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年来养生保健类网络直播

颇受中老年群体的追捧

诈骗分子也伪装成“网络神医”

将黑手伸向中老年人

不少受害者以为能学到些养生真经

结果却是落入了诈骗陷阱

不仅学费打了水漂

还高价购入了大量保健品

案件回顾

不久前张阿姨在短视频平台上刷到了一个养生直播间,一位打扮优雅的主播坐在屏幕前称:“今天不养生,明天养医生,如果不想以后孙子、外孙满地跑自己却气喘吁吁追不上,如果不想以后和朋友见面最多的地方是医院,老师强烈建议从今天起跟着我学习养生知识,课程免费听不收一分钱!”一番说辞让张阿姨颇为心动,通过直播页面的跳转按钮,加入了养生网络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那天起张阿姨有了“新工作”,每天按时上直播课、记笔记

答对题,领了群主发的一元红包,才算下课。每天都完成“打卡”的学员不仅有额外红包,班主任还为他们申请了特惠定制课,课程价值1980,定一个周期送四盒保健品,被洗脑的张阿姨毫不犹豫地购买了。

购买了付费课,班主任向张阿姨索要舌象照片,声称有“名医”为张阿姨“辨证施治”,照片发过去后“名医”称张阿姨气血两虚,接下来就会出现肿瘤。班主任

利用

张阿姨听后六神无主的状态,

适时地推销起保健品。为了不耽误病情,面对高价保健品张阿姨一口气抢购了三个疗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家里源源不断出现各类保健品,引起了张阿姨女儿的警惕。经上网搜索同款产品,发现原价不过十几元的保健品在小程序摇身一变售价几千元,意识到母亲被骗后果断报警。

案件分析

以“二次跳转”方式将用户拉入私域群,营造封闭的“洗脑空间”。那些所谓的付费课程,实际上网上随处可见,一些低成本食品或药品被包装成具有名贵成分的药品,在这些所谓的养生节目里夸大、虚构疗效。

原先,无保障、无认证的保健品大多通过线下店售卖,而直播带货方式扩大这类保健品的销售范围,引流短视频则可以更快、更精准地筛选目标人群。暴露在短视频和直播面前的老人们,一步步被“老师”套牢。

警方提醒

许多老年人由于缺乏子女的陪伴和关心,容易在网络上寻求精神寄托和安慰。作为子女,应该加强对老年人的关爱和陪伴,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需求,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养生观念,避免被不良商家利用。

老年人自身也应该提高警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在面对网络上各种免费、优惠的诱惑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轻信陌生人的话。

如不慎被骗或遇可疑情形,请注意保护证据,立即拨打110报警或拨打96110咨询。

淮安网警

江苏网警综合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