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点击上图▲立即了解

用数据深挖行业机会

读懂2024潜力行业

发改委表示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

5月16日,发改委在《求是》杂志撰文,其中在“加强经济安全能力保障”部分指出,健全房地产企业主体监管制度,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统筹好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和稳定发展,建立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长效机制,建立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

发改委在文中强调,要构建高标准市场体系;打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难点;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大民生领域改革力度;健全全面绿色转型体制机制。(财联社)

|点评|发改委的原文标题为《进一步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际是关于如何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文章。对于社会关注的房地产市场问题,文章中的表述也只是几句话,包括“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另外也包括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提法。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

由于过往保障房整体数量较少,大量符合申购保障房条件的居民难以得到购买名额。将保障房和商品房做出区分,满足不同居民的需求,可能是未来房地产发展的新模式。保本微利的保障房,其商业价值不高,项目推进难度偏大,来自政策的支持,将是保障房项目推进的重要动力。

杭州楼市打响收储模式去库存第一枪

5月16日消息,杭州市临安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日前发布《关于收购商品住房用作公共租赁住房供应商的征集公告》。公告显示,经临安区人民政府研究决定,在临安区范围内收购一批商品住房用作公共租赁住房。对于房源基本条件,临安规定房源以整幢作为基本收购单位,同时单套建筑面积不超过70平方米,收购房源需搭配一定比例车位。此外,临安还明确了收购房源的最高限价原则。

分析认为,临安该项政策属于全国首例。这意味着在去库存或消化存量房产方面,国家队正式出手了。多位分析师认为,杭州此举可谓“以旧换新”政策外,又一项重磅的政策创新,预计更多城市接下来可能会效仿杭州展开试点。(财联社)

|点评|从各地取消限购等一系列动作,可以看出今年地方加大了对楼市的松绑力度。而杭州收储模式成为新的关注点,原因在于之前的政策大多数是引导需求端,而这一政策则是在供给端发力。对于楼市来说,目前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去库存难。房子要能卖起来,资金才能流动起来,楼市才有更多的活水之源,市场也才能够重新运转起来。

当然,这一政策给房地产行业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即通过行政力量人为减少市场供给,从而改变楼市严重供大于求的状况。这对开发商是切实的政策红利,对维护房价稳定也有一定作用。

美国核心CPI同比降至3.6%

5月15日,美国劳工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4月CPI同比增长3.4%,持平预期,较前值3.5%小幅下降;4月CPI环比增长0.3%,低于预期和前值0.4%。剔除食品和能源成本后,美国3月核心CPI同比增长3.6%,低于前值3.8%,为2021年4月以来的最低涨幅;4月核心CPI环比增速从3月份的0.4%下降至0.3%,为6个月来首次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这些数据表明通胀正在恢复下降趋势,但美联储希望看到更多更确切的数据。美联储主席杰鲍威尔周二表示,央行将“需要保持耐心,让限制性政策发挥作用”,一些官员预计今年可能根本不会降息。与此同时,互换市场上调对美联储年内降息速度的预期。交易员认为,到9月美联储会议,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超过80%。(华尔街见闻)

|点评|美国4月通胀水平小幅回落,单月数据的指引性不算太强。具体来看,食品、汽车等消费品的价格出现回落趋势。美国通胀维持在偏高水平的问题集中在能源和住房两方面。全球经济缓慢复苏以及红海冲突导致国际油价上行,延缓了美国通胀水平修复。随着美国就业市场降温,美国城市对于周边人口的吸引力有所下降,住房成本的涨幅已经出现放缓迹象。

进入5月,国际原油价格开始回落,对美国平抑通胀无疑是个好消息。美国大量城市正在加速新房修建工作,住房成本上涨的势头有望得到缓解。总体上看,美国通胀具备弱化基础。可是,美国通胀过去总是按下葫芦浮起瓢,就业市场、地缘冲突等领域未来仍然值得关注。

日本一季度实际GDP下降2%

5月16日,日本政府公布数据显示,日本第一季度名义GDP环比增长0.1%,预估为0.2%。折合年率同比下降2%,预期为下降1.5%,前值为0.40%。占经济总量一半以上的私人消费按季度下降了0.7%。资本支出下滑0.8%,出口萎缩5.0%。日本一季度净出口对环比GDP贡献为负0.3%。

日本一季度公司与工会的年度工资谈判,实现了三十年来最大幅度加薪。日本央行3月决定加息,其中一个因素就是认为薪资增长前景最终会提振消费。(华尔街见闻)5月13日

|点评|一季度日本地震和头部车企大规模短暂停工,都对GDP产生了短期的负面影响。然而,日本逐渐攀升的通胀水平和日元贬值对消费的抑制,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日元大幅贬值,推高了日本进口商品的价格,食品、能源等必选消费品的价格纷纷走高。虽然日企薪酬普遍上涨,但上涨的速度赶不上物价的涨幅,导致居民实际购买能力下降,消费意愿降低。

从常年通缩的状态转为温和通胀,日元贬值提振出口表现,从而将日本经济重新推动到增长的方向,是日本央行的原有计划。然而,全球经济修复速度缓慢,对日本产品的需求增长较为有限,企业涨薪幅度难以平衡物价上涨,使得刚有起色的日本经济再次面临危机。

康师傅方便面将全线涨价

5月16日消息,据经销商透露,康师傅方便面5月份要涨价,厂家业务员已经开始口头通知,进行预热。此次涨价会覆盖康师傅方便面全线产品。至于涨价的由头,则是“配方升级”。

