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房地产开发、装修建材、装修装饰等地产链相关股票逆市走强,其中房地产服务板块领涨。个股方面,云南城投、我爱我家、特发服务等涨幅居前。

有消息指出,昨日房地产相关板块的逆势上涨,或与各地计划购买尚未售出的存量住房传言,特别是杭州打响收储模式“楼市去库存”第一枪的消息有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地产产业链近期反弹强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杭州落地“收储去库存”

5月14日,杭州市临安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布公告,在区内范围收购一批商品住房用作公共租赁住房,房源要求位于杭州市临安区范围内。

公告同时提出了具体操作方式,对房源基本条件、最高限价原则、供应商资格条件等作出了规定。对于收购房源的基本条件,临安规定:房源以整幢作为基本收购单位,同时单套建筑面积不超过70平方米;收购房源需搭配一定比例车位,房源待售车位数量满足配比条件,即60平方米(含)以下的每套按0.6个车位比例配置,60平方米以上的每套按1.0个车位比例配置。

此外,临安还明确了收购房源的最高限价原则:以不超过周边房源、车位的评估价作为本次收购的最高限价,最终按经区政府审议通过的《关于收购商品住房用作公共租赁住房的具体实施方案》执行。

据悉,自从今年4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统筹研究消化存量房产”以后,市场对通过“政府收储存量房产以缓解市场压力”就有了一些期待,但相关消息一直未得到确认。

直到前日,杭州市临安区政府推出“托底收储”,市场消息终于得到了部分证实。这也是自南京提出可以收储存量房作为保障房后,首个正式出台文件,明确保障房可以通过收储存量房的地区。“这也意味着,未来不管是公租房、保租房、拆迁安置房,都可以通过存量盘活的方式来解决。”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指出。

至于具体操作,对于消化超过70%,尾货去化难的项目,建议采取政府基金收购尾货的方式实现完全去化,让项目顺利交付。对于前期消化较少(比如30%)、后续消化难的项目,建议通过产权调换将购房人置换到其他项目后,由基金介入整盘收购,并用于配租或配售保障性住房。

政府资金消化存量规模待解

“去库存”正在成为国内楼市的关注焦点。据天风证券估计,2022年底,国内空置二手房面积约有47亿平方米,考虑到近年来新增需求也在消化空置的存量住房,估计2024年3月空置二手房面积约有44亿平方米。即使不考虑房企待开发土地面积,只考虑新房广义库存(房企已开工未销售的住宅)和能成为有效供给的空置二手房,目前广义住房库存达26.3亿平方米。其中,新房广义库存约为15.3亿平方米(假设可售比为98%);有效的空置二手房面积约为11亿平方米(假设空置二手房仅有25%能成为供给)。

从目前地产项目的去化周期来看,易居研究院数据显示,3月份100个城市中一、二、三、四线城市的新建商品住宅存销比分别为19.2、21.6和33.1个月,均高于公认的18个月安全线。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政府资金能够消化的地产项目存量规模到底有多大,仍然是个未知数。据天风证券测算,要起到托市作用,则需将住宅去化周期压降至18个月以内。据此计算,需要去掉约7.4个月的库存,对应7.7亿平方米销售,约占广义住房库存的29%。

对此,李宇嘉表示,存量盘活是很有必要的,但怎么盘活、谁来盘活、怎么定价、资金从哪来、收购后的用途、收购谁的(国企的、民企的),是否担心道德风险(在多大限度上帮助企业解困)、廉政风险等,都需要进一步明确。

专家解读:

预计将有更多城市展开类似试点

在市场预期尚未完全扭转的情况下,政府资金的托底作用尤其受到关注。

多位业内专家认为,杭州虽然选择了非中心区的临安作为政策实施地区,但其影响仍然是非常重磅的,预计更多城市接下来可能会效仿杭州展开试点。

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指出,无论是新型城镇化(降低热点城市入户门槛),还是公共服务均等化,收入、就业和预期等基本面因素,都是慢变量,对于成规模的存量二手房,要加大政府性基金的收购力度,提高流通率,存量在售新房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考虑通过创新货币政策工具,收购在售项目用作配租、配售型保障房,修复开发商资金链,稳定开工和供地。

“杭州临安该政策意味着在去库存或消化存量房产方面,国家队出手了。”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这是对高层会议的落实,同时也对房企的库存房源落实了新的去化导向。

“此类政策信号意义非常强,对于各地新房库存消化,鼓励大家积极认购新房等都有积极的作用。这可以理解为今年消化存量房产中,除了以旧换新政策外,又一项全国重磅的政策创新,预计后续其他城市也会跟进。此类政策具有高能级的效应,值得重点关注。”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解读道。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龙乐乐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麦晓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