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河南省的省会城市郑州市,随着时代的浪潮开始了大规模的拆迁。

在这一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了让一众房地产开发商头疼的人群,那就是钉子户!

在郑州高新区东史马村,有一位姓任的老人,他就十分的倔强,面对上千万的拆迁补偿时面不改色,坚定地摇手拒绝了。

随后,面对开放商的一再沟通,任老爷子直接大手一挥的回应:“就算给我一百亿,我也不拆!”

为了保护自己家的四亩老宅免受侵害,任老爷子更是请来了考古专家为祖宅颁发“免死金牌”,专家在进入任家祖宅之后,更是惊呼:拆不得!

那么,任家祖宅究竟有什么奇特之处?又是什么原因,让任老爷子对高额拆迁款丝毫不感兴趣,甘愿成为一个顽固的“钉子户”,守着自己的老房子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拆不得的老宅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钉子户”的出现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也在不断加速。在2007年的时候,河南省的省会城市——郑州市,也随着时代的浪潮,开始了大规模的拆迁。

东史马村位于郑州市中原区的商圈之中,这就使得东史马村成为一块商业宝地,也是拆迁的重点对象。

开发商按照城市规划和拆迁补偿政策,对东史马村的村民做出整体迁移和安置的措施,并给出了合理的拆迁费补偿村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宅位置示意图)

东史马村的绝大多数村民都非常满意开发商的作为,反对的声音寥寥无几。

但是,开发商在开展工作的时候难免会遇到几个“钉子户”。

新兴城市的崛起离不开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拆迁问题成为城市建设中的一个重大难题,“钉子户”更是难上加难的存在。

一般情况下,“钉子户”是指那些不满意拆迁补偿金额或者对拆迁方案有异议,不同意拆迁的住户。

多数“钉子户”在不断地抵抗之下,达到自己认为合适的利益对等的条件时,就会同意拆迁。

而开发商也先入为主地认为,“钉子户”们无非是想利用拆迁来多索取一些补偿而已,只要满足“钉子户”的需求,所有的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宅内景)

同时考虑到东史马村的地理位置十分的优越,周边不仅有包括双一流大学——郑州大学在内的几所高校,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

因此在开发商看来,面对这样一块风水宝地,即使是多投入一些拆迁补偿费用,那也是稳赚不赔的。

然而在东史马村的拆迁工作中,开发商却遇到了一个说什么都不会同意拆迁的“钉子户”。

开发商即使是十八般武艺、软硬皆施,“钉子户”竟是油盐不进。

“钉子户”的主人——任老先生死死地守着自己的老宅子,面对开发商提出的几千万的高价拆迁补偿费用,任老先生说出了令人侧目的一句话:

“就是给我几百亿我都不会拆!”

看着古朴却又非常普通的古宅,开发商心想,这古宅看着与其他一同拆除的房子大同小异,这任老头怎么就不肯拆呢?

难不成,这个老头都是在做戏,为的是狮子大开口,一口气要几百亿的拆迁赔偿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身边除了一位拒绝高额补偿的任老先生,这不禁让邻居们也纷纷议论起来:

几千万的赔偿费不要,却狮子大开口索要几百亿,究竟是多好的房子?

这一消息很快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好奇:宅子里面到底有什么宝贝?为何任老先生苦苦守着一座古宅而放弃那么多钱呢?

想要回答这一问题,还得从任老先生一族说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宅的“前世”

任老先生本人就是河南郑州人,世代在此居住。

而任老先生坚决不许拆除的房子就处于郑州高新区的东史马村。

东史马村有着非常悠久的文化历史背景——东史马村在1854年时,是任氏祖先为了保护一方百姓遭受盗匪的迫害而出资修建的,原名叫做“天祥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任老先生保着的是“有名有姓”的古宅。

而开发商对于历史遗迹的判断总是比不上他们对于利益的衡量。

一而再,再而三的劝说和金钱的诱惑都没办法让任老先生改变主意。

这座古宅到底值不值那么多钱?这座古宅到底能不能拆?一番纠缠过后,最终的决定权被交到了郑州市文物管理局的手里。

听闻老宅的历史之后,文物管理局当即派去专业的文物鉴定人员,要对古宅进行专业的鉴定。

风尘仆仆的鉴定人员架梯子的架梯子、扫灰尘的扫灰尘,大大小小的刷子都不知道用了有多少把,放大镜几乎扫过了古宅的每一个角落。

最后历经长达一周的时间,终于有了定论——任老先生所守护的这座古宅,是一座价值连城的宅子。

这座古宅始建于清乾隆中业,历经四代人的参与,历时六十三年才修建完成。

古宅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其占地面积2000多平方。

经历了两百多年的岁月冲刷,虽在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的长河里虽不值得一提,可古宅现如今仍完整的保留着大部分建筑构造,这也说明了每一代人都细心守护着这座古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宅门上悬挂的门匾)