康师傅北京公司工作人员称,今年“五一”后,康师傅的确向经销商下发了调价通知,建议上调经典系列产品零售价,桶装面的建议零售价由4.5元调整至5元;袋装面的建议零售价由2.8元调整至3元。据悉,康师傅4月20日后出厂的产品,外包装上已经标注上了5元和3元的建议零售价。(中新经纬)

|点评|去年底康师傅饮料价格统一上调后,涨价的风潮又刮到了方便面上。而这一轮涨价,实际上与近期的生活与工业基本支出有关。事实上,方便面的主要原料其实没有太大涨幅,主要是来源于水电燃气等方面的生产成本的增加。

不仅康师傅的产品在涨价,一些奶茶、快餐品牌也在上调产品价格。对于议价能力相对较强的企业来说,通过产品提价将成本端的上涨转嫁给消费者,已经形成趋势。值得一说的是,这一波水电燃气等民生基本支出的涨价,与各地公共财政捉襟见肘不无相关。

理想新一轮人员优化比例超18%

5月16日消息,理想内部正在进行新一轮全公司的人员优化,优化比例超过18%。2023年财报显示,理想汽车近3.16万人,同比增长63%。按照优化比例来计算,这轮优化涉及超过5600人。具体而言,销售服务运营部门优化超过400人,招聘部会从原来的200多人缩减至40—50人,智驾团队会缩减至1000人以内。

据悉,理想去年年底给2024年的销量目标是80万台,在这个销量预期下,全公司的人员便按照80万台的销量预期进行配置。3月初,MEGA及新款L 系列销量没有达到内部预期。3月底,理想汽车综合各方考虑还是将销量预期从80万台下调至56万—64万台。下调销量预期之后,原来配备的人员也得做相应的缩减。(21世纪经济报道)

|点评|作为在特斯拉、比亚迪之后第三家盈利的理想,去年底对今年的销量预期极为乐观,全公司人员也为实现该预期进行配置,所以去年底今年初理想员工的增长幅度远超同行。而今年一季度受整体新能源汽车行业价格战的影响,理想的销量不太理想,只能通过优化人员来减少成本开支。

特斯拉也在上个月进行了一场大规模裁员。两大头部车企相继裁员,预示着新能源车企价格战可能会愈演愈烈。毕竟新能源汽车的产品越来越多,供应量越来越大,除了新势力,众多传统车企,甚至还有像小米、华为都在跨界进场。在不远的将来,恐怕只有手中仍有现金“存粮”的品牌,才有资格上牌桌跟竞争对手掰手腕。

证监会加强高频交易监管

5月16日消息,为落实《证券法》关于证券市场程序化交易监管的规定,促进程序化交易规范发展,证监会制定发布《证券市场程序化交易管理规定(试行)》,自2024年10月8日起正式实施。其中明确提出,加强高频交易监管,对于北向程序化交易明确按照内外资一致的原则纳入报告管理,执行交易监控标准。

上述规定刚发布就引起私募圈热议,有量化私募人士表示,具体有多大影响,还要看交易所那边的细则。另有百亿量化私募人士表示,适应强监管趋势,不少量化私募早已开始改变了,招聘包括中低频相关人才以及相应的合规人才,以后基本面为主的中频策略将成行业趋势。(华尔街见闻)

|点评|监管层为了引导“耐心资本”入市可谓煞费苦心,该规定的发布意味着未来利用硬件和交易程序优势产生的套利空间将会缩小,未来将更有利于中长期投资。但该规定并没有完全限制高频交易,政策的初心其实是为了规范发展。从全球资本市场来看,程序化交易也是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在一些市场占比超过一半。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高频交易也不例外,从健康的生态上来看,其为市场上提供了极强的流动性,并且加快了价格发现的速度。但更多高频交易的策略却是恶化了整个市场的生态,比如以动量点火为代表的策略,通过资金优势“猎杀”其他投资者,这些策略并没有为市场的健康发展做出贡献,反而把市场当作数字游戏。这也是政策监管的用意所在。

周四两市冲高回落沪指涨0.08%

5月16日,市场全天冲高回落,三大指数均小幅上涨。盘面上,房地产板块持续爆发,地产产业链集体走强,钢铁、建材、家居、家电等板块轮番活跃,旅游股震荡反弹。下跌方面,航运股陷入调整。总体上个股涨多跌少,全市场超2800只个股上涨。沪深两市成交额共计8478亿,较上个交易日放量867亿。

截至收盘,沪指报3122.4点,涨0.08%,成交额为3775亿元;深成指报9604.13点,涨0.21%,成交额为4703亿元;创指报1844.21点,涨0.29%,成交额为1904亿元。(财联社)

|点评|周四两市在隔夜外盘走高的带动下早盘高开高走,上攻动力略显不足,临近尾盘两市快速回落,指数基本抹平涨幅。从板块上看,已有少量城市表示将进行房地产收储,市场传言被证实,房地产板块全天走强。科技板块有所修复。总体上看,两市仍未走出调整区间,场内筹码交换仍在继续。

近期退市明显增强,几家业绩造假的个股不论背景均被ST。不过,在事后追责方面的力度还有待强化。同时,新股上市进程即将恢复,首家上市个股引起市场广泛关注。交易制度的持续改善,是增强投资者信心的有效途径。

文中股市、期货内容仅供参考

不构成投资建议

栏目主编|魏英杰| 主编|何梦飞

预约超级会员活动

加赠十周年定制款双肩包

长按扫码▼立即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