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华加征关税的原因

老美又开始对我们的一些产品加税了,包括电动车、钢铁、半导体、电池和医疗产品。这件事有点突然,但其实背后有一些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这跟美国财政部长耶伦不久前来中国有关。耶伦来之前就说我们的产品生产得太多了,如果我们不听美国的,他们可能会对我们采取一些措施。耶伦来了之后也没达成她想要的结果,所以她回去后,美国就开始对我们的产品加税,还对我们的37家公司进行了制裁。

其实,还有一个更大的原因是美国快要选举了,拜登还有六个月就要参加大选,所以他现在需要做一些事情来保证能在选举中获得优势。因为共和党一直说拜登对中国太软弱了,所以拜登这次通过加税显示他对中国的强硬态度,希望能够赢得更多选民的支持。

特别是在美国有几个很关键的摇摆州,比如宾夕法尼亚州,这个州的主要产业是钢铁业。拜登之前去那里拉票,承诺要对从中国进口的钢铁加征更高的税,这样可以得到那里钢铁工人的支持。现在加征钢铁关税,就是在兑现他的承诺。

密西根州,那里的汽车产业特别发达。现在,为了赢得那里选民的心,拜登政府直接把对我们电动车的关税从25%一下子提到了100%!

去年特朗普也玩过类似的把戏。他为了密西根州的票,也说过要对中国电动车征收100%的关税。拜登看特朗普那么说,可能就想,“既然你承诺了,我干脆先做了!”就这样,拜登就提前实现了特朗普的竞选承诺。

美国这种两党之间争得你死我活的样子,其实很多时候只是为了选票表演一番。拜登这回加的关税,听起来很凶,但实际上影响并不大。

看数据就知道了,比如说钢铁和汽车,去年我们到美国的出口量其实并不多,即便未来我们完全丢掉美国市场,对这两个产业的影响也很小。而且,这次加征的关税总额才180亿美元,跟我们去年对美出口总额5000亿美元比起来,只占了3.5%。

那你可能会问,为啥拜登不对更多的中国产品加税呢?这里面有个原因——通胀。现在美国的通胀又开始抬头了,如果拜登大面积加税,那美国的物价可能会更高,这对他自己再选的路也不好走。

所以,尽管拜登表面上看起来很强硬,其实他也挺挑的,比如说钢铁、电动车这些我们出口不多的产品,他就敢大幅提税;而对于其他一些我们竞争力强,美国依赖度高的产品,比如储能电池,他就只好给了个两年的豁免期,等到2026年才开始加税。

医用产品,比如注射器、针头、呼吸器、面罩、橡胶医用手套。美国对这些产品的关税执行时间也不一样,有的从2024年开始,有的要到2026年。这么做其实是拜登政府在尽量避免这些关税给国内通胀带来更大压力。

说到底,拜登这一波操作,已经把能加的关税几乎都加上了。如果未来特朗普再次上台,除非美国的通胀率能降到2%以下,不然他也难以使用关税这一手段,因为那时关税可能会进一步推高通胀。

拜登为了接下来的大选,不只是在打关税这张牌来争取选票,尤其是摇摆州的选票,他还利用手中的行政资源直接"买"选票。

比如,最近美国的学生运动看起来挺火的,参与的学生其实也就几万人。但不久前,拜登就宣布减免了33万学生的学贷,这个覆盖的面明显比参与运动的学生多多了。

还有个更有意思的点是美国的邮寄选票系统。在美国,选民登记是基于人口普查的。人口普查局会发信给居民,让他们通过网上、邮寄或电话回复,但他们不会要求提供社会保障号码或银行信息,所以根本检查不出来这个人是不是美国公民。这就意味着,即便是非法移民,只要有住所,理论上也能通过邮寄方式投票,而这种方式可以绕过现场投票时的身份核验。

拜登上台这几年,放了超过800万非法移民进来,大部分是从德州边境进入的。德州本来人口就3000万左右,这几百万非法移民一加入,对选举格局的影响可就大了。

你想啊,德州虽然一直是共和党的大本营,但支持共和党的优势并不是特别大。如果这些非法移民中有不少人能在德州投票(虽然按规定他们不应该投票,但操作空间很大),那未来德州可能真的会变蓝,也就是说会倒向民主党。

这样一来,未来的美国政治格局可能会大变。传统的白人生育率一直在下降,如果民主党继续掌权,每年都有几百万移民涌入,那么到了2028年,两党的力量对比可能会彻底失衡。

特朗普现在可能觉得自己很有优势,甚至已经在计划当选后怎么加强总统的权力了,比如想增加对美联储主席的任免权。世界上不少国家的政要都开始接近特朗普,想跟他搞好关系。

但是,拜登那边也不是没机会,情况还有很多变数。所以,虽然特朗普看起来很有优势,但实际上拜登和民主党还是有机会影响接下来的大选。

美国对华加征关税的影响

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的影响真是多方面的,我们一点点分析看看。

首先,美国这一举动可能会引发一系列连锁效应。虽然这次对我们的电动车和新能源产业的直接影响可能还好,但真正让人担心的是欧盟可能会跟着做类似的事。你看,欧盟已经在对我们的电动车和新能源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了。我们虽然试图在法国那边争取一些支持,但美国这次的行动可能会坏了事,让欧盟的反倾销调查最终变成报复性关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接着,这件事还牵扯到了中美关系。现在两国关系已经足够复杂,加上这次关税问题,更是雪上加霜。我们在国际上的一些行动,比如在俄乌战争中的立场和作用,都可能被拿来作为其他国家决策的考量因素。