从外向内看去,古宅建筑雄伟壮观,宅门上“辅翼国政”的四个金色大字,让人看了肃然起敬。

从空中俯视,古宅宅院南北长44.5米,东西长22.5米,气度雍容,格局方正。而如此大的占地面积,也怪不得会让开发商一直惦记着。

踏入宅门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木门雕花的山屏;宅内的回廊也都是木门雕花纹,客厅内还有雕梁彩画,栩栩如生,历经岁月而不减神秘。

古宅的建筑风格是清代民居建筑,其中留存着不少清代传统的建筑工艺和绘画风格。

任老先生的祖辈曾经是清代的名门望族,门前“辅翼国政”的牌匾便是道光帝亲自赏赐的,珍贵至极。

而在当时,名门大族的府邸修建更是普通百姓所比不了的,在装修材料上用的都是上等品,价值连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对于这样一座既承载着先人功勋,又诉说着历史深情的古宅,任老先生怎么舍得让它被拆迁队的挖掘机粉碎呢?

当文物管理局来到宅子鉴定完毕后,任老先生又做出了一个令众人都惊讶和称赞的决定——他要将这座古宅捐给政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宅的“今生”

其实,当鉴定专家来到任老先生的宅子后,任老先生就做出了要捐赠古宅的决定。

但此举,却是招致了不少的非议。

有人怀疑任老先生是不是为了炒作:既然没办法在开发商手里索要更多的赔偿金了,索性就捐赠给政府来为自己谋得一个好名声。

面对滚滚质疑,任老先生付之一笑,淡淡地回应道:

“古宅是任家家族最兴旺鼎盛的时候所建,由任家一代又一代的血脉传承守护。”

在任老先生年幼时,家中的长辈就告诉过任老关与这座古宅的渊源,也希望任老可以继续守护着古宅。

这不仅是在传承和守护着任家的历史,同时也是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守护与延续。

所以说呐,任老先生怎是为了更多的钱,才坚持守着古宅不允许开发商拆迁的呢?

说出“几十上百亿”的价格,不过是为了吓退开发商罢了。

而他之所以一直不肯说出古宅的真实背景,也是怕别人怀疑他是想多捞钱而故意抬高古宅的“身份”。

如此种种,可谓是用心良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着记者,任老先生尽显长者风范,娓娓道来:

“我们这一辈是平凡之辈,不如祖先显赫。在我们村里,不少人因为拆迁补偿款过上富足的日子,坐拥七八套房产。可是,有多少钱才算真正的有钱呢?”

老话说的话:知足,方常乐。

可是,许多人不知道对自己来说什么才是“足”,有人说腰缠万贯是足,也有人说儿孙满堂是足。但经历过人生百态后,才发现身体健康、平安无事便是“足”。

对于任老来说,金钱只是一个数字,能守住屹立不倒的老宅、坚守着任家“诗礼传家,布德施恩”的家训,便是他最大的满足了。

当文物鉴定专家说出这座古宅的真正价值的时候,开发商也自知,这是他们无论投入多少钱都不能买来的历史文物。

再富丽堂皇的高楼大厦又怎能与几百年前的历史遗迹相匹配呢?将古宅的决定权交给政府,只是任老不想再与任何一个开发商为了“是否拆掉古宅”做极限拉扯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任老只想把精力放在古宅的保护上面。

任老先生曾经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表示:

“古宅是祖上的东西,不是我的东西,它只是传承到我这一辈,我有责任保留下去。如果在我这一辈把古宅卖了,那就是断了家根,我愧对祖上。”

任老先生的爷爷在离世之前,就曾叮嘱过任老的父亲,让他一定要守护好古宅。

守护古宅的重担一代又一代的传递下来,而今它落到了任老的肩膀上。古宅的寿命越来越长,可古宅中的建筑因为历经风雨,已经年久失修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任老先生)

为了使得古宅依旧完整,任老亲自修补古宅中的破损之处。

为此,任老还专门学习了雕刻和木工等技术。

几十个春夏秋冬,都是任老与古宅一起走过的。经受时间的洗礼之后,古宅变得越来越有价值,而任老却承受不住岁月的摧残,深深的皱纹爬满了他的脸。

保护古宅是他作为任家子孙的使命,而让古宅更好的传承下去,得到更多人的重视和保护,是任老作为一个中华儿女应尽的义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宅的“未来”

任老向郑州市文物局提出了捐赠古宅的申请,希望由政府来保护和修缮古宅,能将古宅更好的利用和传承下去。

2009年,任老的古宅被众人称作“任家大院”,而“任家大院”也被列为郑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古宅终于免受开发商的争夺,被保留了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史马村的拆迁计划如期进行,唯独任老的古宅成为历史最后的痕迹。

拆迁队日日都在古宅的周围施工,相信不少人都经受过施工队带来的噪音和环境污染的荼毒。

而早已是年久失修的古宅,一砖一瓦都是上百年的历史,又如何能抵挡得住施工队带来的伤害呢?

