合作。

在耶伦访华结束之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便迅速制定了访华日程,并于四月的24日至26日来华访问。布林肯访华的目的,则是为了落实中美领导人在旧金山会晤时达成的共识,并增强对于国际事务的协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布林肯访华目的之中,还提出希望中国对于如今紧张的国际局势不要插手。其担忧中国的加入,将会令混乱的国际局势更加严峻。

除此之外,不论是耶伦访华的目的,还是布林肯访华的请求,其中有着相同之处。那便是对于中国制造业、商品业进行考察,对于中美商品经济的合作做出展望。

尽管访华活动中态度诚恳,但在归国之后美国官员便显露出真实的嘴脸。在5月13日美国国会的会议中,美国财长耶伦明确表示对于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感到担忧,其认为中国制造业存在严重产能过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方面认为,中国商品经济的产能过剩,将会导致我国扰乱国际商品市场的价格,采用低价倾销的方式损害世界各国的利益。因此美国将会对于中国商品增加关税,降低美国对于中国商品的依赖性。

其中受影响最深的当属是中国新能源电动汽车领域。美国将中国新能源相关产品的关税从27.5%提高到了102.5%,意欲彻底堵死中国汽车开垦美国市场的道路。

除了新能源电动车领域之外,美国还计划对于中国光伏、日常用品等商品提高一到两倍的关税。耶伦更是虚情假意,还恳请中国不要采取反制措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此番肆意提高关税的行为,无疑是对于国际经济贸易准则的漠视,对此我国外交发言人华春莹做出犀利回应。

那么随着美国关税的提高,将会对于中国以新能源电动车为首的商品市场造成何种影响,又将导致未来中美经济竞争走向何方呢?

二、美国对华商品经济限制原因

实际上,近年来美国逐渐增强对华经济限制,通过多方面政策阻碍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那么美国为何对于中国的商品经济如此忌惮呢?

回看中国经济迅猛的发展史,会发现商品制造业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开放初期,我国便是依靠国内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以及丰富的水电资源。从而吸引西方资本的入驻,在中国大陆开设工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国依靠资源的完整性建设完备产业链,从而令我国一跃发展成世界工厂,中国制造的美名更是享誉全球。可以说正是凭借中国商品制造业的助力,我国才能达成现如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成绩。

中国商品凭借优秀的质量以及低廉的价格,迅速抢占世界大量订单。其中以近些年最为火爆的新能源电动车为例,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的销售总额达到惊人的11.5千亿元。

而在中国新能源电动车出口市场中,欧洲是最大的出口市场。中国新能源电动车出口均价在2万欧元左右,远低于美国新能源电动车3万的均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欧洲之外,美国同样还是中国商品最大的进口国之一。早在2006年开始,中国制造便凭借价格、质量优势,取代加拿大成为美国商品的第一进口国。

在美国进口中国商品最疯狂的时间段,美国市面上售卖的商品,超过2成都来自中国。中美贸易的逆差最高时刻甚至一度超过3000亿美金。

美国对于中国商品的严重依赖,逐渐令美国政府感到担忧以及隐患,并随着疫情发生而彻底爆发。中国不同于加拿大、墨西哥等美国邻国,其与美国相距遥远,因此对于海上运输十分依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新冠疫情爆发,全球海运运输停摆。中国廉价商品无法运输到美国境内,美国国内爆发严重的商品危机。

随着疫情的持续加剧,美国超市的商品面临售罄危机。甚至曾经5美刀一包的卫生纸,都涨到了50美刀的天价。超市货架空空如也,美国本国的商品制造连保障美国人基础的生活都做不到!

无奈之下,美国只能通过向居民发放消费券,鼓励民众在亚马逊等购物平台进行网购,并极力推动海上运输。但受到疫情影响,美国港口的货运工作人员稀缺,大车司机更是少之又少。这令美国港口造成拥堵,商品市场遭受挑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疫情过后令美国认识到本国建设完整产业链的重要性,于是积极推进制造业产业回流。

在促进制造业复苏的政策中,美国采取双策并行的策略。对内对于美国本土企业实施财政援助,帮助其降低售价。提高质量,从而增强竞争力。

对外则是通过提高关税等方式,对于外来商品进行打压。防止外国商品在美国境内进行低价倾销,保护美国本土制造业的发展。

而面对美国方面制造业领域的针对,我国又该做出那些反制,未来全球经济发展又将走向何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面都美国限制中国的反制措施

尽管美国目的明确,为保护美国本土产业,对于中国商品经济进行打压,但其采用的手段却上不来台面。

其对外宣称中国制造业存在“产能过剩”理论,企图将威胁国际贸易安全的莫须有罪名安插在我国身上。从而引发世界各国对于中国商品的联合抵制,其心可诛。

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做出犀利回应,其明确指出,“美国对于本土企业实施财政补助,便是战略性的。其他国家对于本土企业实施财政补助,便是不公平竞争!”斥责美国的双标行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随着美国提高关税政策的实施,将会对于我国新能源电动车为首的市场发展造成何种影响?

其实美国对于中国新能源电动车提高关税的政策,对于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来说影响较小。这是因为我国新能源市场本身便始终未曾敲开美国大门。

早在2024年伊始,美国白宫便限制国防部购买来自中国的新能源电池,为如今关税提高奠定基调。

再者,则是美国消费者对于新能源电动车并不乐衷。美国人还是更喜欢动力强劲的燃油车,燃油车仍旧占据美国汽车市场主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美国抵制中国新能源电动车的版图拓展,但我国新能源电动车企业已经计划于欧洲匈牙利以及南美巴西等地建厂,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因此美国对于中国关税提高起到限制作用明显的,更多是除去新能源产业相关的其他商品。

对于美国而言,其意欲缩减本国对于中国商品的依赖,从而助力墨西哥、加拿大等商品制造工厂的崛起。

但加拿大、墨西哥等工厂生产出的商品质量、价格相比较中国制造并不具备优势。在全球商品市场竞争中,对于中国制造的威胁有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未来随着美国限令的不断实施,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将会面临挑战。随着美国关税政策的落地,我国商品出口份额无疑会迎来下滑。因此寻找新的贸易合作国是当务之急。

对于我国制造业来说,除了寻找新的贸易合作国之外,还需要增强产业转型。推进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升级,提高中国商品在世界范畴内的竞争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由于忌惮对于中国商品制造业产生严重的依赖,美国计划对华商品提高关税,其中对于新能源电动车领域的限制尤为明显。

美国财长耶伦发布迷惑言论,甚至要求我国不要对于美国限令采取反制,遭到华春莹犀利回应。未来我国将积极推进产业升级,从而适应未来更为激烈的商品市场竞争。

对于美国对华商品实施关税增收,耶伦喊话中国不要反制,大家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评论区进行留言讨论。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