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眼里,大学老师薪资高、福利好,让人羡慕,要是有博士学位或名校背景的话,福利待遇更是水涨船高,能够拿到人才或住房补贴,科研经费也不必发愁。

如果单纯看薪资福利的话,确实很有吸引力,但越是知名的大学,为了获得更多的科研成绩,提升学校的影响力或办学层次,科研压力就越大,而且,学校的考核也会非常严格,“非升即走”可不是闹着玩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社交媒体上,一名认证为材料学专业博士的博主爆料。

华侨大学一怀孕9个月的女教师遭到解聘,原因是三年考核不达标的,按照规定,怀孕期间是不可以解聘的。

看到这样的结果,大家有没有觉得,大学老师的工作,也没有想象中那么轻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按理说,作为一名老师,如果签合同的时候认可学校“非升即走”的考核,考核结果没有达到要求,该降级还是走人,都应该要有好的心态接受,为何这位老师这么委屈呢?

这位老师发表在朋友圈上的一条信息,或许可以解答我们的困惑。

照这位老师的说法,她下个月就要生宝宝,在这个特殊的时间点,接到了学校的解聘通知,称这是高校“青椒”的崩溃,只有非升即走的才懂。

在这条内容中,这名老师还进一步吐槽,孕期每天板凳坐穿,工作10个小时,刚完成20万字的专著,写一万多字的论文,写国社科本子,一点也不敢偷懒,现在这些都没意义了,在家忍不住崩溃大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完成20万字的专著,写一万多字的论文,这些都可以视为女老师工作努力,但如果这些成果并非学校想要的考核结果,其实没多大意义,也证明不了自己优秀。

因考核不合格,学校提出解聘,其实没什么问题,只是,该女老师现在怀孕9个月了,而且下个月就要生宝宝,在这个敏感时间点让女老师走人,学校的做法和态度值得商榷,让人觉得缺乏温度,也不够人性化。

如果大度一点,完全可以让女老师休完产假再提出解聘,也不至于让这名怀孕的女老师这么生气,引起她的反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这位女老师的身份,以及她在网上的吐槽内容是否真实,澎湃新闻向华侨大学进行了求证,得到的回复是“不清楚情况,目前没有收到任何通知”,另一部门则回应称,还在了解情况,有待答复。可能是这两个部门不了解相关情况,需要进一步核实。

目前,最新的后续已经来了,华侨大学回应了网络上出现关于该校一名孕期女老师因“非升即走”被解聘的有关讨论,其已经的“情况说明”称,该老师今年8月底即将首聘期满,截至目前,人事处未收到该老师的考核材料,也未下达解聘通知,并表示会为其顺利孕产提供必要帮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个人认为,华侨大学的这份声明很及时,积极回应了网上的讨论,也让外界了解了这名孕期老师目前的情况,愿意为这个怀孕9个月的老师提供必要帮助,彰显了学校的温度和人文关怀。

只是,其中提到,人事处将本着尊重教师权利的原则,按照法律法规和学校有关规章制度做好该老师的考核和聘任事宜,是不是意味着这位老师依然面临考核,非升即走依然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呢?

在我们普通人的眼里,虽然华侨大学不是985、211,只是入选了了福建省“双一流”建设高校,但这所高校仍然是很多考生的梦想,也是很多青年人才心仪的工作单位,还是希望这所高校能够慢一点就行考核,让这位女老师心情愉悦地休产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站在旁观者的角度,这件事再次提醒高学历人才,选择学校,签订工作合同应该慎重考虑。

虽然有些高校属于优质高校,工作条件好,但学校在快速发展,需要取得更多的科研成果和教学成果,帮助学校提升办学层次,获得更多资源,尤其是华大这类正在冲“双一流”的高校,科研压力可能会更大。

虽然前期能够获得良好的福利待遇和人才补贴,但迟迟没取得科研成果,考核没通过,可能就会面临“非升即走”的局面,对自己的工作、科研和心情都难免造成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一方面,作为个人,对自己的实力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鱼和熊掌不可兼得,选择了竞争激烈的平台,可能就需要承担更大的科研压力。

搞科研和读书是两码事,读研期间,没有家庭的束缚和琐事,能够全身心投入到科研活动中,一旦成家之后,大概率要分一部分时间和精力用于经营家庭,照顾孩子。

而且,有些科研需要五六年才有成果,一个刚刚跳出大学校门的毕业生,没有天赋或足够的资源,在规定时间通过考核有一定难度。

从这个角度来说,需要高校给青年教师多一些时间和耐心,提供一个更加宽松的氛围,让他们可以安心工作和科研,但作为个人而言,或许也要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发展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