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专家在呼吁:请在同一个竞争性领域中,给予民企同等的市场地位。

这个请愿逻辑上没问题,实际上却根本做不到。

理论上有《共产党宣言》消灭私有制的终极审判,两个毫不动摇的大政方针也明确定义了公有经济的主导地位,意识形态上的百年封印是抹不掉的;现实是国企的壮大以政策优惠为背景,一旦扔到同一个荒岛上玩极限生存,国企是否具有民企的生存能力?至少是个未知数。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以公有制为主导,民营的发展是以公有经济的壮大为前提的,这是超越了经济发展的选择。

民企想获得完全同等的市场地位不太现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既然是做不到的事,专家的呼吁就成了纸上谈兵。

那就要退而求其次,去实现可以实现的东西,从理论上说,《意见》已经做了一个重要的调整。

允许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这一条正确的解读不在量级,多大才算是发展壮大?

多大就要退出实际控制人?

这不是一个量的问题;真正的寓意是民营“规范有序”的治理暂告一段落;"发展壮大"对应的是“无序扩张",今后政策对民营更多的是支持与鼓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营经济将成为下一个百年计划的“生力军”。

这是一个很有分寸的定位。

既然是“生力军”,那就不是“主力军”,主次关系一目了然。这基本上定义了民营经济的大格局,也决定了即使在竞争性领域中,也不太可能不分国企民企,同一个规则,充分竞争;这个想法可以终结了。

既然不能充分竞争,民营的发展壮大就是有边际的,这当然是一个动态的边际,这个边际就是“生力军”,不能变成“主力军”,民营要做好敢死队的角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真正放开边际的是创新科技。

民营经济是未来科技创新的“基础”。

这个分量很重,基础就是底盘,没有万万不行,为什么?因为创新需要试错机制,市场经济的构架下,让民营经济充分发挥创业精神和张维迎的企业家创新精神,完全没问题。

有问题的还是民营自身,做点小本生意,养家活口,政策可以说是全力支持,在就业不足,经济进入收缩期的大背景下,这是老百姓自己养活自己最好的方式;如果你想发大财,那就要对自己的企业做一个评估,不要进入与国企进入竞争的状态,在国企垄断的行业里,最好的选择是跟在国企后面喝汤;如果你充满了幻想,要成就一个伟大的小企业,就去创新,生存空间宽广无限,缺点是,成功率永远不会超过赌率。

谁养谁的问题:信马克思,还是信米塞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