再说说对美国自己的影响。虽然美国看似是在保护自己的产业,比如通过提高关税保护本国的电动车制造业,但这种做法可能会适得其反。关税提高了,进口成本也就上去了,这直接就影响到了美国消费者和一些依赖进口的美国制造商。长远来看,这不仅可能损害美国的经济利益,还可能引起美国内部的产业链重组,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能看清楚的后果。

虽然我们在电动车和新能源领域竞争力强,但美国的关税决策可能会让欧盟也跟进类似的行动。我们知道现在欧盟对我们也在进行反倾销调查,美国这一行动可能会成为他们采取更严厉措施的借口。我们尽管在法国等国努力争取支持,但整体上,如果不能在俄乌冲突中发挥劝和作用,欧盟实施报复性关税的可能性很大。

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尽量争取欧盟未来加税的幅度不要太高。如果关税能控制在30%以内,我们的电动车在欧洲市场还是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加上在匈牙利已有的比亚迪工厂,以及未来在法国可能建立的上汽电动车工厂,我们在欧盟市场的布局还是有希望的。

至于中美关系,这次美国的加征关税无疑使情况更加复杂。中国商务部发言人已经非常罕见地直接指出,这一行为违背了拜登总统之前“不寻求遏制中国”和“不与中国脱钩”的承诺。这种直接点名批评美国总统的行为显示了中方对这种政治承诺的不信任,表明中美之间的政治互信已经受到严重破坏。

即使拜登能连任,中美关系的改善也变得更加困难。美国的政策反复无常,使得未来任何关于合作的承诺都变得难以置信。

而在中美首次人工智能政府对话刚刚结束的背景下,微软将其中国AI团队大量人员转移到美国的举动,无疑是火上浇油。虽然微软解释这是国际轮岗的机会,但这种大规模的人员调动,更像是对中美科技合作前景的一种不信任表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拜登政府为了大选考虑,加征关税的决定引起了不少争议和后果。这次的关税问题不只是经济的影响,更有政治和国际关系的复杂反响。

首先,从连锁反应来看,美国这次的行动可能没有得到预期的国际支持。通常,如果一国采取贸易措施,特别是大国,其他国家可能会跟进。但这次,美国的单边关税决定似乎并没有得到欧盟的响应,甚至可能导致欧盟在反倾销调查中对中国采取更为独立的立场。这就体现了美国政策的孤立性,也反映出国际社会在处理全球贸易问题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其次,对中美关系的影响是深远的。拜登政府公开承认这次关税可能会引起中国的报复,这种预期本身就是不寻常的。以往美国在加征关税时往往表现出更强硬的姿态,但这次拜登和他的顾问的言论显示出了一种预防性的、试图缓和的态度。这不仅显示了他们对中国可能反应的担忧,也反映出美国在全球贸易政策上可能正在失去一些主导权。

此外,关于美国政府的政治信誉问题,这是一个更大的话题。政治信誉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被破坏,修复是非常困难的。拜登政府的这一系列行动可能在短期内看似为了政治利益,但长远来看,可能会损害美国在国际上的形象和信誉。

最后谈到对美国产业的影响,美国采取保护主义措施可能看起来是在保护国内产业,但历史经验表明,长期的保护主义并不一定能有效地支持产业发展。以琼斯法案为例,该法案限制了外国船只在美国水域的活动,旨在保护美国的造船业,但长期来看,这种做法限制了市场竞争,可能导致美国造船业的全球竞争力下降。

比如,琼斯法案的例子就很能说明问题。这个法案本意是保护美国的船舶业,限制外国船只在美国水域的活动,但实际上却造成了美国水运成本的大幅上升。一个集装箱从洛杉矶到夏威夷的运费高达5900美元,而到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却只需1900美元。这种高额的国内运费直接导致美国人放弃成本更低的水运,转而使用成本更高的公路运输。

结果,美国的物流成本一直居高不下,这不仅影响了制造业的竞争力,还导致了美国民船造船能力和运营能力的严重下滑。美国现在的船舶大多是老旧的,新船大多在外国造,运营也多依靠外国旗舰。船舶技术的滑坡还导致了美国军舰的造价高昂和维修效率低下,这些都严重削弱了美国海军的战斗力。

再看看特朗普时期的太阳能电池关税政策。2018年他将太阳能电池的关税提高到25%,目的是保护美国的太阳能产业。但现实是,虽然这帮助了某些美国企业短期内保持市场地位,比如第一太阳能,但并没有提升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相比之下,像中国的隆基绿能这样的公司,不仅出货量是美国公司的几倍,技术水平和能源转换效率也远超美国同行。

现在,拜登进一步将太阳能电池的关税从25%提高到50%,这虽然可能再次暂时保护了美国企业,但长远看,这种保护主义可能会进一步阻碍美国太阳能技术的发展,让美国在全球太阳能市场的竞争力进一步减弱。

总之,虽然关税政策看似是保护国内产业的直接方法,但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过度的保护主义可能最终会损害国家的经济健康和技术进步。美国的这些政策,可能最终会因为“保护保护就保护没了”而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