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9月29日,授予元帅军衔和勋章的典礼在怀仁堂举行,老帅们正在进行着交谈。当周总理走向老帅们,陈毅向他敬了个军礼,说道:“周副主席。”叶剑英让他叫总参谋长。贺龙也说周总理是未授军衔的元帅。周总理听后,仰天大笑,摆了摆手说道,自己只是政府的一个工作人员。在后来酝酿建立军衔制的过程中,很多人都认为毛主席应该是大元帅军衔,周恩来和邓小平应该是元帅。但他们当即表示,现在是和平时期,他们都已经担负了党和政府的工作,不要军衔了。其实授衔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难度最大的就是平衡排队工作,在最早的方案中,因为对非中央苏区的军事干部照顾不周,一些干部都有意见。最终经过讨论之后,中央也决定考虑到各个时期、各个根据地的干部。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但是按照这样的说法,元帅和大将也都不止十个了。最终他们按照个人的贡献业绩来排队时候,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等人也进了元帅的队伍。李先念、邓子辉等人也进入了大将的队伍。对于这一问题,毛主席也表示评定工作是不好搞的,他的大元帅就不要了,而且他认为现在在地方工作的同志,都不要评定军衔为好。在毛主席的号召下,刘少奇、邓小平、周恩来等人也表示不要评定军衔了。在这次会议上,毛主席定下了这次评军衔的方案,元帅十名,大将十名,按照这样的标准,其他的级别不限数目。虽然毛主席等人主动提出不授予军衔,但很多人仍然对他们没有授予军衔有意见。因为这些人长期从事军事斗争,为中国革命立下了汗马功劳,应当授予军衔。但当时大家都已经有了相应的政府公职,现在又是在和平时期,所以他们表明不要军衔。党中央和中央军委考虑后也就同意了他们的意见。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不过,在后来的授衔仪式上,还是出现了周恩来的身影。原来在授予元帅的同一天,国务院内也举行了一场大将的授衔仪式,周总理全程主持。但令人疑惑的是,朱德和彭德怀也都在场,为什么是由周总理来颁布军衔的呢?有一个重要的原因,这是毛主席的亲自指示。当时毛主席首先给元帅,精力有限,而且当时国内外事务众多,授衔的时间也少,所以只能交给周总理。其次,按照常理来说,朱德和彭德怀也都具备为大将授衔的资格。但元帅和大将的授衔仪式几乎是同时进行的,大将仪式开始的要比元帅授衔早两个小时,而且授衔的两个地方不一样,元帅在怀仁堂,大将授衔在国务院。他们也没办法赶过来,所以,周总理授衔是最合适的。当然,除了这些原因,周总理是完全有资格为他们授衔的。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虽然周总理没有军衔,但他作为革命的发起人,是中国人民武装力量的创始人,也是我党内最早从事军事运动的杰出代表。他在中学时期就开始寻找革命的真理,在国外也始终为祖国寻求着救国救民的真理。回国之后,他担任了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也赢得了广大师生的尊敬和爱戴。后来,他还建立了中共黄埔特别支部,组织了革命青年的先进组织,青年军人联合会。与此同时,他还按照苏联的经验,在军校建立了政治工作制度。而当时,全国各地的共产党员和革命青年也来到了军校学习,毕业之后,从事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建立工农武装。可以说,是周恩来培养了一群军事人才,也为后来南昌起义作足了准备。在校期间,周恩来还和其他的同志创建了铁甲车队,1925年10月,铁甲车队全体人员编入国民革命军叶挺独立团。1925年11月,他以铁甲车队为基础,以黄埔军校学生为骨干,创建了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周恩来创建铁甲车队和叶挺独立团,为北伐战争和南昌起义做足了准备。周恩来在培养一大批军事骨干和创造我党早期的武装部队的同志,还指挥过不少战役。1925年,他指挥黄埔学生军进行第一次东征,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取得了第一次东征的胜利。5月份,他还平定了杨刘叛乱,10月份,再次率领革命军进行第二次东征。1927年3月份,他组织和指挥上海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取得胜利在1925年初到1927年的三年中,周恩来指挥过多次重大的战役,积累了许多的宝贵经验。南昌起义之后,周恩来开始担任中央军委书记,副主席。抗日时期,他代表中共出席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第三次国内战争期间,他还兼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才卸任。纵观他的一生,对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虽然他不是元帅,但在大家的心中,他早就是他们心目中的老帅。因此,不管从革命贡献还是从资历来看,周总理为大将们颁发军衔是绰绰有余的。

