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中国共产党章程》对国有企业党委提出明确要求:国有企业党委(党组)发挥领导作用,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依照规定讨论和决定企业重大事项。那么,国有企业党委如何发挥好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呢?我认为,关键在于全面理解和落实“两个一以贯之”,把加强党的领导与完善企业治理统一起来,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以高质量党建工作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人才优势完全发挥出来,转换为引领保障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优势和内生动力。结合航空工业宏光党委近年来的相关实践探索,以“四个坚持”为着力点,做好四点工作。

聚焦新时代职责使命 着力谋划企业党建工作的顶层设计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原则,不断健全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方式。宏光党委深刻认识国有企业肩负的历史使命,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的总要求,以“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精心谋划企业党建工作顶层设计,逐级压实党建责任链条,形成步调一致、齐抓共管党建工作的整体合力,推动党中央大政方针和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党组、航空工业机载党委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落实。

在推进举措上,规范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提高党委会和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质量,深研细悟党中央关于国企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同时,结合改革发展重点任务,定期开展分析研判,把履行全面从严治党责任、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体现到科学谋划发展战略、细致制定推进举措、高效完成重点工作的具体实践中,确保宏光改革发展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行。

聚焦高质量发展要求 着力融入企业法人治理的制度体系

坚持将党的领导与公司法人治理有机结合,不断创新企业领导机制。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特”就特在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

在制度建设上,做到党的领导与法人治理同位谋划,完成全级次党建要求入章程工作,为党建融入法人治理提供法律保障。在领导体制上,完善党委主体责任体制建设,使党组织对企业的领导深入具体业务。在决策程序上,持续完善“三重一大”议事决策机制,动态更新权责清单,厘清各治理主体权责边界,清晰定位党委会、董事会、经理层“三驾马车”。将党的领导制度优势转化为公司治理效能,实现党委把关与企业市场机制同向发力、党建工作与运营管理同时推进。同时,聚焦改革实践的新问题,研究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的办法路径,加快布局结构调整,突出主责主业,资源配置效率大幅提升,在企业规模和经济效益上取得显著成效。

聚焦“大党建”工作格局 着力搭建嵌入生产经营的组织架构

坚持服务企业生产经营,不断夯实基层党组织。宏光党委落实“四同步、四对接”工作要求,构建党委履行主体责任、纪委履行监督责任、职能部门牵头抓总、基层党支部各负其责、群团组织与全体党员共同参与的“大党建”工作格局,使得党的建设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结合成为一个整体的网络系统。

实施党建强基工程,创建“四有、四好、四结合”党支部,全面推动新时代航空工业高质量党建工程“1122”工作体系落地。针对基层党支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开展党务工作交流会、党支部示范公开课、党支部书记微课堂,推动组织建设规范化、党务工作流程化、主题活动丰富化、教育管理多样化。加强活动载体创新,开展“一支部一品牌”党建特色品牌创建、“双融双促”案例征集等活动,以品牌建设理念方法激发党支部的创新能力,探索基层党支部在服务保障生产经营、教育管理党员群众方面的有效方法和工作机制,实现党建与生产经营的同频共振。

聚焦国企好干部二十字标准 着力筑牢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堤坝

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不断强化党员干部管理监督。宏光党委坚持树牢“五个注重”选人用人导向,对标国企好干部二十字标准,推进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细化重大人事任免事项议事规则,将严和实的要求落实到选人用人工作全过程。

注重压实“两个责任”,构建科学惩治预防体系,强化反腐倡廉制度建设,通过优化权力结构和运行流程,加强腐败隐患和廉洁风险防控管理。修订完善采购、外协加工、供应商管理等制度流程,建立风险目录指引和风险预警机制,牢牢抓住关键领域、重点岗位、重点环节的廉洁风险防控管理。制定21个方面104条具体举措,形成全覆盖常态长效的监督合力,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等重点人员的精准监督。用好培养及激励约束机制,综合运用“四种形态”,提高党员干部队伍合规意识、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实现知人善用和严管厚爱的辩证统一,为宏光的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文字/航空工业宏光党委书记、董事长 郑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