任老依旧日日在古宅内修修补补,可令人万万没想到的是,古宅内竟然丢失了不少老物件。

眼看着保护古宅的问题没有得到更好的解决,任老又向郑州市文物局提出“将古宅改造成为博物馆”的申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八蟒五爪袍)

申请提交后,任老先生与妻子一起,将家中的近千件年代久远的家具、瓷器、服饰等整理出来,并如数一同捐赠。

不知那些本以为任老趁着拆迁之际索要高额补偿费的人,在看到任老又将家中珍宝捐赠的事情后,是否也会对自己的妄言感到羞愧呢?

任老在乎的,从来都不是钱。

为了修缮古宅,他宁可省吃俭用,也不会将家中的珍宝文物拿去变卖。

2017 年,河南省文物局通过了任老的申请,将古宅命名为“郑州天祥博物馆”。

与此同时,任老被任命为天祥博物馆的馆长,负责游客的讲解和古宅的保护与修缮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如今,郑州天祥博物馆是免门票的预约制,根据2020年九月国家文物局的调查信息显示,郑州天祥博物馆现有344件藏品,曾开展过教育活动18次,参观人数累计5.8万人次。

天祥博物馆共设四个展厅,一展厅的主题为:“穿越时空、家族传承”,二展厅的主题为:“一门荣耀、布德施恩”,三展厅的主题为:“缅怀先祖、秉承家风”,四展厅的主题为:“薪火相传、历久弥新的天祥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个不同的主题不仅仅让游客感受到任家家训的传承的意义,还让人明白了任老守护古宅的良苦用心。

在开放的期间,任老亲自接待了不少前来了解任家历史故事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参观者。其中,还有许多的学生慕名前来。

因为古宅曾做过学校给学生上课,具备学校中相应的设施,因此,任老打算对古宅的房屋进行扩建,打造一个教育基地,让更多的学生来到古宅内,更加深入的学习和体验古宅所留下的传统文化。

任老还希望可以与新闻媒体合作,通过专家讲解的形式,为天祥博物馆做宣传。

天祥博物馆还有非常遥远的未来,而任老已经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在守护古宅的工作上面。

只是,保护历史遗迹不能只靠一个人和一代人的努力,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接过历史的火炬将它传承下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任老曾说:

“其实我们老百姓也不知道什么是文物,我们只知道它是一种文化传承、一种精神纽带。”

任老仅靠心中的一缕情怀,便将自己的半生心血投入在守护古宅当中去,可文化的传承与守护不能只靠信念,还需要金钱和时间。

随着现代化和城市化的高度不断提升,科技水平也飞速发展,古宅还能否在城市里继续生存下去不仅是任老最担心问题,也是未来城市规划必须所考虑的关键问题。

古都中一座座高楼的崛起,往往是历史的一声声叹息。

有的人追求生活的速度,认为时代就应该不断发展、不断更新,欣赏那些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

有的人则是向往稳定安宁,渴望古朴和文雅的历史氛围,想要尽可能地留住“老宅子”、“老院子”。

在现代化的都市,富丽堂皇的高楼鳞次栉比,流光溢彩的霓虹灯遍布大街小巷,那些“匍匐”在高耸入云的大厦之间古老的建筑,是否会让读者朋友觉得格格不入、不符合时代的发展呢?

而任老的故事,便与这一疑问息息相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迫于生活的压力和经济发展动力的鞭策,越来越多的人背井离乡来到异地打工,身处陌生城市的他们,最怀念的就是家乡的景色和味道。

而目前,越来越多的地方都在进行城市化建设,生活了几代人的老房子被拆除,扎根几百年的古树也被连根拔起,历史和传统在丰厚的拆迁补偿中变得不值一提。

近乡情怯也只能在书中读到,各大城市都是千篇一律的高楼大厦,哪里还能找到属于家乡的最独特的回忆呢?

任老保护古宅、守护传统的精神值得人们学习,却也让人们反思。面对未来的发展,这些历史遗迹又该何去何从呢?谁又能真正地保护它们呢?