1955年9月29日,授予元帅军衔和勋章的典礼在怀仁堂举行,老帅们正在进行着交谈。当周总理走向老帅们,陈毅向他敬了个军礼,说道:“周副主席。”叶剑英让他叫总参谋长。贺龙也说周总理是未授军衔的元帅。周总理听后,仰天大笑,摆了摆手说道,自己只是政府的一个工作人员。

在后来酝酿建立军衔制的过程中,很多人都认为毛主席应该是大元帅军衔,周恩来和邓小平应该是元帅。但他们当即表示,现在是和平时期,他们都已经担负了党和政府的工作,不要军衔了。

其实授衔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难度最大的就是平衡排队工作,在最早的方案中,因为对非中央苏区的军事干部照顾不周,一些干部都有意见。最终经过讨论之后,中央也决定考虑到各个时期、各个根据地的干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按照这样的说法,元帅和大将也都不止十个了。最终他们按照个人的贡献业绩来排队时候,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等人也进了元帅的队伍。李先念、邓子辉等人也进入了大将的队伍。

对于这一问题,毛主席也表示评定工作是不好搞的,他的大元帅就不要了,而且他认为现在在地方工作的同志,都不要评定军衔为好。

在毛主席的号召下,刘少奇、邓小平、周恩来等人也表示不要评定军衔了。在这次会议上,毛主席定下了这次评军衔的方案,元帅十名,大将十名,按照这样的标准,其他的级别不限数目。

虽然毛主席等人主动提出不授予军衔,但很多人仍然对他们没有授予军衔有意见。因为这些人长期从事军事斗争,为中国革命立下了汗马功劳,应当授予军衔。

但当时大家都已经有了相应的政府公职,现在又是在和平时期,所以他们表明不要军衔。党中央和中央军委考虑后也就同意了他们的意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在后来的授衔仪式上,还是出现了周恩来的身影。原来在授予元帅的同一天,国务院内也举行了一场大将的授衔仪式,周总理全程主持。但令人疑惑的是,朱德和彭德怀也都在场,为什么是由周总理来颁布军衔的呢?

有一个重要的原因,这是毛主席的亲自指示。当时毛主席首先给元帅,精力有限,而且当时国内外事务众多,授衔的时间也少,所以只能交给周总理。

其次,按照常理来说,朱德和彭德怀也都具备为大将授衔的资格。但元帅和大将的授衔仪式几乎是同时进行的,大将仪式开始的要比元帅授衔早两个小时,而且授衔的两个地方不一样,元帅在怀仁堂,大将授衔在国务院。他们也没办法赶过来,所以,周总理授衔是最合适的。

当然,除了这些原因,周总理是完全有资格为他们授衔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周总理没有军衔,但他作为革命的发起人,是中国人民武装力量的创始人,也是我党内最早从事军事运动的杰出代表。

他在中学时期就开始寻找革命的真理,在国外也始终为祖国寻求着救国救民的真理。

回国之后,他担任了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也赢得了广大师生的尊敬和爱戴。

后来,他还建立了中共黄埔特别支部,组织了革命青年的先进组织,青年军人联合会。与此同时,他还按照苏联的经验,在军校建立了政治工作制度。

而当时,全国各地的共产党员和革命青年也来到了军校学习,毕业之后,从事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建立工农武装。可以说,是周恩来培养了一群军事人才,也为后来南昌起义作足了准备。

在校期间,周恩来还和其他的同志创建了铁甲车队,1925年10月,铁甲车队全体人员编入国民革命军叶挺独立团。

1925年11月,他以铁甲车队为基础,以黄埔军校学生为骨干,创建了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恩来创建铁甲车队和叶挺独立团,为北伐战争和南昌起义做足了准备。

周恩来在培养一大批军事骨干和创造我党早期的武装部队的同志,还指挥过不少战役。1925年,他指挥黄埔学生军进行第一次东征,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取得了第一次东征的胜利。5月份,他还平定了杨刘叛乱,10月份,再次率领革命军进行第二次东征。

1927年3月份,他组织和指挥上海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取得胜利在1925年初到1927年的三年中,周恩来指挥过多次重大的战役,积累了许多的宝贵经验。南昌起义之后,周恩来开始担任中央军委书记,副主席。

抗日时期,他代表中共出席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第三次国内战争期间,他还兼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才卸任。

纵观他的一生,对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虽然他不是元帅,但在大家的心中,他早就是他们心目中的老帅。因此,不管从革命贡献还是从资历来看,周总理为大将们颁发军衔是绰绰有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